潘功胜:人民币地位稳步提升是近20年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重要特征
摘 要
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降息25基点,中国人民银行(下称“中国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如何考虑?
9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出席,介绍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潘功胜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考量,潘功胜表示,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这也是国际上很多的央行,包括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在确定货币政策的具体调整方法时,所依据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即Data Based。”潘功胜说。
此外,潘功胜在发布会现场回答了关于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等问题。他表示,“十四五”期间,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如果拉长一点周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是近20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潘功胜说。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伊始,潘功胜表示,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的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作进一步沟通。
货币政策依据宏观经济数据调整
针对现场媒体关于中国下一步货币政策的提问,潘功胜从宏观层面分享了中国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相关考虑。
潘功胜表示,几天前,美联储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这次降息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美元指数基本维持在97附近,国际资本市场总体上行,大宗商品市场震荡下行。中国的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也保持平稳运行。
潘功胜强调,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确定上,宏观层面原则非常清晰: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立场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往前看,中国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潘功胜进一步解释,这也是国际上很多的央行,包括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在确定货币政策的具体调整方法时,所依据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即Data Based。
“根据宏观经济的数据判断,确定是不是要作出货币政策调整,在方法论上,国际很多央行是相同的。”潘功胜称,“我们也是如此,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在发布会现场,潘功胜谈及“十四五”期间,中国央行在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方面取得的成效。
潘功胜表示,主要有五大方面进展:
一是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
截至2025年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其中股票3万多亿元,债券市场大概是4万多亿元,存贷款大概3万亿元,境外机构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
二是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十四五”期间,中国央行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双边本币货币互换。双边本币互换合作是与很多国家中央银行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央行和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清算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市场对人民币的内生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中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如果拉长一点周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是近20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潘功胜说。
三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一方面,支持上海打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具体举措包括在上海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四是营商环境更加友好包容。
潘功胜提到,“十四五”期间,中国基本建成多元化跨境支付系统,其中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商业银行行内跨境系统,中国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构建的跨境零售支付体系,同时,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也在发展之中,未来也很有潜力。
五是开放格局下的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推进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全球和区域金融安全网的建设。
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
此外,潘功胜还谈到了如何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潘功胜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央行一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另一方面,也高度关注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动态平衡,二是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三是有力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四是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在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潘功胜提到,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总体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在金融支持房地产风险化解方面,立足宏观审慎管理的职能,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项政策,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综合采取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和市场退出等方式,推动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明显压降。
在有力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方面,潘功胜提到,中国央行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不断健全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中国央行将进一步探索拓展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的功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五月花”(ID:Caijing-MayFlower),作者:财经五月花,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