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翻3倍,甲骨文暴涨千亿背后,AI云服务格局已经变了

乌鸦智能说·2025年09月11日 19:29
GPU搅动,云服务洗牌

昨天晚上,甲骨文股价周三直接飙升 41%,创下 1992 年以来最大盘中涨幅。

其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的财富在一天内暴增 1010 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单日最大财富增长纪录,并超越马斯克,登顶世界首富。

甲骨文股价暴涨的起因是,云计算业务的暴涨。公司披露,截至8月,公司未确认履约义务(RPO)达到 4550 亿美元,不仅是三个月前的3倍,也远远超过分析师预估的1800亿美元。

公司还预计,2026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将达180亿美元,并在未来四年加速到1440 亿美元。

这场暴涨并非偶然。背后真正的逻辑是:在英伟达的主导下,云计算正在经历一轮彻底的洗牌。能优先锁定 GPU 的厂商,成了投资人眼中的“硬通货”。

这类新兴玩家有个名字——Neocloud。所谓 Neocloud,就是 GPU-only 云:不做通用计算,只专注高性能 GPU 云,主要服务 AI 模型训练、推理和渲染等算力密集型场景。

不算这次上涨的甲骨文,Neocloud的代表公司CoreWeave和Nebius在今年分别涨了192.55%和237.15%。

那么,投资人为什么看好这些Neocloud?

01

3个月翻3倍,合同规模比微软还高!

支撑甲骨文业绩暴涨的,归根到底还是 AI 算力。

最炸裂的数据,就是 RPO 的恐怖增长。截至 8 月底,公司未确认履约义务(RPO)达到 4550 亿美元。要知道,今年 5 月底,这个数字还只有 1380 亿美元。

换句话说,甲骨文仅在三个月内,就把云业务的在手订单拉高了3倍

RPO 可以理解为“已经卖出去,但还没记收入的钱”。它能不能变成收入,取决于机房建设、算力交付和能耗配给。而甲骨文这一波 RPO,甚至已经超过了老对手微软——微软最新的商业 RPO 是 3680 亿美元。

公司解释说,这主要来自一季度与三家客户签下的四份超大合同,并预计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类似大单,RPO 很可能突破 5000 亿美元。

订单爆发直接推高了业绩预期。管理层给出的指引是:本财年 Oracle 云基础设施收入将增长 77%,达到 180 亿美元;未来四年还会一路攀升到 320 亿、730 亿、1140 亿、1440 亿美元。

更惊人的是,这背后几乎全靠 OpenAI。据知情人士透露,甲骨文和 OpenAI 签下了一份 5 年 3000 亿美元 的超级合同,占到本季新增 RPO(3170 亿美元)的 94.6%。

这笔合作和孙正义、奥尔特曼推动的“星际之门”项目紧密相关。

今年初,孙正义与奥尔特曼在白宫宣布总额 5000 亿美元的投资时,拉里·埃里森正是站在台上的关键合作伙伴。根据披露,这份 2027 年开始履行的合同涉及高达 4.5 吉瓦 的数据中心容量,相当于 400 万户家庭的用电量。

风险同样巨大。OpenAI 在 2024 年的全年收入约 37 亿美元,今年 6 月披露的年化收入也才 100 亿美元。但从 2027 年起,他们每年要向甲骨文支付 600 亿美元,持续 5 年。

对 OpenAI 来说,这是一次豪赌;对甲骨文而言,则是一场把未来收入提前锁死的 超级押注。

02

GPU搅动,云服务洗牌

甲骨文这波暴涨,不是偶然,而是一个更大的趋势在驱动:AI 时代,得英伟达者,得天下。

在这场以英伟达为核心的算力分配游戏里,云服务的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过去十年,AWS(亚马逊云服务)、Azure(微软云服务)、GCP(谷歌云服务)是稳坐钓鱼台的“三巨头”。但生成式 AI 爆发后,算力成了稀缺货,局面一下子变了。

根据 Coatue 的数据,2025 年云收入份额里,三巨头加起来高达 93%。可在英伟达 GPU 的采购份额里,他们只拿走 70%。反而是 Oracle、CoreWeave 这些新玩家,收入份额不足 7%,却买走了 30% 的 GPU。

也就是说,小厂商在GPU资源上反而比巨头更有优势。在这种错位之下,一批新的云厂商正在快速崛起,它们被称为Neocloud

代表公司就是 CoreWeave 和 Nebius。而甲骨文在通用 IaaS 竞争里掉队之后,也选择了“all in GPU”,在 AI 云的叙事里,它的定位越来越接近 Neocloud。

资本市场对这一赛道极度追捧,除了甲骨文之外,CoreWeave今年涨了192.55%;Nebius不久前和微软签下194亿美元的超级大合同后,直接暴涨70%,截至目前,年内累计涨幅已达 237.15%。

投资人用真金白银投票,其实投的不是当下的收入,而是未来GPU产能的占有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位?很简单:巨头们一边买英伟达 GPU,一边自己造芯片——AWS 有 Trainium,Google 有 TPU,微软有 Maia。

对英伟达来说,这些客户随时可能“变心”,所以它更愿意把有限的产能分给那些只买自己、不搞自研的“忠诚客户”。

有英伟达直接参股 CoreWeave自不必多说。CoreWeave 一直是英伟达重点支持的 Neocloud 龙头,多次被点名为 Blackwell/Hopper 系列的首批部署商。

甲骨文也不遑多让。2024 年,它一口气向英伟达下了 400 亿美元的 Blackwell 级 GPU 订单,这是业界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 GPU 采购,直接锁死了未来几年的优先排产。

在这场云服务格局的洗牌背后,新兴云玩家和传统云厂商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在商业模式上,传统云厂商把 GPU 当作“原料”,要先加工成 Copilot、Bedrock、Vertex 这样的 AI 服务,客户最后付钱买的其实是 API、SaaS 功能,而不是裸 GPU。

这意味着 GPU 投进去后,收入要等服务跑起来才会慢慢释放。

而 Neocloud 和甲骨文则把 GPU 当“成品”直接卖。GPU 一上架,就能立刻变现,客户要多少 GPU 小时就租多少。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客户大多是 OpenAI、xAI、字节跳动 这样的超级大客户,一整片 GPU 集群一签就是 5 到 10 年。像这样的订单,往往一个就能顶得上传统云厂商一个季度的新增。

再叠加它们的收入基数本身就低,所以每拿下一份大单,就能在财报里表现出“爆炸式增长”,给投资人一个极强的收入暴涨信号。

在这套模式下,连扩张逻辑也和传统云完全不一样。

但 AI 时代完全不同了。GPU 本身成了最值钱的资产,稀缺程度堪比石油。英伟达的供货逻辑也很明确:“先款后货”,谁能先把钱拍在桌上,谁就能优先锁下产能。

对于 CoreWeave、Nebius 这些 Neocloud 来说,本身体量远不及 AWS、Azure,要想在排产上不被挤掉,就必须比传统巨头更快、更激进地锁定产能。

于是华尔街很快就给他们孵化出一种新玩法——GPU 抵押债务

这种模式就是,Neocloud先签下英伟达大单,再把 GPU 做成售后回租或打包成 ABS,把未来租金现金流卖给金融机构,提前拿到钱,再去买更多 GPU,形成“GPU → 金融化 → 再购 GPU”的循环

2024 年,CoreWeave 就从高盛和黑石那里拿到数十亿美元债务融资,结构就是 GPU 抵押。他们先签下英伟达的大单,再把未来 GPU 租赁的现金流打包卖给金融机构,拿到钱继续滚动加码。

Nebius 也走的是同样的路子。在拿下微软的超级大合同后,公司提到:预计会用和微软那份超级合同产生的现金流,以及新近发行的合同抵押债券,来支付相关的资本支出。

所以,无论是甲骨文的暴涨,还是 CoreWeave、Nebius 今年的股价大涨,都不是偶然。这背后真正的信号,是英伟达主导下的云计算格局重洗。

在这场游戏里,算力就是筹码。谁能从英伟达那里抢到更多 GPU,谁就能在下一轮 AI 产业周期里赢得话语权。

“老牌选手”甲骨文和“新贵”Neocloud 厂商,正是抓住了这个趋势,硬生生把自己送上了时代的风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作者:林白,36氪经授权发布。

+1
1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公会迎来“合规化”生存大考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