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老大哥”康师傅,也快跑不动了?
泡面不好卖了,康师傅需要新故事。
2025年8月11日,康师傅控股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营收录得400.92亿元,同比下降2.7%,销售额跌超11亿元;归母净利润录得22.71亿元,同比上涨20.5%。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财务摘要,图源康师傅2025年半年报
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统计,2020年到2023年的三年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478亿包降至438亿包,减少40亿包。作为行业领头羊,康师傅首当其冲地承受着市场结构性冲击。
这几年,康师傅选择以涨价策略抵御风险,以维持净利润的增长,却难以挽回营收的下滑。
作为中国方便面行业33年的绝对王者,康师傅曾经是“国民品牌”的代名词。从1992年第一包红烧牛肉面问世,到成为年营收超过800亿元的食品帝国,康师傅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方便面市场从无到有的壮大、发展。
然而,当外卖、预制菜、新茶饮等新兴业态不断冲击传统速食市场时,这家老牌企业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产品策略趋向保守。
按如今的说法,康师傅缺乏刷新消费者认知的“新爆款”。当市场份额遭受挤压,仅靠成本控制和涨价策略维持利润,究竟能持续多久?
8月21日,康师傅推出一款号称“历经9年研发”的“特别特”鲜泡面,并联合罗永浩进行宣发,成功让一款方便面新品“出圈”。
时代变了,消费者的习惯变了,行业正在加速洗牌。作为传统食品饮料巨头,康师傅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主动求新或许还不算太晚。
康师傅失速,竞争对手却更多更猛了
从财报数据透露出的情况看,康师傅面临的困境十分鲜明。
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134.65亿元,同比下滑2.5%;饮品业务营收263.59亿元,同比下滑2.6%。
这是康师傅饮品业务近五年来首次在中期出现下滑,较2024年同期减少超过7亿元收入。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饮品业务变动说明,图源康师傅2025年半年报
其中,茶饮料销售额为106.70亿元,同比下滑6.3%;果汁销售额为29.56亿元,同比下滑13.0%;包装水销售额为23.77亿元,同比下滑6.0%。只有碳酸及其他饮料销售额达到102.56亿元,实现6.3%的增长,但难以弥补主力品类的全面下滑。
而在方便面细分品类中,康师傅的高端产品线遭遇重创,中价袋面、干脆面及其他分别有所增长,反映出消费者正在向性价比产品回流。
据康师傅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高价袋面销售额为50.92亿元,同比暴跌7.2%,容器面销售额为67.71亿元,下滑1.3%;中价袋面、干脆面及其他,分别达到13.72亿元、2.3亿元,实现8.0%和14.5%的增长。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数据,图源康师傅2025年半年报
对比竞争对手的表现,康师傅的失速显得格外突出。
据统一企业2025年半年报,康师傅的“老对手”上半年营收录得170.87亿元,同比增长10.6%;归母净利润录得12.87亿元,同比增长33.2%。具体到业务,统一食品业务营收53.82亿元,同比增长8.8%;饮品业务营收107.88亿元,同比增长7.6%。
鲜明的对比,让康师傅的“减收增利”显得耐人寻味。而更值得担忧的,是竞争对手在新兴品类的快速崛起。
在不少传统食品饮料公司中,饮料业务都成为拉动集团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当下市场,无糖茶则是饮料赛道增长最快的品类。
尼尔森报告显示,2023年,即饮茶品类超越碳酸饮料成为国内销售额份额第一大的品类,其中无糖茶同比增速达到110%,远高于即饮茶整体的19%增速。
2024年,统一加速入局无糖茶市场,推出“春拂绿茶”等产品。2025年上半年,统一茶饮料营收为50.68亿元,同比增长9.1%。
农夫山泉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茶饮业务在东方树叶带领下,营收同比增长19.7%超100亿元,首次超过包装水营收,成为第一大业务。
据马上赢平台数据,新兴茶饮品牌“果子熟了”在2024年上半年无糖茶市场份额实现同比增长851.07%,跃升至行业第四。2025年上半年,果子熟了以年销量4亿瓶的数据,跻身无糖茶品类第三。
从增速来看,2025年上半年,无糖茶市场份额前十名中,仅有果子熟了、农夫山泉、统一三家销售额同比稳定增长,娃哈哈、伊利突破性增长后迅速回落,三得利、康师傅销售额则持续同比下降。
显然,康师傅依靠冰红茶称霸饮料市场的时代不再,面对在无糖茶等新兴市场的颓势,仍然需要努力追赶。
涨价不是救命稻草,康师傅正在掉队?
面对营收下滑的压力,康师傅选择了一条看似理性却充满风险的道路——涨价。
2023年11月,康师傅将茶饮和果汁中包装价格从3元上调至3.5元,1升装产品更是从4元直接涨至5元,涨幅高达25%。
在方便面产品上,康师傅也在近年数度涨价:2021年末,康师傅袋面由2.5元涨到2.8元,经典桶、mini桶分别上涨0.5元,到4.5元、3.5元;2024年,康师傅袋面由2.8元涨到3元,经典桶由4.5元涨到5元。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图源康师傅2025年半年报
2025年半年报显示,康师傅涨价的决策确实改善了盈利状况,方便面业务毛利率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至27.8%,饮品业务毛利率更是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至37.7%。
然而,涨价策略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步显现。
据《首席品牌观察》报道,一份覆盖18家便利店的调研显示,2023年11月的涨价后,18家便利店中仅有2家店铺按5元新价销售康师傅1升装冰红茶,10家自行降价到4-4.5元,另有6家直接选择下架处理。
如果说终端反应直观地反映了市场对康师傅涨价决策的抵触情绪,更为严重的反应,体现在渠道网络的持续收缩。
截至2025年6月底,相比2024年末,康师傅经销商数量从67215个降至63806个,减少3409个;直营零售商从220623个降至219124个,减少1499个。
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生产分销网络变化,图源康师傅2025年半年报
2021年至今,康师傅少了1.7万个经销商和3.7万个零售终端,渠道网络缩水超过20%。
更值得焦虑的,是康师傅似乎没跟上时代的变化,在新消费趋势的冲击下,康师傅错失了多个重要风口。
无糖茶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康师傅反应迟缓,其推出的“鲜绿茶”等产品虽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市场表现平平。气泡水赛道更是几乎缺位,眼看着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快速崛起。
而对于方便面产品的需求变化,康师傅也显得力不从心。例如,据艾媒咨询2024年调查,59.3%的消费者担心方便面的油炸工艺,健康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消费趋势。但康师傅顺势推出的“鲜Q面”等非油炸产品,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仍然有限,难以真正“出圈”。
与此同时,外卖市场对方便面的替代效应持续加强。
据马上赢平台数据,国内非组合装方便面均价在2023年跨过3元大关,在2024年维持在3.7元左右,并在2025年继续上涨。
另一方面,2024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突破1.27万亿元,用户达5.92亿人。面对外卖平台6元的低价套餐,方便面的性价比优势正在下滑。
无疑,速食消费格局的剧烈变动中,方便面巨头康师傅必须推陈出新,讲出新故事。
康师傅的新品,市场买单吗?
传统业务承压,康师傅将希望寄托在产品创新上。
2025年上半年,康师傅推出超过10款新品、40多个SKU,从3、4元的大众产品到超过20元的高端系列,试图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重新激活市场需求。
在方便面领域,康师傅的创新尝试颇为积极。
8月21日,康师傅推出,号称历经9年研发推出的“特别特”鲜泡面,采用0油炸工艺及“单篓水煮”工艺,打出“通过技术创新试图重新定义泡面体验”的旗号。
康师傅联合罗永浩宣传“特别特”鲜泡面,图源康师傅官方微博
2025年,康师傅还推出“合麵”产品,瞄准正餐替代市场,主打“一盒正餐好面”概念,在10元价格带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东方食集”系列则推出泰式酸辣海鲜面、新加坡肉骨茶面、日式味噌面等异国风味,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尝鲜需求。
在饮品创新方面,康师傅也推出“多维计划”维生素果汁、枸杞菊花茶、决明子大麦饮等产品,在功能性饮料上有所突破。
在新渠道开拓方面,康师傅也展现出明显的战略转向。
例如触达线下卖场,通过与开市客合作推出红烧牛肉Premium杯面,布局直播带货,2024年3月开始的近一年时间,在淘宝天猫的累计销售额达到8.3亿元。
然而,这些创新努力的整体效果仍有待观察。
归根结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单品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例如,统一凭借“茄皇”等高端方便面产品实现双位数增长,5元以上产品占比高达44%;农夫山泉凭借东方树叶一款饮料便拿下无糖茶市场过半份额。
2025年第二季度非组合装方便面市场份额前五,图源马上赢数据
从财报来看,新品对总营收的贡献度远未达到足以扭转下滑趋势的程度。据马上赢平台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非组合装方便面市场份额前五中,统一、康师傅分别有3款、2款。其中,康师傅仍然依赖传统口味,统一则依靠茄皇、汤达人完成突围。
在高端产品线,高价袋面销售额同比下滑7.2%的数据表明,消费者对高价方便面的接受度有限,康师傅的高端化策略遭遇现实阻力。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康师傅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中年危机。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困境,更是传统快消巨头在新消费时代面临的共同挑战。
从表面看,康师傅依然保持着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方便食品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从2023年销量来看,康师傅以45%的方便面市场份额远超第二名统一的16%和第三名白象的12%。
但这种领先建立在一个正在萎缩的市场基础上,如同在退潮中坚守的城堡,看似坚固实则危机四伏。统一持续增长的追赶,白象在数年内的异军突起,都让康师傅压力倍增。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康师傅的商业模式正面临根本性挑战。
当年靠大规模生产、大渠道覆盖、大品牌曝光建立的竞争优势,在个性化、健康化、便利化的新消费环境中显得越来越乏力。消费者不再仅仅追求“填饱肚子”,而是要求“吃得更好、更健康、更有趣”。
康师傅的应对策略——涨价、创新、拓渠道——虽然方向正确,但执行效果有限。
涨价在短期内提升了盈利能力,却可能损害长期的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产品创新虽然活跃,但尚未形成足以重塑品牌形象的爆款产品。新渠道虽然有所突破,但难以弥补传统渠道的萎缩。
对比那些成功转型的消费品牌,康师傅缺少的或许是更彻底的自我革新勇气。
当农夫山泉用东方树叶押注13年无糖茶,元气森林用“0糖0卡”颠覆气泡水时,康师傅虽然也在创新,但更多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微调,而非颠覆性的重构。
在中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康师傅的选择不仅决定着自身的未来,也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参考。这场关于传统与创新、规模与品质的博弈,远未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熊逾格,编辑:子夜,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