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还是新王?“欧洲花呗” Klarna 即将登陆纽交所

RockFlow U·2025年09月10日 11:35
Klarna IPO标志BNPL主流,2024盈利,用户+商户网络及AI风控优势。

1)Klarna 的 IPO 不仅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一大事件,更标志着“先买后付”(BNPL)模式已从新兴概念成长为主流支付方式。公司在 2024 年实现盈利,证明其商业模式在规模化后能够健康可持续。

2)Klarna 的核心壁垒在于其庞大的全球用户和商户网络,以及强大的 AI 驱动风控和数据分析能力。截至 2025 年中,其用户数已突破 1.11 亿,合作商户超过 79 万家,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网络效应。

3)RockFlow 投研团队相信,尽管 BNPL 行业面临监管收紧和坏账率波动等挑战,但 Klarna 的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和逐步成熟的盈利模式,使其有望在 BNPL 赛道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消费金融时代的“超级入口”,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

在美股市场上,每一个能引起轰动效应的 IPO,都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上市,更是一场新时代浪潮的具象化。正如 Circle 的上市让市场看到了合规加密金融的巨大潜力,Klarna 的 IPO 则预示着一场围绕“先买后付”(BNPL)的新消费金融革命正在加速。

Klarna 是“先买后付”领域最大的参与者之一。该领域的“四大巨头”包括 Klarna、Affirm、PayPal 和 Block 旗下的 Afterpay。

如果要找一家上市公司与 Klarna 比较,Affirm 是最接近的。如果你购买了 Block 的股票,你也就同时拥有了 Square、Cash App 以及现在的 Proto Mining。同样,BNPL 只是 PayPal 庞大业务的一部分。因此,Affirm 和 Klarna 是“纯粹的”BNPL 参与者。

BNPL 模式的核心在于,它让消费者能够将购物款项拆分为数期无息支付,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购物的心理门槛,有效提升电商的转化率和客单价。在 Z 世代和千禧一代中,这种模式已成为比信用卡更受欢迎的支付方式。而 Klarna,作为全球 BNPL 领域的领军者之一,正是这场革命的中心。

Klarna 的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去押注这场正在重塑全球电商和消费金融格局的浪潮。它是否能如 Circle 一般,在上市后展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和市场号召力,将是今年美股市场最值得期待的故事之一。

从规模到盈利的蜕变

与许多依靠“烧钱换增长”的科技公司不同,Klarna 在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已成功走上了盈利之路。这并非偶然,而是其商业模式创新和严谨财务管理的双重结果。

Klarna 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向商户收取交易佣金和向逾期用户收取滞纳金来获取收入。随着全球电商市场的蓬勃发展和 BNPL 模式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其交易量持续创下新高。根据最新财报,公司 2025 年上半年营收达到 15.24 亿美元,同比上年的 13.25 亿美元增长超过 15%。这一强劲的增长势头主要源于其在美国市场的迅猛扩张,以及其核心欧洲市场交易量的持续攀升。

更令市场振奋的是,Klarna 曾在 2024 年成功扭亏为盈,实现 2100 万美元的净利润。这标志着其商业模式已从追求规模向追求可持续盈利能力转型。这一转变向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Klarna 不再是“烧钱”的增长机器,而是能够自我造血的成熟企业。

在 BNPL 行业,坏账率是衡量公司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Klarna 的财务报告显示,其坏账率在过去一年中一直维持在低位,低于美国信用卡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得益于其强大的 AI 驱动风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 1.11 亿用户的海量数据点,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授信决策,有效识别并拒绝高风险用户。

这种技术驱动的风险管理,是 Klarna 能够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稳健盈利的关键。

此外,财务数据的背后,是 Klarna 强大的网络效应。截至 2025 年中,其用户数已突破 1.11 亿,合作商户数量超过 79 万家。其中,在欧洲拥有超过1 亿用户。这些庞大的数据不仅为 Klarna 的风控系统提供了宝贵的“燃料”,也构筑了新竞争者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Klarna 在 2024 年实现盈利,这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它向市场证明了 BNPL 模式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不仅能够持续增长,而且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地盈利。这有力回击了市场对于 BNPL 商业模式脆弱性的担忧。

Klarna 的核心壁垒:网络效应与 AI 风控

RockFlow 投研团队认为,Klarna 绝非仅仅是简单的支付工具,其深厚的护城河体现在两个核心方面:

首先,是其庞大的全球网络效应。金融科技的世界,规模即壁垒。Klarna 已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超过 1.11 亿活跃用户和庞大的商户网络。这种网络效应形成了强大的正向循环:

  • 对消费者而言,越来越多的商户支持 Klarna 支付,使得其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便捷的支付选项。
  • 对商户而言,接入 Klarna 能够触达其庞大的用户群,并利用 BNPL 模式带来的高转化率来提升销售。

这种用户与商户之间的相互吸引和锁定,让新进入者很难撼动 Klarna 的市场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欧洲、美国等其核心市场,Klarna 已成为消费者和商户心中 BNPL 的代名词。

其次,是其强大的技术壁垒,特别是 AI 驱动的风控系统。BNPL 模式的核心风险是坏账。如果风控不严,平台很容易因用户的违约而遭受巨额损失。Klarna 长期投入于技术研发,其 AI 驱动的风控系统是其最关键的竞争优势:

  • 实时风控:Klarna 的系统能够实时分析海量用户数据,包括消费习惯、支付历史、设备信息等,从而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是否批准支付、授予多少额度的决策。这种精准的风控能力,使其能够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有效控制坏账风险。
  • 个性化服务:除了风控,AI 还被用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和推荐。这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也为商户带来了更高的销售额。
  • 运营效率:Klarna 的 AI 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欺诈检测等后台运营,从而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为其实现盈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挑战与机遇并存:监管收紧与市场竞争

任何颠覆式创新都伴随着风险,BNPL 也不例外。Klarna 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两大挑战:

监管趋严:

随着 BNPL 市场的快速增长,各国监管机构已开始密切关注该行业。一些国家已将 BNPL 纳入信贷监管范畴,要求 BNPL 公司遵守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和消费者保护规则。这对 Klarna 而言,既是风险也是机遇。风险在于,合规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机遇在于,更严格的监管将淘汰那些缺乏合规能力的小公司,巩固 Klarna 这样合规先行者的市场地位。

激烈竞争与坏账风险:

BNPL 赛道早已是红海,竞争对手包括老牌的金融科技巨头 PayPal,以及同为 BNPL 领域的佼佼者 Affirm 和 Afterpay(已并入 Block)。这些公司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它们在各自的主场对 Klarna 构成了严峻挑战。同时,宏观经济的波动,如通胀压力,可能导致消费者偿付能力下降,从而增加 BNPL 公司的坏账风险。

尽管挑战重重,但 Klarna 的优势依然突出。其高达 140 亿美元的估值和 12.7 亿美元的 IPO 募资目标,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其前景的强烈看好。Klarna 的全球化布局使其能够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而其持续的技术创新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

结论

Klarna 的投资逻辑,并非仅仅是看好一家公司的短期增长,更是押注一个宏大叙事:新消费金融时代的到来。

RockFlow 投研团队认为,Klarna 的长期估计催化剂主要有三:

  • 消费习惯的根本性改变:BNPL 模式正在重新定义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它不是在和信用卡抢市场,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支付场景,满足了新一代消费者对灵活性、透明度和低成本的需求。
  • 商业模式的成熟:Klarna 实现盈利,证明了其商业模式在规模化后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这使得其不再是一个单纯依赖融资烧钱扩张的公司,而是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实体。
  • “超级入口”的价值:BNPL 只是 Klarna 的起点。其庞大的用户和商户网络,使其拥有成为“超级入口”的巨大潜力。未来,Klarna 可以基于其支付数据,向用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如个人理财、储蓄等,从而将其商业价值从支付环节延伸到整个消费金融生态。

正如 Circle 在加密世界中的价值一样,Klarna 在新消费金融领域同样具有“正统门票”的稀缺性。其 IPO 将是华尔街对 BNPL 模式的一次“成人礼”认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ockFlow Universe”,作者:RockFlow,36氪经授权发布。

+1
2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大模型表现不行,责任全在人类?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