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为何需要视频播客?
最近,内容平台最大的风莫过于视频播客了。
各大平台纷纷发力,竞相涌入这一新赛道。其中,B站则重磅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吸引了于谦、鲁豫、蔡明、罗永浩、杨迪等众多名人入驻,各类媒体播客也相继加入战局。
从扶持力度上和势头上看,B站无疑将视频播客视为下一个重点发力领域。那么,B站为何需要视频播客?它又能否成为B站新的品牌IP?
名人相继入场,视频播客迎来爆发期
目前,视频播客在B站发展势头强劲,甚至被网友称为“视频播客元年”。加入视频播客的创作者和嘉宾不仅年龄覆盖广泛、知名度高,讨论话题也涵盖各个领域。
其中“水花”较大的莫过于于谦,在视频播客《多新鲜呐》第一期中,他与艺人李艺彤探讨二次元文化。两位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却在于谦包容的态度和相声功底的加持下,碰撞出跨时代文化的火花。
图片源自B站
从与刘恋吹奏树叶、卡祖笛,到最新一期与蔡明探讨“包袱”与“梗”文化,在于谦的视频播客里,不仅能从新的视角了解各种新兴潮流文化,也能看到老一辈对年轻人喜好的反应和看法。
同样从年轻、娱乐文化入手的还有杨迪的《杨迪的迪听》和大左的《左边风很大》。杨迪与金靖从综艺幕后、八卦趣事聊到人生哲理,内容兼具深度与趣味。
图片源自B站
而同为“非正”老常驻主持的会长大左,则先后邀请了短剧女王徐艺真、音乐人何洁、脱口秀“白月光”庞博,讲述不同娱乐行业背后的故事和专业知识。
当然,除了年轻潮流文化和娱乐话题,以长视频起家的B站自然不会缺少深度专业内容。
罗永浩入驻B站后首期视频播客便以“马拉松级”对谈引发关注。他邀请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畅聊四小时,李想罕见地完整回顾了自己25年的创业历程。尽管视频时长达到4小时,仍收获了近300万播放量。
图片源自B站
鲁豫的《陈鲁豫・慢谈》以其温和且深入的访谈风格,与易立竞、陈奕迅等各界嘉宾围坐畅谈人生经历、生活感悟。
这些大咖梦幻联动,坐在镜头和麦克风前,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与观众深度交流、情感共鸣,让这期视频播客收获了无数网友的好评:“两个小时,完全能当播客听好几天,而且比较轻柔还有深度,可以睡觉听”“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鲁豫易立竞同框!!”
此外,众多媒体类、科技类播客也陆续入驻,覆盖多个领域,使B站视频播客生态愈发丰富。
B站为何加码视频播客?
这番热闹景象,除了UP主们的视频播客本身的优质外,背后离不开平台的大力推动。
据了解,今年B站多次加码视频播客,最新还发布《视频播客出圈计划》,启动10亿级冷启动流量激励,推出优质视频播客主播的评选等等。
图片源自B站
不过,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为什么B站要如此大力推动视频播客?
在克劳锐看来,B站倾力投入视频播客,看似突兀,实则是应对增长焦虑的精准布局。
当前,各大内容平台用户规模增长逐渐见顶,增速明显放缓。如何跨界拓宽领域,实现用户破圈增长成为下一个命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凭借碎片化、娱乐化内容,占据了用户大量碎片时间,B 站用户规模增长受限。
长视频领域同样面临挑战。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通过大量版权内容构建护城河,B站在版权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下,B 站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视频博客便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突破口。
作为长内容的一种形式,视频播客既具备深度内容属性,又融入视频的直观表现力,成为拓展受众群体的利器。
视频播客的加入,不仅能够让更多知识型、观点型创作者持续产出内容,丰富平台内容,吸引相关领域受众,还比传统播客呈现更密集、丰富的信息。网友的弹幕可以补充信息和观点,这是传统播客无法实现的。
例如,在于谦和蔡明的那期视频博客中,二人为了了解B站网友喜好,当场reaction起了UP主为他们制作的鬼畜和二创。他们的反应、面部表情等在此时成为传统播客没有的场外信息,相关精彩片段通过切片传播不断引流,产生长尾效应。
图片源自B站
同时,视频播客还会给B站带来新的商业变现潜力。
播客内容的“陪伴属性”极强,非常适合作为背景音长时间收听,是提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的利器。而时长的增长直接为平台的商业化模式和变现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和谈判资本。
此外,与传统硬广不同,视频播客中的产品展示、使用体验可以无缝融入谈话场景,这种基于信任和专业的“软性植入”,用户接受度极高,转化效果也会更好。
更重要的是,据益普索的《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18-40岁听众占比78.7%,为核心年龄段,其中本科及以上占比81.3%,且播客收听人群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主,占比超过6成。
虽然变现难一直是播客领域的难题,但播客背后的受众群体多为高学历、高资产的优质用户,往往具有较高的购买力。在长达数小时的深度对话中,创作者们全方位展示的魅力,比短视频更快、比长视频更真实地建立与用户的“强信任”关系,这种信任是所有商业转化的基石。
B站生态优势,成为视频播客天然土壤
B站之所以能快速拥抱潮流,成为视频播客表达的最佳土壤,源于其独特的生态优势。B站拥有中文互联网最成熟的PUGV社区文化,用户习惯为知识付费、为兴趣沉淀,与深度内容天然契合。
尽管短视频抢占了大量用户注意力,但近年来部分长视频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各平台对长视频的推动,都反映出深度的长视频依旧有着它的市场。
图片源自B站
根据B站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平台用户平均观看时长为108分钟,接近2个小时。B站的3.5亿月活用户,形成了稳定的长视频观看习惯,是长视频的忠实受众。因此,对于视频播客这类时长较长的内容,B站用户的接受度自然高于其他平台。
此外,B站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追求和认可,使得视频播客这种深度内容形式能够迅速找到受众,观众还会通过弹幕对嘉宾观点进行实时讨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感悟,增强了用户与内容、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
比如,在视频播客栏目《杨迪的迪听》中,杨迪与金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观众很多实用建议和哲思,巨大的情感共鸣也引发用户积极参与视频播客的讨论、分享,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互动氛围。
图片源自B站
实际上,克劳锐发现,此前B站的内容生态里早已孕育出很多类似视频播客的内容。
比如,papi酱的“热烈欢迎”系列视频,邀请艺人主持人等嘉宾,坐在一张简单的白桌前,围绕当期主题进行分享和畅聊,还时不时有相关的物品进行展示,与如今的视频播客内容十分相似。在某种程度上,这类内容早已结合了视频的多元呈现与播客的长内容优势。
图片源自B站
这样的内容在B站还有很多,而视频播客则将原本的长内容、深度内容聚集起来做深做大,未来或许还能成为B站的品牌之一,并持续强化平台优势特点。
结语
对B站来说,真正的优势不仅在于流量激励或名人效应,更在于其多年来形成的社区氛围和深度内容土壤。
视频播客能否成为B站真正的品牌IP,还需更多时间验证。但在一个追求效率也渴望深度的时代,B站正在把“视频+深度+互动”的模式推向更广泛的受众。
你如何看待视频播客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作者:77,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