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IPO提速,资本操碎了心
9月2日,一个信号释放出来。
宇树科技,这家在全球四足机器人牌桌上近乎垄断的公司,预计年底前,递交上市申请。
一切都在加速。
创始人王兴兴本人,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定了调:“我把上市当作学习过程中的高考。”
高考,亦或终极检验,也可以是未来入场券。从26岁离开大疆创办宇树,王兴兴对外解释称,公司叫“宇树”,是希望帮助人类点亮科技树。
很理想主义,坦率地说。
如今,这棵树即将迎来资本市场的检阅。只是,王兴兴和他的宇树做梦都想不到,这场大考前的第一道练习题,与技术、市场、宏观环境,都无关。
而是一个被限高的“老赖”。
01
小插曲
就在一周前,8月26日的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已经悄然开庭。
一个插曲,不大不小。
错愕,还略带一丝疑问。8月25日,“宇树科技被诉侵权”的消息冲上热搜,资本市场的神经被精准地拨动了一下。
一家日化公司,也就是一个卖日用品的,要去状告一家搞机器人的准上市公司,情节属实有点魔幻。
原告,杭州露韦美日化有限公司。翻开工商信息,注册资本55万,员工2个人,主营业务是农副产品、日用百货。
但资本的世界从来不只看表面。有媒体实地探访,露韦美那不足20平米的办公室里只有1个对诉讼毫不知情的员工。而隔壁,挂着“杭州金政财盾”、“杭州建林投资”招牌的几间办公室,都指向同一个人——周建军。
他,正是露韦美的法定代表人,持股90%的大股东。
此人绝非等闲之辈,这位厦门大学EMBA硕士,和他名下的另一家核心企业——浙江建林电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才是这场诉讼真正的幕后主角。建林电气的官网野心勃勃,宣称自己是一家“以电气技术研发生物智慧控制伺服---控制仿生机器人”的公司,并立志“争取尽快转板创业板上市!”。
据相关媒体披露,周建军手握122项专利,是一个把银行告了个遍的诉讼老手,在公司涉及的49起司法案件里,90%的身份都是原告。
虽然官司尚未有任何结果,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推断,王兴兴遇到了一个“碰瓷”老手,一个习惯跟各类大型公司进行法律博弈的硬茬儿。
那份叫“一种电子狗”的关键专利,在2025年进行了一趟奇异的旅行,被转手两次,最后精准地落在了这家日化公司的名下。
专利说明书里,写着要解决“家庭机器人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完成多种监测和控制功能又可以配合主人娱乐的电子狗”。
“一种电子狗”专利公开时间为2017年2月8日,在2018年获得授权,发明人为周建军。而宇树科技第一款四足机器人莱卡狗(Laikago),发布于2017年10月,从时间线来看,晚于露韦美专利公开时间,但露韦美目前尚未有“一种电子狗”公开的销售情况。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听起来,确实有点意思,时间点不偏不倚,刚好卡在宇树IPO加速的前夜。
“那本来就是侵权。”当有记者问周建军,是否觉得市面上所有机器狗都侵权时,他的回答几乎没有任何迟疑,且理直气壮。他盯上的,是宇树最畅销的消费级产品Go2,“Go2机器狗市场上销量比较大,金额也大,所以我想起诉Go2机器狗比较好。”
简单点理解就是,打蛇打七寸,挑最肥的打。
同样,他的诉讼请求也简单粗暴得很:停产、销毁、巨额赔偿,颇有一点不死不休的意味。
02
还有更大的麻烦
法律的归法律,在杭州的法庭之外,王兴兴的脑子里,装着一个更大,也更根本的麻烦。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台上,他几乎是毫无保留地向外界暴露了行业最深的焦虑:“机器人这事儿,硬件已经走得够远了,真正的麻烦是‘AI模型完全不够用’。”
一家即将IPO的公司,报喜,画饼,传递信心等创始人进行的常规动作,王兴兴一个都没有做,而是直接点破行业痛点。
这个痛点,那些曾靠出租宇树机器人日入万元,却在短短两个月后就迅速冷却的商家们,想必体会得更深。不少早期用户也在抱怨,“花十几万买了个玩具”,产品与想象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AI鸿沟。
彼时刚刚离开中国的英伟达CEO黄仁勋,显然对这份焦虑心领神会。
或者说,他一直在等待这份焦虑。
他需要一个完美的物理载体,来承载他“物理AI”的宏大叙事,宇树占据了全球近70%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还实现了连续5年盈利的中国公司,几乎就是天选之子。
2017年,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特意为王兴兴攒了一个有雷军、王兴、周源、宿华等大佬参加的茶局,希望为宇树科技获得融资。但很可惜,这次茶局上的大佬们,只有极客公园旗下的变量资本在2018年带头投资了宇树科技,此外的投资方还有安创科技投资,以及何小鹏作为主要出资者的宾阖投资。
直到2020、2021年,王兴与雷军这两位大佬才姗姗来迟,参与了宇树后续的融资。
仅仅是这家公司的成长史,就足够的传奇,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尹方鸣,在获得5倍收益后于2020年退出,却错过了后续上百倍的回报,成了“最遗憾”的投资者。
宇树更需要英伟达。王兴兴的“模型不够用”之问,黄仁勋立刻就给出了回应,在SIGGRAPH 2025大会的舞台上,英伟达推出了物理AI大模型Cosmos。
在宇树即将公布IPO具体进程的一个星期前,8月25日,英伟达正式发布专为物理AI及人形机器人设计的新一代计算平台——NVIDIA Jetson Thor。一块算力高达2070 FP4 teraflops的芯片,被黄仁勋本人称为“推动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真正到来的超级计算机”,AI计算能力,相较上一代直接提升了7.5倍。
而双方的亲密,几乎是处处可见。
早在2020年,英伟达就曾向宇树下过订单,将那些当时在国内投资人看来还是“铁皮玩具”的机器人买去用于内部研究。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9个人形机器人与黄仁勋一同登场,左起第二位,就是宇树的H1。
在2024年的英伟达晚宴上,王兴兴被安排坐在黄仁勋身边。甚至,英伟达的研究团队,联合卡耐基梅隆大学,在外界都在质疑宇树的技术能力之时,直接选用宇树的G1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让它模仿科比、詹姆斯完成投篮、胯下运球。
宇树机器人模仿投篮
英伟达虽然从未参与宇树任何一轮融资,但忙前忙后做的事情,可比任何一家投了宇树的机构都多太多了。
宇树的躯体,英伟达的灵魂,一个完美的闭环。为了实现这个,黄仁勋可谓是操碎了心。
但完美的闭环,往往存在最脆弱的罅隙。在地缘政治钢丝之上,H20芯片禁售风波,以及国家网信办就芯片可能存在的“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的事件,都像一声声警钟。
对于一个需要深入工厂、家庭,与物理世界紧密交互的机器人来说,其核心AI平台的安全性、数据的主权归属,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拷问,只怕到了IPO的最关键时刻,传出一句:“英伟达开了后门”。
03
必须得赢
王兴兴,这位年轻的创始人,必须同时扮演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那个着眼未来的理想主义者,他为公司取名“宇树”,是希望帮助人类“点亮科技树”,这是他的初心。
他的日常,是与黄仁勋这样的科技大佬并肩站在全球科技之巅,探讨“物理AI”的未来,去想着改变世界的命题。
第二个角色,是那个应对当下的现实主义者,需要处理这场由周建军发起的、颇有点碰瓷意味的官司,这场博弈没有算法和代码,只有法律条文、利益计算和人性揣摩,是一个披着法律外衣的商业博弈。
目前周建军共关联6家企业,其中建林股份等两家企业已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今年,建林股份已经三次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分别为6.68万元、1.5万元和513.2万元,周建军也因此被限制高消费。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此外,他还曾因保证保险合同纠纷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起诉。
如此匪气十足的画风,一个技术信徒是很难在场面上占到什么便宜。
这场仗,王兴兴必须打,而且还不能输。
他的身后,不仅有腾讯、阿里、美团、顺为资本、红杉中国这些顶级股东,还有神州数码、深圳华强这些已经建立合作关系、在二级市场密切联动的上市公司伙伴。中际旭创也通过参投的基金间接持有公司股份。
甚至,还有一些公司“搭上”宇树科技后,股价便可实现较大涨幅。2月下旬,宝通科技盘中股价一度涨近18%。彼时,宝通科技常务副总裁陈希等拜访了宇树科技,双方就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可以说,王兴兴的每一个决策,都牵动着一个庞大商业生态的神经。
“到了这个节骨眼,宇树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国内硬核科技的叙事,指着这家公司以及相关概念吃饭的上下游太多了,”有VC如是对源Byte表示。
硬着头皮,也得把对面这个难缠的角色搞定,需要王兴兴既要能向资本市场清晰地描绘出“科技树”的未来图景,又要能用最务实的手段,清理掉所有现实的荆棘。
最终,宇树科技能否顺利敲钟,或许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机器人能跳出多么酷炫的舞步,也不取决于它能获得多么强大的AI算力。
宇树科技需要这位创始人,在这场理想与现实的双线作战中,找到那个最微妙的平衡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源Byte”,作者:柯基的柯,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