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报告:AI正在职场制造“新贫富差距”
9月3日消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赛义德·侯赛尼(Seyed M. Hosseini)与盖伊·莱廷格(Guy Lichtinger)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名为《生成式AI:一种偏向资历的技术变革》。该研究使用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近28.5万家企业、约6200万员工的简历和招聘数据,研究 “生成式AI采用如何影响不同资历员工的就业情况”。
研究显示,生成式AI的确会对不同资历的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会对初级员工造成更多影响,而对资深员工影响相对较少。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职位发布中的“AI集成师”角色来识别AI的采纳情况,这些职位通常标志着公司在积极应用生成式AI。
图: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明确招聘“AI集成师”职位发布来识别AI的采纳情况。如果某公司发布了至少一个这样的职位,就被视为AI采纳者。研究发现,大约有10600家公司(约占3.7%)采纳了AI,而且这一趋势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急剧上升。
通过对比分析,侯赛尼和莱廷格发现: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采用AI的公司中,初级员工的数量大幅下降,而资深员工的数量持续上升。初级员工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招聘放缓,而不是离职增加所致,且批发和零售行业受影响最大。
此外,不同学历的员工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中等学历的毕业生受到的影响最大,而高学历和低学历的毕业生受影响较小。总体而言,研究表明AI的采纳可能会对初级员工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生成式AI重塑职场:
初级员工面临冲击,资深员工价值凸显
人工智能对初级员工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高技能白领岗位,近来备受学术界和媒体关注。通常,这些岗位的新人都是从基础工作做起,比如调试代码、审阅法律文件——这些任务有一定知识要求,但重复性较高,正容易被AI替代。随着员工经验增长,他们往往会转向更复杂的工作,例如解决难题或团队管理。但如果AI取代了大量初级工作,这些原本作为职业起点的岗位可能会越来越少。
问题不仅仅关乎一时的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进入公司后从初级职位一步步晋升。而起薪的高低,也深刻影响着收入差距。
有研究显示,美国近年来收入不平等加剧,主要原因就在于起始薪资的差距,而不是后期涨薪速度不同。如果AI对初级岗位冲击更大,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晋升通道也可能变窄。
关于生成式AI如何影响初级员工,目前存在不同观点。有实验发现,AI工具能明显提升新人的工作效率,这意味着AI可能成为他们的好帮手,反而增加市场对初级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AI也能自动完成很多重复性脑力工作,直接替代掉不少初级岗位。越来越多人担心,AI会导致高技能行业减少招聘新人。
《华尔街日报》在2025年7月曾报道称,许多雇主和招聘机构发现,营销行业对初级员工的需求大幅下滑。招聘公司Hirewell的一位高管表示:“我们的客户几乎不再招聘应届生了——这些曾经抢手的年轻人做的工作,现在AI完成得又快又好。”
一些观察者还注意到,AI也许与近期的就业市场变化有关:从2022年底开始,尽管年轻人整体失业率保持平稳,但高校毕业生的失业数字却明显上升。
根据侯赛尼和莱廷格的分析,2015年至2022年中期,初级员工和资深员工的就业增长幅度基本一致。但从2022年中期开始,初级岗位增长逐渐停滞,到2023年初更是出现下降,相反,资深员工数量仍在持续上升。
图:从整体情况来看,在2022年之前,初级和资深员工的就业变化几乎同步增长。然而,从2022年中期开始,资深员工的就业继续持续增长,而初级员工的增长停滞,并在随后开始下降。
图:到2022年第四季度,初级员工的就业趋势趋于平稳。但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采用AI的公司中,初级员工就业下降约7.7%,而资深员工则保持之前的增长趋势。
图:在同一公司和同一季度内对比初级和资深员工的就业情况,结果显示相似的模式: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采用AI的公司中,初级员工的就业呈下降趋势。
研究进一步对比了应用AI和未应用AI的企业。2015至2022年间,两类公司中的初级员工数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然而从2023年第一季度起,应用AI的企业里,初级员工数量开始明显减少,六个季度后较未应用AI的公司下降7.7%。与此同时,采用AI的企业中的资深员工规模却保持增长,2022年后也未见趋势逆转。
图:初级员工就业下降几乎完全源于招聘减少,而非裁员。从2023年第一季度起,AI采纳者每季度招聘的初级员工减少了3.7人,离职率略有下降,而现有初级员工的晋升则有所增加。
招聘骤减40%!
AI最先淘汰的为什么总是年轻人
侯赛尼和莱廷格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借助雇主-员工匹配数据,他们将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拆解为三个部分:招聘、离职和内部晋升。
研究发现,在应用AI的企业中,初级员工数量减少主要源于招聘大幅放缓。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这些企业中初级员工的离职率实际上比未应用AI的公司更低,但离职率的下降远远无法抵消招聘减少带来的影响。此外,从2023年初开始,应用AI的公司中,初级员工晋升至资深岗位的比例出现了上升趋势。
图:主要行业中采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占比分布
从行业分布来看,初级员工招聘减少是多个行业的共同现象,但不同行业受影响的程度差异显著。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的变化尤为突出——应用AI的企业每季度招聘的初级员工数量,比未应用AI的企业低了约40%。这一现象可能源于这些行业中初级岗位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被生成式AI替代,尤其是那些常规性沟通、客户服务及文档处理等可自动化的工作任务。
图:初级员工就业下降趋势并不限于信息技术行业,更多出现在批发和零售行业。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所有行业中,应用AI的企业对资深员工的招聘要么保持稳定,要么不降反升。这表明,当前AI技术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初级职位上。
U型趋势揭示真相:
AI冲击最大的是中间层次毕业生
最后,侯赛尼和莱廷格还从教育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毕业生群体的差异。他们利用大语言模型将高校分为五个等级,结果发现了一种U型趋势。
就业下降最明显的是那些来自较强高校(第2等级)和中等水平学校(第3等级)的毕业生。相比之下,顶尖名校(第1等级)和录取门槛较低高校(第4等级)的毕业生,所受冲击相对较小。
图:通过使用大语言模型对学校进行分级(1为顶尖学校,5为最低水平),研究发现一种U型趋势:来自第2和第3等学校的初级员工受到生成式AI的影响最为显著,第1和第4等学校的影响较小,对第5等学校的影响几乎为零。
最引人关注的是,层级最低高校(第5等级)的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幅度最小,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一发现似乎说明,AI的应用并没有全面削弱对初级员工的需求,而是在重新塑造需求结构——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处于人力资本中上层次的群体。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明确采用生成式AI的公司仍属少数,仅占样本总量的约3.7%。因此,尽管在这些公司内部,AI带来的影响在经济和统计意义上相当显著,但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整体影响目前还比较有限。
这项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生成式AI正在将大量任务从入门级岗位转移出去,导致企业职业阶梯的“底层阶段”逐渐收缩。由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发展对个人终身收入提升和职业上升至关重要,这一结构性变化可能会加剧收入不平等,影响大学学历的薪资溢价。另一方面,企业可能更加依赖经验丰富的员工,并加快内部员工的晋升速度。
综合来看,研究显示,生成式AI的普及的确更偏向资深员工。这一趋势将对职业起点设置、企业人才策略以及技术红利分配,带来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来自“腾讯科技”,编译:金鹿,编辑:博阳,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