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减亏90%,背靠“世界镍王”的瑞浦兰钧打了一场“翻身仗”?
01
进入8月,新能源企业开始密集公布半年报。在一众惨淡中,预见能源注意到了一家值得研究的“黑马逆袭”案例。
近日,在连续亏损六年后,瑞浦兰钧拿出了一份颇有“亮点”的半年报。
据半年报显示,瑞浦兰钧不仅实现了24.9%的营收增长,毛利率也实现了从同期的2.6%到8.5%的提升。期内亏损大幅收窄至0.65亿元,同比收窄 90.4%。
这似乎意味着这家曾经的“亏损王”,距离全面盈利仅有一步之遥。
事实上,瑞浦兰钧是一家曾被外界称为“亏损王”的锂电池生产商,其成立于2017年,2019年4月开始批量交付锂离子电池,之后的2023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
与长期耕耘锂电和储能行业的巨头相比,成立时间尚不足8年的瑞浦兰钧,妥妥的行业后来者。
不过,这家行业新锐玩家却家世显赫,母公司是全球最大镍和不锈钢生产商——青山控股集团。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家企业多少有些陌生,但提起2022年初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上演的,震惊世界的史诗级“伦镍逼空大战”,许多财经界人士还记忆犹新。
而那次差点酿成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崩盘“大戏”的主角,正是青山集团。
据披露,青山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镍和不锈钢生产商,早在2009年就投资了印度尼西亚境内的红土镍矿,同时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其手握的镍金属储量占全球25%市场份额,其创始人项光达更被外界称为“世界镍王”。
可谓是真正的“家里有矿”。
近年来,青山集团对新能源表露出了兴趣,通过直接控制或股权投资,涉足了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包括上游镍、锂及钴的开采和精炼,中游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的生产等。
而瑞浦兰钧,则是青山集团旗下唯一生产锂离子电池的企业。
在实力强大的母公司扶持之下,初期瑞浦兰占据了市场先机,成长性相当亮眼。但由于电池以及储能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巨头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的格局下,瑞浦兰钧作为新入局者其自2019年产品量产至今,都未曾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19年到2024年间,连续六年亏损,累计亏损已超过40亿元,一度被外界戏称为“锂电行业亏损王”。当2023年12月成功登陆港股时,该公司更是一度被投资者质疑——“半年亏损7个亿,凭什么上市?”
梳理相关财报不难发现,导致该公司长期无法盈利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产品的低毛利,另一方面,是新建产线、海外扩张与高研发投入的同步进行对其现金流及成本控制的“考验”。
财报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该公司有两年毛利率为负,2022年、2023年其毛利率也仅分别为7.51%和2.23%。2024年,其整体毛利率虽升至4.1%,但其动力电池毛利率下降至2.5%,储能电池毛利率也只有5.4%,和宁德时代超20%的毛利相形见绌,也比不上排名相近的中创新航15.9%的毛利。
即便是这样,瑞浦兰钧依然奉行扩张的策略。一边持续加大对产能建设的投入,一边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根据公司规划,截至2023年底,瑞浦兰钧总产能为62GWh,预计2025年产能将超过150GWh,2026年产能将达到200GWh。
02
不过,好消息是,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终于出现了“反转”迹象。
仔细梳理的话,可以发现,瑞浦兰钧上半年之所以能够实现大幅度的减亏,离不开其近年来在储能业务上的布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和新能源政策的支持,储能电池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瑞浦兰钧早在2019年就已开始布局储能业务,并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家庭储能和大规模储能领域,公司通过推出技术创新产品,如“问顶”系列电芯,迅速获得了市场份额。
上半年,瑞浦兰钧共销售32.4GWh锂电池产品,同比大增约100.2%。其中储能电池业务表现最为亮眼,储能电池出货18.87GWh,同比增长约119.3%。从板块业务收入来看,两大电池业务占总营收的96%,动力电池以40.26亿元占据42.4%,储能电池以50.82亿元占比53.6%,超越动力电池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同比增长了11.3个百分点。
其中,最亮眼的是户储。
据媒体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瑞浦兰钧的电池产线便已进入满产状态,实际产能利用率接近100%,尤其是户用储能场景的小型方形铝壳电池在海外畅销,供不应求,其小型方形铝壳电池,已经成为行业里的一个爆品。
数据显示,上半年瑞浦兰钧在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中位列前五,其中户用储能电芯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此外,多年培育的海外市场也终于“开花结果”。据媒体报道,在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瑞浦兰钧储能产品的需求量正持续攀升,已成功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前列。
据悉,近日瑞浦兰钧与日本知名商社阪和兴业株式会社及另一家特定日方合作伙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准备进军日本新能源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阪和兴业株式会社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与大阪的全球综合商社,与瑞浦兰钧的控股股东青山控股集团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印尼设有多家合资公司。
另外,这场“逆天改命”大戏的背后,也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新上任的“少帅“冯挺,其主导了瑞浦兰钧内部一系列深刻的战略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冯挺则是青山控股集团创始人项光达的女婿。
冯挺于2024年接任瑞浦兰钧总裁后,带来了多项战略改革,尤其是在管理层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调整。冯挺提出的“降本增效”战略,主要聚焦于优化生产线、提高产能利用率和降低运营成本。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得公司不仅在产品的交付周期上得到了显著提升,还有效控制了销售和行政费用,为公司提升了毛利率。
冯挺在上任后的管理改革中,明确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通过深挖客户需求,特别是与大客户的长期合作,进一步巩固了瑞浦兰钧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此外,冯挺还主张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针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个领域进行战略聚焦,确保瑞浦兰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保持差异化竞争力。
不过,瑞浦兰钧未来的道路并非坦途,就此判断其彻底“逆天改命”还言时过早,其财务状况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尽管毛利大幅提升,但其毛利率仍低于行业头部企业。上半年,瑞浦兰钧的毛利率涨到8.5%,而行业龙头的毛利率普遍超过20%,相比之下还是很低。
此外,瑞浦兰钧的负债水平较高,流动比率偏低,财务风险不容忽视。根据最新的财报,瑞浦兰钧的资产负债率为73.5%,且短期负债占比逐年上升。这意味着瑞浦兰钧在偿债方面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如果出货不顺利,就会引起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尽管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成效,但并未完全避开卷价格的压力,其自2022年起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延续低价策略,海外销售的毛利率一路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母公司青山集团在资源、资金上为瑞浦兰钧保驾护航的作用依旧突出。根据年报披露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实际发生金额约为7.662亿元人民币。
这一动作意味着,在外部融资并不宽松的市场环境下,瑞浦兰钧依旧需仰赖控股公司乃至更广泛股东网络的“资本输血”,才能在电池版图扩张中继续前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不容乐观的钢铁行情,母公司青山集团的“后盾”作用也面临一定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从战略调整到管理革新,再到储能业务的崛起,瑞浦兰钧正在一步步走出过去的阴影,但其毛利率低、负债高等问题仍然需要尽快解决。在全球锂电池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家行业的后来者能否继续保持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将取决于其能否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柯阳明 杨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