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H2仿生人形机器人“天命觉醒”,A股下一个“大黑马”是谁?
宇树科技再次震惊业界!
10月20日,宇树科技发布新产品H2仿生人形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外观与人类更加相近,高度达到180厘米,体重为70公斤。
与之前产品相比,尽管官方并未公布H2具体技术参数,但从官方的产品视频可以发现,H2机器人的动作更加丝滑,稳定性也得到显著的提升,可以完成复杂的舞蹈及武术动作。
这再次让市场聚焦宇树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宇树科技官方用四个字来形容H2仿生人形机器人——“天命觉醒”。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步伐加速。高盛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美元,中国电子学会测算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200亿元。
人形机器人“觉醒”时刻
公开资料显示,宇树科技此前已推出H1、G1、R1三款人形机器人。
其中,H1发布于2023年8月,是宇树科技发布的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2025年初,因登上央视春晚表演《秧BOT》一炮而红。在今年8月举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两台H1分别获得1500米项目的第一、第三名,是目前“全球跑得最快的机器人”。
G1发布于2024年5月,身高约132厘米,体重35公斤,零售价9.9万元起,也是近一年来“全球最畅销的机器人”。
R1是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款,售价3.99万元起,因价格极具性价比而引发市场关注。据透露,R1虽然还未实现量产,但已接受部分订单。
此次发布的H2仿生人形机器人,配备了31个关节,具体分布为肩部6×2(双臂各6个)、躯干3个、腿部7×2(双腿各7个),另含2个未知功能关节。相比R1机型的26个关节,关节数量提升19%,灵活性显著增强。
据官方演示视频,该机器人整体形态更接近真人形态,并具备舞蹈、功夫表演等运动控制能力,亦可身着服饰扮演模特走秀。
9月2日,宇树科技在官方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业务声明,公司计划在今年四季度将提交上市申请,届时将正式公布相关经营数据。
随着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多家公司中标人形机器人大单。根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已超过83个,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其中,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三家企业合计拿下约六成总成交金额。
10月19日,优必选官方平台发布信息,公司中标“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订单金额高达1.26亿元。该订单覆盖最新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计划于合同签署后年内交付完毕。早在今年9月,优必选便已经中标2.5亿大单采购。
此外,智元机器人联合均普智能正式发布精灵G2,并同步开启与均胜电子过亿元采购合同的首批交付商用,推动交互式具身智能技术落地汽车零部件制造场景。目前,智元拥有大尺寸人形机器人、小尺寸人形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三条产品线。据悉,公司2025年营收规模增速有望超过10倍。
10月15日消息,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完成了“第三代人形机器人CyberOne”美术类作品著作权登记。这一看似常规的知识产权动作,背后可能隐藏着小米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新动向。据统计,小米系在机器人领域已投资近50家企业,覆盖了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总金额超过150亿元。
上市公司抢占先机
在分析人士看来,尽管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步伐迅速,但整个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在于技术成熟度,情感交互、精细操作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仍然有限;另一方面在于成本,仍需进一步降低才能实现真正普及。
相比海外大厂,中国企业在制造成本、柔性供应与应用适配能力上的系统性优势,正在成为推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构建的关键变量。
比如,随着机器人工作负载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延长,散热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高功率密度运行带来的热挑战尤为突出。再如,人形机器人要模拟人的运动,需要有瞬时高爆发力、高转矩密度输出,因此轻量化和小型化的需求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也不同。
针对机器人赛道,银轮股份(002126)规划了1+4+N的产品布局,1代表对机器人整机系统的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4代表公司布局的四大模组产品(旋转关节模组产品,线性关节模组产品,灵巧手关节模组产品及热管理产品);N代表组成模组的N个零部件产品。
集成化能力是银轮股份核心竞争力。据了解,过往推出的热管理产品中有较多模块化、集成化零部件,例如商用车及工程机械领域的EGR模块、冷却模块,传统乘用车前端冷却模块,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箱模块、冷媒冷却液集成模块等,公司凭借较强的集成化能力获得国内造车新势力前端模块及热管理集成模块产品。
东方证券预计,公司有望在机器人领域复刻新能源热管理发展路径,后续将进一步开拓关节模组等产品,提升在机器人领域配套价值量。
轻量化则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夕的进修课,可以解决续航、散热、零部件性能不达标、灵活度不足等多个行业痛点,包括特斯拉、优必选等主流大厂都在发力。
从路径上看,人形机器人实现轻量化主要可通过结构优化、零部件替换、原材料替换三个角度。其中,原材料替换主要逻辑为采用更低密度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主要替换部位为机器人外壳、精密零部件等。而镁合金被认为是理想的轻量化材料。
旭升集团(603305)成立于2003年,始终以铝合金轻量化技术为核心,深耕新能源汽车主业,同时前瞻布局储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形成“技术深耕+跨界突破”的双轮驱动格局。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新能源轻量化领域的领跑者。未来,公司将加速在客户端导入镁合金产品,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轻量化领域核心玩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览富财经网”,作者:览富财经网,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