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医药入局,“罕见病第一股”获涅槃机会

医曜·2025年08月20日 11:26
背靠大树好乘凉。
百洋医药
定向增发山东省2005-03
健康产业资源创新整合服务提供商
我要联系

聚焦罕见病的北海康成,绝对是最被资本看衰的药企。在今年年初投资者最悲观的时候,北海康成的股价跌至0.1港元,公司整体市值甚至不足1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当时北海康成现金流几乎已经枯竭。截至2024年底,北海康成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1050.2万元,这显然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运营。对于“仙股”司空见惯的港股投资者而言,北海康成的最终走向几乎只剩退市一条路。

然而,走到了悬崖边的北海康成,却在过去两个月出人意料的翻身了。今年7月和8月,北海康成股价分别大涨234%和108%,股价直接由年初的0.1港元飙升至2.02港元。

诱发北海康成股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今年5月,北海康成自研药物注射用维拉苷酶β(戈芮宁,CAN103)获批上市;其二是百洋医药战投北海康成,以每股1.34港元的价格,斥资1亿港元认购北海康成扩大后股本约的15%。

无论是产品获批,还是投资者入局,全都指向于经营现金流的改善。但实际上,对于北海康成而言,比现金更重要的其实是信心。百洋医药的入局,给了北海康成重生的机会。

01 豪赌研发失败

北海康成之所以被投资者抛弃,本质原因还是在于豪赌研发失败。

2021年12月,北海康成顺利登陆联交所,所得融资净额高达6.04亿港元。尽管当时创新药热潮正在慢慢退散,但北海康成上市时的市值还是超过82亿港元,可见投资者的热情仍在。

只可惜的是,北海康成将艰难募集而来的资金投入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直接导致公司陷入崩溃局面。按当初的计划,45.4%的募资额将被用于CAN008管线的研发及生产,12.6%的募资额用于CAN106管线的研发,其他管线的投入比重均不超过5%。

图:北海康成IPO募资计划

但被北海康成寄予厚望的CAN008最终失败了。2024年4月22日,北海康成公告终止了管线CAN008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进一步研发,并决定将剩余资金用于其他管线的孵化上。北海康成在CAN008这条管线上赔了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当初IPO所规划的蓝图无疑已经落空。

历数北海康成的早期管线,主要以license-in为主。license-in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确定性高,能够将海外潜力产品迅速引入国内,可北海康成最重磅的license-in管线却踩了一个大坑,这也难怪投资者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心灰意冷。

图:北海康成管线一览

实际上,CAN008并不是北海康成踩中的第一个坑。早在IPO之前,北海康成其实就拿到了Puma Biotechnology核心产品来那替尼(Nerlynx)的国内权益,可就在来那替尼于2020年4月在大陆上市之后,Puma Biotechnology却突然撕毁了与北海康成的协议,并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赔偿金。

从一个坑爬出,又跌入另外一个坑,北海康成的license-in之路充满波折。

02 背水一战的契机

无论是2020年9月上市的海芮思(CAN101),还是2023年上市的迈芮倍(CAN108),它们都没有改成市场对于北海康成的悲观情绪,股价依然跌跌不休。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两款产品均为早期license-in管线,且都属于患者基数较小的“孤儿药”。在国内市场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两款产品国内商业化权益的价值不高。再加上北海康成自身现金流孱弱,因此投资者们并不认为它们能取得商业化的成功。

这种悲观预期最终被戈芮宁的上市所打破。戈芮宁为北海康成与药明生物联合研发的药物,于今年5月在国内获批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I型和Ⅲ型戈谢病患者长期酶替代治疗。尽管戈芮宁仍属于孤儿药范畴,但北海康成却有用戈芮宁的全球权益,在如今BD为王的当下,这无疑增加了北海康成达成BD的预期。

更何况当时的北海康成已经被市场严重看衰,公司整体市值不足1亿港元,这其实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所以当戈芮宁上市后,北海康成股价才会引发报复性“反弹”。

回过头来看,北海康成已经实现商业化的三条管线CAN101、CAN108、CAN103,其实全部是IPO之时就被管理层所布局的,可见管理层的眼光其实并不差。只不过当时管理层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了CAN008之上,如果没有那一次失败的投资,或许北海康成的市场预期将完全不一样。

但现实是不存在如果的。北海康成此前被市场严重低估,正是为错误的投入而买单。北海康成想要扭转资本印象,戈芮宁的商业化就是背水一战的契机,如果戈芮宁在后面取得不俗的商业化成绩或BD成绩,那么北海康成的股价或将由“反弹”进化为“反转”。

03 重生的机会

对于“缺衣少吃”的北海康成而言,百洋医药就相当于雪中送炭的“白衣骑士”。

现金流层面,北海康成捉襟见肘,百洋医药豪掷1亿港元认购北海康成增发后15%的股份,选择用亲身入局的方式去支持罕见病药物研发;商业化层面,罕见病国内支付体系并不健全,仅凭北海康成很难有效的放大三款药物的价值,而商业化正是百洋医药所擅长的地方,有助于彻底改变三款药物的销售预期。

目前,全球已获批的戈谢病药物价格昂贵,患者的年支付费用在200万元左右,很多患者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戈芮宁的出现,无疑将改变这一现状,甚至有希望将年治疗费用大幅下降。所以从临床需求层面看,北海康成所聚焦的领域是极具价值的,但就是缺少翻身的机会。

百洋医药全面赋能后,北海康成的预期将发生巨大改变。百洋医药不仅出钱,还出力营销,戈芮宁的价值也得到放大,给了北海康成重新崛起的机会。更为关键的是,百洋医药的入局大幅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既相当于基石投资者,又相当于新的营销顾问,从而彻底改变了投资者心中的认知。

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北海康成是不幸的,它们上市后首款重磅投入的药物即遭遇失败;可北海康成又是幸运的,百洋医药的赋能给了它翻身的机会,这是很多破产药企求之不得的。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医曜”,作者:张烁烁,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专注于医药产业研究,与中国创新药公司共同成长

报道的项目

百洋医药
我要联系
健康产业资源创新整合服务提供商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