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分析师:GPT-5或将终结软件行业,多家上市公司股价暴跌
自1975年微软成立以来,现代软件产业已历经50年发展。
“比尔创办了行业内第一家软件公司,”已故苹果(Apple)联合创始人兼CEO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谈及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时表示,“在几乎所有人都还没意识到软件的重要性时,比尔就已经专注于软件了。”
如今,华尔街一个观点正迅速升温:商业软件供应商可能会因人工智能的崛起而走向末路。
随着代码生成能力的快速提升,OpenAI的GPT-5等所谓“前沿AI程序”有望自动生成所有软件代码。这可能使那些从打包软件供应商处购买软件的企业,转而在内部自主编写所有代码,不再向软件供应商付费。
科技巨头的观点进一步助长了这种猜测,包括Meta Platforms的马克·扎克伯格。他在1月的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告诉华尔街分析师:“2025年将是打造具备优秀中级工程师水平的编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AI工程代理成为可能的一年。”
01.华尔街的担忧
这种观点已影响到分析师群体,他们的工作是预测行业可能的营收规模。
精品券商D.A.Davidson的股票分析师Gil Luria在上周五的报告中称,投资者在问:“GPT-5是否标志着软件行业终结的开始?”
卢里亚负责评级Snowflake、Datadog、JFrog等上市软件公司的股票。他指出,GPT-5发布后的第二天,他覆盖的多只股票大幅下跌。
卢里亚写道,商业软件对买家的价值,始终取决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我购买了这款软件,能减少多少人力需求?”换句话说,打包软件通过提供工具,让人们用更少的人完成更多工作,从而提高生产力。
卢里亚认为,打包软件仍有其价值,尤其是那些帮助管理代码仓库的程序,比如Datadog的DevOps工具。
但他写道,如果AI代理开始分担员工的任务,买家对打包应用生产力的认知“可能会改变”。
他观察到,目前,“认为应用软件无法长期存续的观念,已让许多客户不愿对软件合同做出长期承诺”。
正如ZDNET的David Gewirtz在测试中提到的,GPT-5的编码能力实际上有所退步,但这并不重要。无论单个前沿模型有何缺陷,华尔街对AI模型的整体代码生成能力越来越认可。
OpenAI及其竞争对手推出的每一个新模型,无疑都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一通用能力。Gewirtz也提到,GPT-5在代码仓库分析方面“确实有进步”,尽管并非“颠覆性突破”。
02.科技巨头高管看到范式转变
科技行业的一些高管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芯片制造商博通(Broadcom)的传奇CEO Hock Tan过去十年斥资超1000亿美元收购了VMware、Symantec、CA Technologies等软件商,但他近期表示,不再打算收购任何软件制造商。
“博通的Hock Tan上周与我的几位同事开了个会,”为共同基金巨头哥伦比亚Columbia Seligman管理170亿美元资产、且其基金持有博通股票的基金经理Paul Wick回忆道。
Wick上月在《The Technology Letter》的采访中提到,Tan告诉Wick的同事,“博通不会再进行软件收购,因为他担心,随着时间推移,AI可能通过自动生成通常需要打包的应用,严重损害软件的价值。”
当被问及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时,Wick回答:“我认为,十年后,这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现在还很难说。”
Tan的观点不容忽视。他的公司帮助谷歌制造用于处理AI的定制“TPU”芯片,因此他对行业趋势有深入了解。
03.软件制造商正为生存布局
尽管对商业软件消亡的前提持怀疑态度,软件行业高管们仍在为公司的生存布局。
“我认为,懂得利用AI的公司将胜过那些不会利用AI的公司,”软件制造商Amplitude的创始人兼CEO Spenser Skates上周在《The Technology Letter》的采访中表示。
“软件仍有存在的必要,” Skates说,“总得有人告诉AI该做什么、创建AI,并成为问题领域的专家。”
Skates补充道:“我们Amplitude内部其实有个玩笑:在Amplitude失去价值之前,AI可能就已经取代了我、你以及我们所有人的工作。”
原文来源于:
1.https://www.zdnet.com/article/will-ai-replace-all-software-why-gpt-5-emboldens-the-doomsayers/
中文内容由元宇宙之心(MetaverseHub)团队编译,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宇宙之心MetaverseHub”,作者:元宇宙之心,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