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代价:向特朗普政府上交15%中国收入,美国本土生产5000亿AI算力
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市场维持业务一直面临一大难点:如何在中美战略博弈,尤其是关税谈判中保持平衡。
今年以来,英伟达H20芯片的对华出口,已经历一波三折。4月16日,美国政府通知英伟达限制对中国大陆出售H20芯片(报道详见《美国政府限制英伟达对华销售H20芯片》);7月15日,英伟达公告称,美国政府向其保证将发放许可证,允许恢复对中国出口H20芯片《英伟达宣布恢复对中国销售H20芯片》。
H20为何最终被允许出售?最大背景是,中美经贸会谈的积极进展。今年6月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取得进展后,美国政府适度放松了对中国的AI芯片出口管制。
特朗普政府和英伟达之间更多交易细节也在被披露。8月11日,媒体报道称,英伟达、AMD与美国特朗普政府还达成了一项协议——两家企业同意将特供中国大陆的芯片(英伟达的H20,AMD的MI308)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以换取对华芯片出口许可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8月11日针对该事件表态称,在美输华芯片问题上,中方已经多次表明了立场。当日,英伟达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遵守美国政府为我们参与全球市场所制定的规则,将继续在规则范围内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提供服务。
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还允许英伟达对华出售H20芯片的下一代升级款——Blackwell系列芯片,前提是阉割其性能。特朗普在8月11日的媒体简报时表示,愿意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售其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GB200系列,也被称为Blackwell)的简化版本。
特朗普政府此举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强烈批评。一种观点是,这既不符合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也不符合市场化原则。
英伟达付出了哪些代价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出售先进AI芯片是有条件的——既要为美国政府直接提供在华收入;也要大力投资美国本土制造,创造当地就业。
华尔街独立市场调研机构伯恩斯坦(Bernstein Research)今年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预计英伟达2025年将向中国销售约150万片H20芯片,产生约230亿美元收入。AMD预计将向中国出售价值8亿美元的AI芯片。
按照伯恩斯坦这一数字计算,美国政府至少将从英伟达和AMD身上获得超过36亿美元的收入。仅英伟达,就将向美国政府上交超过34亿美元。
英伟达2024年净利润率为56%。若以该数据和伯恩斯坦报告中的H20收入粗略估算,2025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H20芯片净利润将超过128亿美元。即使上交上缴的中国市场收入后,H20的净利润仍然接近100亿美元。
对英伟达来说,这笔收入算是“失而复得”,这远比彻底失去中国市场来得划算。
除了需要向美国政府直接上交在华收入,英伟达还要满足特朗普政府投资美国制造的要求——这会导致英伟达的芯片制造成本因此提升。
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要求包括英伟达、苹果等美国科技公司“制造业回流美国”。今年4月,英伟达曾承诺,未来四年要与台积电、富士康、纬创资通等公司合作,在美国生成超过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AI芯片和服务器等)。
英伟达官网7月15日消息显示,黄仁勋近期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及美国政策制定者见面,重申了英伟达会支持政府创造就业,加强美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本土制造业,确保美国在全球AI领域的领先地位。
过去,英伟达的供应链高度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台积电负责晶圆代工。富士康、纬创资通等服务器制造厂商负责将英伟达的芯片、主板、网络等设备进行集成组装,并销售到全球市场。
一位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链人士曾对《财经》表示,英伟达要联合台积电、富士通、纬创资通等公司在美国生产超过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这意味着要把中国台湾的半导体生产、制造、组装产业链搬到美国本土。英伟达、台积电、富士康、纬创资通的生产制造成本都会因此提升。
艰难维持的微妙平衡
7月16日下午,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接受了《财经》等媒体的采访。当时,《财经》问黄仁勋,英伟达已经对中国重新销售H20芯片。他是如何在中国、美国政府之间保持平衡的(报道详见《黄仁勋回应争议,英伟达在中美博弈中找到微妙平衡》)?
黄仁勋回答说,我没有平衡任何事情。我需要和美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我需要和中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我需要和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乃至全球各国政府都保持良好关系。
黄仁勋解释,英伟达是一家巨大的全球化企业,创造的技术是每个国家都渴求的。这创造了英伟达与各国政府接触的机会。各国政府希望更多了解英伟达,了解英伟达的技术,以及如何能帮助他们的人民。这为英伟达与他们沟通打开了一扇门。“我越是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公司和技术,他们就越能制定出对他们国家有益的政策和法规。”
不过,英伟达在中国、美国之间维持微妙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的核心矛盾是,美国政府希望对中国维持半导体产业代际差,这导致英伟达无法对中国出售最先进的AI芯片;中国产业界在美国政府多次断供恐吓之后,日益希望实现AI芯片的自主可控。
美国政府虽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但核心目标并没有改变——让中国的AI芯片和美国之间保持代际差。其控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避免中国获得EUV光刻机;避免中国获得台积电16nm以下工艺制程的AI芯片代工;允许中国获得性能相对更弱的AI芯片,但试图借此挤压中国国产AI芯片的市场份额。
美国方面长期把芯片作为外交武器,甚至将其上升到国家安全问题。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英伟达在新片中添加追踪定位、远程关闭等功能。这些做法引发了中国方面的担忧。
今年7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规定,约谈英伟达,要求其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英伟达8月6日曾发文公开回应“后门”质疑称——为了降低误用风险,一些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提出需要在硬件中设置“终止开关”或内置控件,以便在用户不知情和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远程禁用GPU(图形处理器)。有人怀疑这种情况已经存在。英伟达芯片中没有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这些绝不是构建可信系统的方式,也永远不会是。
美国政府过去几年的芯片出口管制,对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产业界也对英伟达能否一直保持供应链稳定保持怀疑。
一种被中国科技公司行业人士广泛认同的观点是,争取美国政府的芯片出口许可只是过渡手段。放弃侥幸心态,逐步转向国产芯片才是长线方案。
一位芯片产业链人士今年4月末曾对《财经》表示,美国每一轮出口管制都在倒逼中国提升AI芯片的自研意志和自研能力。2024年以来,中国AI芯片的自给率正在持续提升,对美国AI芯片的依赖度正在逐步下降。
今年8月,伯恩斯坦分析指出,尽管英伟达获得保证可恢复向中国销售 H20 芯片,但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66%下降到2025年的54%。华为昇腾、寒武纪和海光等国产AI芯片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将从2023年的17%提升至2027年的5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吴俊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