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投资反被告,赵薇三家公司遭冻结:流量女王们的投资,到底输在哪?
前有小花赵露思因合伙人纠纷,商标被夺、门店倒闭,甜蜜事业惨淡收场。后有诸多明星押注影视和餐饮投资,结果血本无归。为何这些手握顶级流量、坐拥亿万身家的女明星,总在资本游戏里栽得灰头土脸.....
还记得那个在资本圈呼风唤雨、号称“女版巴菲特”的赵薇吗?
近日,她再次陷入经济困局,三家公司被冻结,股权冻结,昔日商业女王成了败军之将。
女明星踏足商业圈,正成为暴雷的重灾区。
前有小花赵露思因合伙人纠纷,商标被夺、门店倒闭,甜蜜事业惨淡收场。后有诸多明星押注影视和餐饮投资,结果血本无归。
为何这些手握顶级流量、坐拥亿万身家的女明星,总在资本游戏里栽得灰头土脸......
1.从“女版巴菲特”到“送女还债”,女明星商业帝国坍塌
赵薇的商业帝国,彻底坍塌了。
就在几天前,北京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一纸冻结令,让赵薇的商业资产再度蒙上阴影。
她所持的三家公司股权被冻结——西藏龙薇文化传媒190万元(持股95%)、合宝文娱集团500万元(持股4.51%)、芜湖东润发投资900万元(持股90%),总额1590万元,冻结期均为三年。
这则消息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舆论场再次炸开了锅。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赵薇的财务问题不是很早就暴雷过了,怎么到现在才被冻结?
事实上,这已是赵薇第三次遭遇大规模股权冻结。
2021年4月,她因与中国民生信托的保证合同纠纷,首次被冻结12.6万至900万不等股权;2024年11月,其名下仍有1850万股权处于冻结状态。
此次冻结不过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
如果要追溯本次冻结的根源,那就要倒回八年前的一次“人情担保”。
2017年,赵薇为一家名为“广州风火轮公司”的信托融资项目提供了连带担保。
可能有人问,赵薇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替人担保有风险?
这就得提到这家公司的老板了,黄莉,是赵薇前夫(当时还是老公)的亲姐姐。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赵薇和黄有龙自然二话没有就替姐姐担保。
不仅如此,还拉来了至交好友——商界大佬史玉柱。
史玉柱与赵薇、黄有龙长期参与共同投资。
比如2016年史玉柱牵头收购以色列游戏公司Playtika,黄有龙通过关联公司参与投资,赵薇亦间接持股。
再比如史玉柱与黄有龙还曾联手增持民生银行股份,对抗安邦保险的收购企图。
三人私交甚笃。
史玉柱曾赴赵薇在法国的酒庄做客,后自己也购入波尔多酒庄;三人常被曝出聚餐、合影。
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紧密关系使史玉柱将担保视为“帮朋友忙”,也可能他向来被称为“中国最豪朋友王”之称,常为商业伙伴提供担保。
总之,他同意了联名给黄莉做担保。
但2021年债务到期后,黄莉却撂挑子了,广州风火轮无力偿债。
一时间赵薇夫妇、史玉柱都成了民生信托的追溯人。
其实在债务刚爆发时,赵薇夫妇仍位列胡润富豪榜(身家45亿),且持有阿里影业、唐德影视等优质资产。
也许史玉柱也没有想到,这次担保最后会成为他独资的烂账,所以刚开始他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但没想到赵薇夫妇反应很快,债务踢爆后立刻转移资产,并宣布离婚,试图最大限度割开自己和债务之间的关联。
当然,最终的结果大家看到了,史玉柱的网络股价崩盘,市值从1010亿跌至140亿。
而赵薇这头也没能逃脱追责,担保行为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拖至前些日子,才算清算结束。
至此,赵薇的商业版图算是彻底崩塌。
曾经的赵薇是娱乐圈出名的“商业女王”,巅峰期她担任17家公司股东,横跨影视、文娱、投资、科技、房地产五大行业。
但如今,名下关联的16家公司多家吊销,担任法人的三家公司中,仅剩赵赵(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仍在运营,其余均已注销或吊销。
2024年11月,赵薇持股95%的西藏龙薇还因新增被执行人信息被强制执行1.4万余元。
女明星们跨界投资圈,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礁遍布。
2.商业修罗场,赵露思的麻烦还不止解约风波
这段时间新生代小花赵露思因为和经纪公司互撕几度登上热搜榜,而她在商业上也面临着相似的处境。
2021年,赵露思高调宣布创立甜品品牌,一时间粉丝蜂拥而至。
哪怕闹出过天价泡芙的负面新闻,也丝毫没有影响店铺的实际运营。
然而2024年,却突然宣布闭店歇业。
原本以为只不过是经营不善,又或是工作实在忙碌运营不暇,明星趁着热度开店,热度退去再闭店也很常见。
大部分到最后还是回归演员本职工作,倒也不稀奇。
但赵露思这件事却有点不一样。
相关信息显示,赵露思是实际投产人,但关键商标却注册在另一合伙人名下。
基于此,赵露思在近期的直播中也回应了。
她提到“Rosy Wylie”这家甜品店的创立初心,“只是想有一个自己可以去、粉丝也可以打卡的地方。”
但赵露思工作繁忙,亲力亲为显然不可能,于是就和初中同学兼发小共同合伙开设甜品店。
出于信任,她当时并未未签书面合同,仅口头约定出资并让对方经营。
但很快问题就来了,合伙人不但私自将品牌商标“Rosy Wylie”及和关联商标“露思の甜”注册至个人名下,同步反诉赵露思侵权。
还在以商标名义注册新公司“百米一道”(后称“白米一刀”),试图独占品牌权益。
百米一道,摆你一道,这恶意丝毫不加掩饰。
赵露思在提及这些的时候只能无奈的说自己是个蠢人。
“对方把我的商标注册,问题在于我一开始没有理清楚。”
“问题就是我一开始没搞清楚这些事,算是给我一个重磅,因为自己蠢没别的原因,错信他人。”
无独有偶,除了赵露思,章子怡也在商业投资领域惹上过麻烦。
章子怡曾在2015年成立了品牌公司美丽策,主打“光学智能美容硬件”。
宣称通过手机App检测肌肤并定制光疗方案。章子怡在2016年试用产品8天后决定投资,成为其首个硬件投资项目,并担任副董事长。
但因为多次涉及虚假宣传造成产品争议,美丽策宣称产品可“28天实现美丽改变”,但事实上曾遭大量客户投诉。
出于风险和经营双重低压的考量,最终2021年6月,章子怡退出该公司副董事长职务。
除此之外,2016年,章子怡还以“母亲”的身份创立了品牌“漂漂羽毛”。
定位国产高端母婴用品。
2017年高调举办发布会,章子怡携育儿专家崔玉涛等站台,并获京东战略扶持,成为平台主推国产纸尿裤品牌。
2017年还获得了顺丰集团、梅花创投千万元级天使投资。
但转年到2020年的时候,代工厂昱升就起诉漂漂羽毛拖欠加工款了,疑似资金链断裂。
与之相对应的是,“漂漂羽毛”早期依托京东旗舰店及明星推广,比如谢娜等好友都曾参与过推广。
但后期线上渠道关闭,线下无公开销售动态。
章子怡更是从管理层抽身,虽然品牌仍未宣告破产,但核心团队解散、资本退出、业务全面停滞,已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相比赵露思、章子怡的“小本生意”,再之前的全明星投资乐视,那就堪称“豪赌”了。
孙红雷、刘涛、陈坤、周迅、霍思燕、杜江、王宝强等十多位明星组队入股。明星阵容豪华,投资金额更是惊人。
结局却令人唏嘘。乐视体育风光不过一年。2020年7月,乐视正式退市,28万股民血本无归。
贾跃亭远走美国专心造车,留下一句下周回国的江湖传说。他的前妻甘薇则因未能履行5.3亿元还款义务,被法院限制出境。
不必说,这些明星投入的资金自然打了水漂。
3.为什么女明星跨界商业,会频频踩雷?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涉及明星的餐饮企业注销率高达惊人的87%,其中超过60%存活不足三年。
明星跨界经商的失败,绝非偶然事件。
归根到底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专业能力缺失和错误估量自身价值。
先说错估的明星价值。
大家看到的,是明星们在红毯上呼风唤雨,热搜上指点江山,粉丝千万拥趸,代言费动辄千万……
在娱乐圈的巨大成功让许多明星沉浸在“无所不能”的错觉中,误以为在谈判桌上也能拥有同等的议价能力与决策分量。
但却混淆了“被关注度”与“商业决策力”的本质区别。
在资本眼中,明星的流量与影响力从来不是平等的合作筹码,而是可以明码标价的优质营销渠道。
他们早就形成了一套成熟合作模式。
资本方手握成熟项目,寻找契合的明星。一份诱人的联合创始人合约,辅以可观的代言费,有时甚至包含少量无需实缴的“干股”。
明星欣然入局,站台宣传,利用自身影响力为项目导流,吸引粉丝消费乃至加盟。
但真正的企业控制权、核心运营和财务命脉,始终被背后的资本紧紧攥在手里。
Angelababy(杨颖)就踩过这个雷区。
2015年,顶着“内娱投资先锋”的光环,杨颖先后高调成立创投基金AB Capital,宁波星鎏股权投资中心应运而生,注册资本高达1.8亿元人民币。
AB Capital首批项目瞄准的就是洋码头与HeyJuice。
打法相当明确,绑定自身时尚标签,专攻女性消费与潮流经济,杨颖亲自站台造势,一时风头无两。
但可惜,从资本宠儿到讨债无门不过转瞬之间,几乎半数项目都踩了雷。
先是HeyJuice热潮消失,轻断食概念昙花一现,疑因产品同质化深陷亏损泥潭。
2023年,昔日“奢侈品电商标杆”洋码头也被曝拖欠货款2亿元、保证金3800万元,上海静安总部人去楼空。
本以为可以靠项目从艺人变成资本,却没想到,资本抽身,剩下的骂名倒是留给了艺人。
经商游戏里,艺人不过是用于吸引注意力和用户的“高级媒介”。
当项目利用完明星的光环效应,或当风险积聚到临界点时,资本方早已设计好退出路径,而明星则被留在舆论风暴的中心,独自承担品牌崩塌的后果。
这种不对等的合作模式,注定了明星在资本棋局中的被动地位。
再来说说缺乏专业能力。
2023年,演员张钧甯以每股105新台币重仓37万股半导体股票。当股价飙升至633新台币时,台媒争相封她为“女股神”。
但因为缺乏专业能力,一时的增益还可以仰仗运气,但长期持有在缺乏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实在难如登天。
所以仅一个月后,该股单日暴跌12%,3900万台币市值如蒸汽般消散。
那为什么艺人明明知道有风险还争先抢后地入场?
是将个人流量误判为资本博弈筹码,是以为可以在牌桌占到一半话语权,是巨大的资本红利让人血气上涌。但忘记了,明星的流量和影响力,虽然珍贵,但属于“软性、易逝、可替代性强”的资源。
而资本世界信奉的是硬实力,比如资本、技术、核心资源、专业团队等。
在这张牌桌上,流量或许能帮女明星们换来一张入场券。
但想要真正拥有话语权并笑到最后,唯有依靠对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对商业逻辑的精准把握以及日复一日的专业精进。
明星们若不能放下光环包袱、以空杯心态敬畏市场,那么无论入场多少次,终归只是资本游戏里一颗华丽而脆弱的棋子,难逃“踩雷”的宿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融八卦女频道”(ID:baguanvpindao),作者:徐十一,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