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通信储能第一股,双登集团能借港股逆袭吗?

新能源产业家·2025年08月05日 08:15
新锐掌门+行业老兵能碰出什么火花

新锐掌门+行业老兵能碰出什么火花

随着双登集团于6月获得证监会上市备案申请,其已完成赴港IPO的关键监管程序,标志着港交所正迎来“数据中心+通信储能第一股”。

(图:双登获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来源:中国证监会官网)

这里的第一,自然有首吃螃蟹的时效考量;但更多的,还有对其细分赛道的业绩首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3年,双登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0.4%

至2024年,其业务已覆盖80%的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90%的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

(图:双登集团相关成就,来源:双登招股说明书)

或许正是注意到了双登的潜力。早在2022年,湖北省高新产业投资集团便通过枣阳基金向其注资3亿元,此番投资后,双登集团对应投后估值为48.85亿元人民币,每股成本13.64 元

(图:枣阳基金系双登Pre-IPO阶段重要投资者,来源:双登招股说明书)

国资背景的投资人不仅为其注入了关键的发展动能,也显著提升了市场对其前景的信任度。此番登陆港股,其IPO阵容更是星光熠熠——

联席保荐人全数锁定近两年港股保荐新项目数量榜十强,由中金公司(Top 1)、华泰国际(Top 3)以及建银国际(Top 10)联袂担当,展示出对双登价值的强大信心与有力背书。

作为一个创立长达35年的行业老兵,双登从一家资不抵债的乡镇小厂,一路发展成为全国大数据及通信领域储能业务的领军龙头。

根据招股书,2022至2024年间,双登营收由40.72亿元攀升至45亿元,实现了CAGR约3.2%的增长。

(图:双登近3年财务数据概要,来源:双登招股说明书)

其两大核心产品:铅酸电池与锂离子电池近三年平均毛利率分别达到16.7%20.7%,与南都、天能、圣阳等铅酸同业企业基本一致。

(图:双登与行业企业产品平均毛利率对比,根据双登招股说明书以及企业年报整理)

整体来看,公司增速并不快,毛利率中规中矩,

那么,双登集团,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新的故事?

01 登台:通信备电,铅酸起家

先回顾一下双登的发家史。

双登的前身可追溯至江苏泰州姜堰市密封蓄电池厂,1953年出生的杨善基于1990年接任该厂厂长,就此与储能产业结缘。

90年代正值中国通信基建萌芽期,后备电源系统作为通信基站的配套基础设施,成为保障通信系统实现可靠运行的关键。在当时一般采用铅酸蓄电池保证连续供电。

但当时国内主要为传统的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存在维护频繁、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场景限制等诸多问题。

杨善基捕捉到了这一痛点,他请来电池专家祝士平,率先在国内研发出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进入千禧年后,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经历2G-3G-4G的代际升级,根据工信部年度统计公报,国内通信基站的数量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内爆发式增长6.5倍,达到841万个。占到全球基站总数的接近一半。

而就这十年开头的2011年,杨善基携手钱善高等人正式成立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铅酸电池领域的前瞻部署,成功斩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以及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法国电信、沃达丰等全球知名通信运营商、设备商的订单。

(图:双登发展历程及战略演变,来源:双登招股说明书)

时至今日,通信基站场景和铅酸电池业务仍是双登的业绩主力担当。2022-2024年,按场景口径,通信基站的收入累计贡献营收超70亿元;按产品口径,铅酸电池在总收入中的平均占比将近六成。

中国成为为通信大国的红利,双登吃的非常足。

02 中场:多元储能,铅锂共济

但如果只是固守通信场景和铅酸电池业务,那么双登的故事就该宣告终结了。

毕竟该行业的想象空间实在有限。早在2012年,《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政策解读中便直列行业门槛低、污染大、工艺粗糙、管理落后“四宗罪”。

这就是说:谁来都能干,越卷越难赚。

这在后来铅酸蓄电池的盈利能力上得到印证:按照上市公司表现,受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的影响持续加大,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普遍较低且差异显著。

(图:铅酸电池相关业务毛利率对比,根据上市企业年报整理)

另一方面,伴随风光新能源、锂电池、5G通信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不间断供电+应急备电+储能”业务的边界不断扩展,需求也更偏柔性、灵活。

相比之下,铅酸电池在能量密度、放电倍率、快速充放等指标上相形见绌。

(图:双登作行业分析时,亦列明锂电将是储能技术主流,来源: 双登招股说明书)

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必答题。而数据中心的新场景,成为双登新发展阶段的必选项。

这一战略极具想象力。

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达415太瓦时。随着AI算力需求飙升,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预计将飙升至945太瓦时。

(图:基于基准情景的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预测,来源:IEA)

更浅显易懂的解释是:一个单一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集群,可能消耗10万个家庭相当多的电力。

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而电力的第一块蛋糕是储能。当数据中心成为人工智能的“大脑”,储能系统便是支撑大脑运转的血液命脉。谁敢在电力保障上省钱,分分钟将面临“失血致死”的巨大风险。

而数据中心电力容量的飙升,也意味着传统的低能量密度的铅酸电池不够用了。

把时间拨回2018年,或许是预见到了未来如此庞大且刚性的需求,双登于当年正式投入磷酸铁锂技术研发,并开始与大型科技企业、数据中心运营商等客户建立合作关系。陆续与阿里巴巴、京东、百度、万国及秦淮数据等达成合作。

(图:双登锂离子电池产品,来源:双登招股说明书)

2022-2024年,双登锂电收入累计近50亿元。平均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平均占比近四成,成为双登的又一大支柱。

由此又延伸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此前我们曾报道过不少铅酸企业转型到锂电,都会面临换血的挑战。相比之下,双登的发展历程不说一帆风顺,也算得上平稳过渡。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从通信储能到数据中心储能,此类业务场景都对电力供应的安全保障极其敏感,因此不会轻易“以身试险”尝试新供应商。

因此,几乎是伴随我国“连接与算力”大产业同出生、共成长的双登,天然有着超强的“铁粉”壁垒。

而双登早在数据中心的铅酸电池备电时代,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渠道,其业务已覆盖80%的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90%的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则管理层的变迁:2021年,杨善基将企业交棒于拥有博士学位、曾经在大学任教的儿子杨锐

(图:杨锐履历,来源:双登招股说明书)

在杨锐带领下,双登引入系统化管理架构,在以通信储能为根基的同时,着力培育数据中心储能、户用储能等新业务分支。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杨锐上任后,企业毛利率从上任当年(2021年)的7.5%跃升至2024年的16.7%,期间峰值达20.3%,三年实现翻倍增长。成功推动企业从单项隐形冠军蜕变为多元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面对新的市场机遇时,一只新的管理团队历史包袱更少,往往能更快的抓住机遇。

03 展望:红海市场,何以突围

资本市场向来喜欢造就“十年磨一剑,登台即封神”的市值神话,而双登似乎也已充分展示了厚积薄发的价值与潜力。但实际上,它却于2023年遭遇A股IPO“折戟”。

彼时除资本市场整体趋严外,其自身存在的一系列挑战亦浮出水面。其中,从经营健康性的角度看,最值得关注的可能是应收账款过高的问题。

根据当时的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2021年、2022年底及 2023年中,双登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2.97亿元、11.94亿元、18.89亿元和 16.81亿元

这对一年营收不过三四十亿的企业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图:双登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情况(部分),来源:赶碳号)

前文已指出双登相比同行录得较高毛利率,理论上来说,应是其产品具有相当市场竞争力。

但应收账款的此等表现,或许说明,双登在客户面前话语权并不多,其市场地位,可能是一种“时间换空间”的无奈妥协。

关于这一点,以中国铁塔为例,根据财报,双登应收账款多为一年期内。而南都电源披露的中国铁塔招标项目框架协议显示,交完货开具发票后, 30天就会进行付款。

(图:双登前五大客户情况(部分))

中国铁塔在2022年,就成为双登销售占比24.54%的第一大客户。但似乎中国铁塔对双登的付款并不爽快。

这似乎正是对“时间换空间”的无声默认。

此外,诸如客户集中度过高、研发投入偏低、产能利用率不充分等问题,此处不再一一讨论。总之,需要双登解决的挑战,还有很多。

04 结尾

目前的双登也许是最好的时代:

通信市场格局基本稳定,数据中心业务预期高涨

但另一个角度,却也是最有挑战的时候:

5G建设高峰已过,通信市场增量遥遥无期

数据中心有机遇,但却可能引来锂电储能的竞争对手,这些卷王都是从大型储能这种超红海市场杀来,无论是收入还是战斗力,都不是之前铅酸的对手可比的。

一个前世今生创业36载的公司,加上一个锐气尚足的年轻领导团队,能否正面打赢这一战,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能源产业家”,作者:杰睿,36氪经授权发布。

+1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密集点题“郑洛协同”

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