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AI在企业落地应用中的五大矛盾
AI在上半年可以说是火的一塌糊涂,可以说是神话般的存在,但落实到企业的应用场景却发现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比如数据整合困难、技术适配复杂、成本高昂等问题,其产生的价值并未如预期般显著,导致许多企业对AI的投入持谨慎态度,甚至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今天老杨就来盘点一下AI在企业落地中的矛盾。
概念火但企业落地场景有限的矛盾
在各种宣传中,AI被描绘成无所不能的“救世主”,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真正适合AI发挥的场景却寥寥无几,许多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导致AI技术难以真正融入日常运营。比如在大部分的传统行业,由于业务流程复杂且数据积累不足,AI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企业老板想通过AI提前感知风险却往往因缺乏精准数据支撑而难以实现,市场上所吹嘘的AI泡沫也随之破灭。采购人员想通过AI获取最精准的市场分析,却发现算法难以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非标准化数据,获取的数据质量往往参差不齐,难以支撑决策。究其原因还是市场上对通用大模型吹嘘过度,而忽视了垂直化的落地需求。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想应用AI技术,但却发现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这就造成了当前AI概念很火但落地场景有限的矛盾。
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矛盾
AI的理想应用场景与实际操作中的种种难题形成鲜明对比,企业期望通过AI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却发现技术落地过程中,数据孤岛、算法适配、高昂投入等问题频现,导致预期效果大打折扣。许多企业陷入“想用不敢用”、“用了不如不用”的困境,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使得AI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陷入尴尬境地,鸡肋感十足,老板想通过AI洞察市场先机,却发现AI幻觉严重,得到的结果错误百出,如果不引进怕被同行赶超,如果引进又难以解决AI幻觉带来的虚假信息问题,导致决策风险增加。再加之AI技术更新换代快,新的技术又会给企业老板带来新的期望,但实际应用中却发现旧问题未解,新挑战又至,企业陷入不断追赶技术的循环,老板投资的不是技术而是梦想,梦想虽美好,现实却骨感。这就是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矛盾所在。
高额投入与可见价值有限的矛盾
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样,企业对于AI技术的投入往往需要巨额资金,但实际产生的价值却难以量化。很多企业领导以为AI技术如宣传的一样免费应用还能降本增效,但想落地企业场景却发现投入成本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且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比如数据的完整度、准确性、员工的应用能力、接受能力、融合能力等等,这直接导致需要不断的投入,以维持AI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高额的投入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有很大可能是AI幻觉,怎么办?想解决幻觉问题,就需要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导致企业陷入“投入越多,回报越少”的怪圈,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AI高额投入与可见价值有限的矛盾。
长期主义与短平快的矛盾
AI技术为什么火?老杨认为是它为处于焦虑中的老板带来了情绪价值,在各种宣传中AI已被神话到无所不能,已经变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灵丹妙药”,老板希望利用AI技术来实现降本增效,甚至是“逆天改命”,更希望AI技术拿来就用,用了就“立竿见影”,短平快的管理思想在数字时代依然盛行,但AI技术的成熟与应用需长期积累,AI技术最佳性能的发挥还是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基础和员工能力,而最最关键的核心是数据,正所谓企业基础不牢,做什么都是地动山摇,AI也是如此,在其他企业可能是人工智能,但在自己企业可能只是“人工智障”。短期期望过高,长期投入不足,导致AI技术难以在企业扎根,最终沦为“面子工程”。企业需认清现实,回归基础,稳步推进,方能真正享受AI带来的红利。这就是长期主义与短平快矛盾的根源。只有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扎实打好数据基础,提升员工能力,才能真正发挥AI的价值。
AI万能与不懂应用的矛盾
在企业领导眼中AI是万能的,但那仅仅是表象而已,是别人应用AI的成果,老杨认为AI最大优势是创新,而非降本增效砍“人工”,但创新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持续的技术迭代,需要的是技术与应用的融合,而非简单的操作指令。当前大部分企业员工都在或多或少的应用AI技术,但大多数均停留在简单的操作的指令层面,把AI技术当成了“百度”搜索工具,这种缺乏深度理解和融合应用的状态,导致AI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比如有的企业做了AI知识库,但由于员工缺乏深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不懂得如何训练模型,导致知识库难以发挥作用成为了摆设。员工以为AI工具是万能的,能读懂员工的心思,但实际上AI需要精准的指令和数据支持,通俗点说员工需要具备AI提示词的编写能力,需要具备训练AI模型的能力,才能让AI真正成为提升效率的利器。否则,AI只是高级版的“搜索引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是AI万能与应用操作的矛盾。
以上就是当前AI在企业落地应用中的五大矛盾,因此企业需正视AI技术的双刃剑特性,既要看到其创新潜力,也要认识到其依赖深厚专业知识和持续迭代的现实。只有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员工对AI的深度理解与应用能力,确保数据基础扎实,才能避免AI沦为“摆设”,真正实现技术与应用的深度融合,让AI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AI应用体系,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步步为营,确保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同时,培养员工的AI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AI的深层应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创新氛围。只有这样,AI才能从“工具”升华为“伙伴”,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