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驱动下通信云行业的全球化变革

艾瑞咨询·2025年07月29日 08:45
2024全球通信云68亿美元,AI驱动安全智能开放,多模态成趋势。

核心摘要:

市场规模:AI的发展为通信注入理解与创造能力,互联网通信云逐渐成为AI时代人人交互、人机交互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当前AI技术仍在高速发展,企业对AI场景化落地处在蓄力与观望期,同时受宏观经济环境震荡影响,2024年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市场规模约68亿美元,预计未来2-3年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技术焦点:开发者对通信云需求向安全、智能和开放收束。

➢安全合规: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成为出海刚需,需要通过明确数据所有权归属、对敏感数据加密传输和控制访问权限,保障出海应用的数据安全。

➢智能:通信云从信息传输管道向AI交互中枢进化,更加聚焦场景化赋能与数据价值挖掘。开放第三方大模型接口、封装AI调用逻辑、提供低代码智能体创建工具等成为通信云场景解决方案的基础套件。

➢开放:为进一步赋能开发者开发提效,跨平台开发兼容与AI能力开放整合成为厂商主要竞争力之一。

发展趋势:GenAI推动文本、语音、视频融合交互,驱动通信云厂商进一步优化传输效果,以适配穿戴硬件、情感陪伴等新场景需求。未来3-5年,厂商将朝着“多模态大模型×场景化服务”构筑竞争力壁垒,重塑人机交互范式。通信数据的有效应用也将成为企业后期关注的议题。

AI时代的新基础设施

AI时代下通信云的意义及价值

AI与通信双向赋能、协同进化,共同迈向新一轮的成长周期

自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大模型、生成式AI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此而来的更加拟人化的人机交互为业已成熟的泛通信类应用带来了新的生机。在AI为通信注入理解与创造能力的同时,互联网通信云也正在由基础通信管道升级为沉浸式AI交互落地的关键基础设施,从而满足AI时代对可靠性、实时性和多模态(文本、音频与视频融合)的通信需求。二者将协同发展,共同推进未来交互方式、应用场景、产业效率的革新。

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市场规模及增速

2024年市场规模68亿美元,AI场景化有望在未来2-3年内加速落地

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市场规模为68亿美元,同比增速放缓,核心原因有二:(1)大模型AIGC落地场景仍在观望。当前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但场景应用成熟度不足,在AI社交、金融、教育等场景中的应用的流畅度、拟人效果仍面临技术瓶颈,合规性、准确性与数据安全仍在磨合,造成短期内商业化进展缓慢。(2)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国内市场需求处于蓄力阶段,海外市场增速放缓,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虽因基础设施完善实现较快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无法弥补中国、欧美等成熟市场的需求收缩。

市场需求放缓更要求互联网通信云厂商重新思考业务定位,从“通信云基建”向“AI生态工具”转型,同时关注自身成本费用支出。当前AI在云通信市场的渗透率仅约15%,随着新应用场景如AI陪伴、AI助理、AI语言陪练和AI客服等领域拓展出新玩法,及AI在智能硬件场景的落地,未来3-5年互联网通信云市场有望出现回暖。

国内市场特征

存量竞争时代趋向于精细化运营,AI原生应用尚未出现爆款产品

目前中国互联网应用已经步入发展的中后期,企业级应用在经历过疫情期间的快速发展后也逐渐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于存量竞争而言,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更倾向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竞争力,稳固市场地位。主要体现在要求保障通信服务的稳定、可靠,以数据支撑业务策略和提升跨平台开发效率三个方面。而对于新兴起的GenAI技术,尽管互联网大厂、AI创业公司等各方均在探索未来可能的爆款方向,但目前仍以“模型即应用”占据市场主流,尚未出现现象级的AI原生应用。

国际市场特征

全球各场景、各区域对通信云需求向安全、智能和开放收束

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市场呈现区域需求分化的特征,其核心影响因素可归结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及用户行为的差异。但尽管区域需求有些许差异,安全、智能、开放是当前开发者对通信云能力的需求交集。以社交娱乐为例,在欧美成熟市场,数据隐私与合规性成为首要诉求,同时对AI虚拟恋人、AI占卜、游戏PK等新玩法有更高的接受度和付费意愿,对社交应用的智能性也有更高要求。新兴市场则聚焦本土化适配与场景创新,除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的地区仍然关注连接稳定性外,兼容各地区主流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形式、适配各地区语言的AI大模型能力,都会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

互联网通信云技术演进

安全升级–市场环境

全球已有超82%国家和地区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数据隐私法规

合规逐渐成为全球化准入基石。从区位上看,欧美通过立法强化数据本地化,呈现重视合规与开源并进的姿态;东南亚强调基建与本地化;中东倾向于数据加密与高性能服务;拉美与非洲则逐步跟进,目前在数据安全侧偏好更具性价比的方案。未来,欧美或将出台更严苛的条例限制数据跨境流动,随着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数据安全意识的提升,或会效仿GDPR制定本地化法规。

安全升级–国家级通信

各国对数据风险自主可控的通信平台需求提升

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紧张与技术主权博弈加剧,推动各国对通信平台自主可控的需求。目前,自主可控已从技术选项升级为国家安全与数字合作的基石。以政企办公场景为例,办公平台承载着政企内部信息沟通与数据沉淀,其数字化进程与国家安全的深度绑定,更需要从硬件加密、传输协议到权限管理的全流程闭环可控,在满足本国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阻断数据泄露的风险。未来各国通信相关基础设施唯有深度融合主权合规、技术自研与生态协同的通信产品,才能支撑数据风险防控与后续的数据价值提炼。

安全升级–技术能力

运用QKD、MAF和BC技术提升数据传输链路安全性是未来趋势

在跨境社交、游戏出海等跨境数据传输场景中,数据处理、数据加密和所有权溯源是数据安全闭环的核心节点,三者协同形成数据安全防护的完整链条,支撑跨境业务在安全与效率间的动态平衡。对此,互联网通信云厂商未来将持续用技术加码,构建“防破解、可追溯、主权明晰”的安全生态:如运用更严格的加密技术从底层重塑安全架构,引入身份验证机制确保交互可信,通过智能合约规范数据主权。

智能升级

互联网通信云厂商聚焦核心通信能力建设,开放接入第三方AI模型

根据a16z发布的全球AI应用榜单,目前AI原生产品中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聊天、陪伴类应用居多,泛通信类应用是当前生成式AI落地的主要方向。聊天机器人、AI角色扮演等基本遵循传统的交互方式,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因而聚焦在核心通信能力的建设上,通过开放接入第三方的AI模型满足客户对GenAI能力的需求。在IM PaaS产品侧,既要关注交互侧的适应性调整,也需挖掘聊天上下文数据的价值,向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交互发展;而RTC PaaS针对AI实时语音交互则需要平衡模型生成质量与时间,包括合理设计打断机制提供类似真人的交互体验。

探索由辅助工具型产品向沉浸式人机交互进阶,短期优先锚定低准确性、低实时性的价值场景

互联网通信与AI的结合正在逐渐由辅助回复、实时字幕等叠加功能逐步向更深层的人机交互进阶。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可参考技术能力与商业化价值,构建准确性、实时性、应用价值的三维矩阵,筛选潜力应用场景。短期来看,具备低准确性、低实时性要求的场景更容易实现突破,此类场景可能率先落地。而长期考虑模型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能够深入到具体应用场景,如C端的游戏、教育,B端的办公、金融等,打造兼具高沉浸式与高用户价值的AI应用。

开放升级

赋能开发者提升开发效率,实现跨平台兼容、系统集成与AI功能拓展

互联网通信云平台的开放性体现在产品开放与生态开放两个维度:产品开放指通信云产品可通过API接口参与集成或被集成,开发者能基于API完成功能定制和能力扩展,让通信能力与企业业务需求保持同步;生态开放是为开发者打造易于产品交流、提供技术支持与创业孵化的生态社区,实现开发者与企业相互赋能,共同成长。当前,AIGC的发展让企业调用IM及RTC时有更多自定义开发需求,如底层模型的选择、模型参数调配、多模型兼容、数据接入等,对MCP、基础模型的调试与调用提出更高要求,也对通信云厂商封装的AI能力有更多期待。同时,随着企业业务的全球化,跨平台兼容性将成为开发者选型的重要考量因素。未来,互联网通信云平台也将更加注重跨平台开发的支持,保障通信功能在不同设备和系统上稳定运行。

竞争格局

产业链及产业图谱

加快大模型、安全技术融合与属地化生态合作

近一年,互联网通信云厂商业务布局朝着技术融合与生态扩张的方向发展。技术层面:AI与通信云的深度协同已成为行业共识,通过接入大语言模型为开发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场景化AI能力。同时,安全与合规在出海服务尤其是政企领域尤为关注,与安全厂商的技术合作同样是当前通信云厂商的关注点。生态层面:在厂商全球化布局过程中,厂商也在加强属地化生态合作强化出海能力,让产品能更加适配本地合规要求。

中国互联网通信云竞争格局

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提供从技术到生态全栈AI能力让厂商更具竞争力

根据艾瑞咨询测算,通信云市场整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IM PaaS市场TOP3占比约90%,RTC PaaS市场TOP3占比近70%。IM PaaS市场中,在2024年月独立设备数排名前1000的APP中,融云在第三方互联网通信云厂商里仍然处在领先位置,市场份额约56%。为突破同质化困局,厂商的竞争焦点逐步从基础通信能力转向差异化服务效能: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封装从模型调用到场景组件的全栈大模型能力优化场景交互体验,为开发者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出海业务面临合规准入与用户信任双重压力,主权明晰、防篡改、可溯源的通信云服务成为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之一,也为存量市场的价值深挖与新兴场景的快速渗透奠定基础。

发展趋势及展望

技术趋势

AI应用向多模态、云端协同发展,通过与业务数据融合挖掘场景价值

以通信为基础、融合GenAI技术正在为互联网应用乃至企业级应用创造新的可能性。互联网通信云厂商作为其中的通信能力提供方,将持续优化通信基础设施,迭代通信技术,加强对通信上下文数据的分析、利用,打造高沉浸式、千人千面的交互体验。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转变、端侧模型的落地,GenAI将进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而在这一过程中,业务数据赋能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通信云厂商可以通过与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进行生态打通,助力AI+通信应用从基础的辅助沟通工具迈向具备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的AI Agent类应用。

商业趋势

多模态大模型+穿戴式硬件成通信云未来主要发力场景,数据价值再度放大

随着5G、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的深度融合,通信云已不再是简单的消息传递工具,而是从技术支撑层向商业基座升级,成为连接用户、设备与服务的“神经中枢”。在社交娱乐领域,融合AI的复合型玩法加速涌现,封装更全面、更易用的场景化组件,打造“场景即服务”解决方案成为通信云服务商的竞争力之一。同时,多模态大模型与穿戴式硬件的融合加速,将成为未来3-5年的潜力场景。为此通信云厂商需构建适配新型交互范式的基础设施,迎合具身智能硬件带来的交互需求。另一方面,大模型的发展带动数据的应用与价值传递,让数据的流转在个人、企业与行业场景中发挥更大效能,如何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并实现商业化应用,是企业今后发展的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瑞咨询”(ID:iresearch-),作者:艾小妹,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图纸是制造业通用语言,跨部门协作核心,需标准解读确保质量。

1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