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业绩不涨股价,美股是风险还是机会?
大家好,我是海豚君!
海豚君在之前的《策略周报》中有说过,当下特朗普的《大漂亮法案》和后续美联储主席任满换人,基本确认了明年宽财政+宽货币的双重宽松政策的前景,加上全球贸易关税进展基本顺利,美股已提前开始庆祝明年的大好前景。
但美股高位徘徊之际,对于今年下半年而言,还要面临三重考验——基本面、美联储降息和美债发行节奏。本周,海豚君就围绕这三点,来看一下最新的进展:
一、基本面:定价过饱和,尖子生最多保股价不跌
先说微观层面的个股财报季:从第一个发财报的公司奈飞开始,海豚君预感到奈飞恐怕是这个财报季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翻版——收入展望上调是预期内的(美元贬值带来的业绩上调不算利好),而利润指引稍有瑕疵就会导致股价下泄。而事实上也大体如此:
特斯拉当期业绩相比低迷的预期是要好的、谷歌的广告/云业务都是亮眼的、可口可乐剔汇率的有机增长和利润也都很出色。但业绩后的股价表现都相当一般。
其他海豚君没有覆盖的公司,比如软件股中的SAP业绩拉胯,带动整个板块大跌;汽车半导体的恩智浦业绩差,也导致整个板块一起调整。
而所谓“过硬”的财报答卷,目前看大多也只是保住股价不跌,而差的业绩直接就是10%百分点上下的下泄。多数时间,资金都是在找财报各个角落的瑕疵,借机下泄。
本质上,这是因为市场定价已过于饱满,个股如果做不到一个大幅度超预期来拉高长期展望,那么面临的高概率方向就是高位盘桓或者股价回落。
财报季走到目前来说,广告行业所体现的宏观经济也算稳定,与宏观数据基本互相验证——6月美国社零经过两个月的疲软之后也开始恢复。
从基本面上来看,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整体风险并不大。而问题的问题,显然是在定价上,市场对股价定价过于饱满,进一步向上过于困难。
二、降息和发债抽水,到底哪个先到?
在基本面基本稳健的情况下,当下能改变美股走向的主要是两股势力——降息预期到底如何?发债抽水力度如何?这两个一个有助于股市进一步上涨,一个短期发债时会吸食流动性,但实际效果是宽财政的话,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最终还是会引动资产泡沫。
其影响的主要是投资节奏的判断:短期是锁盈,还是等待降息超预期,资产进一步上拉?但无论如何,如果把目光放到明年来看的话,宽财政和松货币下,美股仍然是乐观的前景。
a. 大批斗,鲍威尔能撑得住吗?
从特朗普、到贝森特、再到一个个议员,施压降息的政客越来越多,门道也开始五花八门:从威胁罢免,到FED大楼翻修腐败,指责鲍威尔做伪证,再到“重置”金融监管体系,指责美联储一堆PhD纸上谈兵。
从鲍威尔目前的表态来看,屈从压力的概率较小。但鲍威尔距离明年主席任期结束也就10个月时间,且72岁高龄本也已到了退休年限,在主动辞职和死扛之间的矛盾,最多也就是对“晚节”的坚持。
而从当前基本面上来说,剔居住成本的核心物价已经开始底部回升的情况下,7月不降息的求稳做法是最为稳妥的。
因此本周马上要开的议息会议,关键也不是看7月的决议,而是看鲍威尔对目前经济状态的判断,口吻的变化,以及对特朗普极限施压的表态会有不会变化。有没有可能鲍威尔的态度松动(概率较小),后续会酝酿更大更快幅度的降息。
b. 现在市场到底预期了多少的降息?
从美联储期货基金的定价来看,2025年的降息预期基本与美联储的指引一致——3.89%。但进入2026年后,市场就开始预期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快速下行,到2026年底直通3%。对比之下6月份美联储对此发布的指引是3.6%。
可以看出,市场预期的是,2025年还是鲍威尔话事的美联储,也就是没有定价鲍威尔会在2025年提前辞职。因此海豚君这里强调,需要观察鲍威尔的言辞,看能否顶住压力。如果鲍威尔提前辞任,对市场还是会有向上提振,等于市场要定价降息提前到来,且节奏加快。
但进入2026年,即使还没有到鲍威尔卸任,鲍威尔对利率的预期影响力下降,利率预期走向会实际受控于“影子联储主席”。而等新联储主席上任之后,美国的基准利率就是一路南下,到年底直达3%。
注意,但看结果,海豚君认为市场预期明显过于乐观,因为:
1、2026年大漂亮法案的财政刺激效果会正式体现出来;
2、关税税率已结构性提高;
3、如果真再加一个3%的利率政策,放松的银行资本金监管,以及新美联储退出量化紧缩。
那么2026年可以预期的图景大概率是——通货膨胀,或者说通胀化债。
一个尤其有意思的地方是,从对鲍威尔的极限施压来看,特朗普的目标就是要平衡美国联邦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减少利息支付,而不考虑对美元信誉最后一个“看门人”——美联储独立性的破坏。
而从过往情况来看,如果真出现一个完全听命于白宫的美联储,美元贬值、黄金、虚拟资产等替代美元储备功能的资产价值上升是大概率事件,当然这个过程中,股票也是膨胀型资产。
整体上,海豚君认为短期无论是鲍威尔辞职,且市场已经预期2026年温顺美联储一路降息的情况下,明年超预期降息的概率已经变小,除非鲍威尔本身口吻变软。因此,在市场已经交易了降息之后,要用降息故事进一步刺激股价上涨,有难度。
c. 但发债抽水,是确定性事件
现在7月已经走完,按照美国财政部7月8日文件,7月底要把财政TGA账户补充到5000亿美金,9月之前达到8500亿的合意水平。
但截止7月21号周,TGA还是3300亿,也就是说从现在到9月底,TGA的补充要从市场上抽掉5200亿美金;同时美国2025财年(截止9月30日),CBO估算美国这一财年的赤字是1.9万亿,截止6月份1.3万亿,等于三季度美国联邦财政还会有5000-6000亿的赤字。
而到9月底,美国财政的净发债额,大致等于TGA补充额+新增赤字额,也就是1万亿-1.1万亿美金之间。或者说等到财报季基本结束后的8、9两个月,联邦财政基本要净抽水1万亿上下的市场资金。
而从超额流动性——美联储逆回购余额,目前的水平大约只能提供2000亿的资金,剩下的8000亿还是会从银行准备金中吸食,即使发行结构上以短期国库券(4‑周、6‑周、8‑周)为主,一两个月内大规模吸食银行准备金恐怕会引发本就高位的美股回调。
因此整体来说,基本面上由于股价过高,即使是好业绩,带动股价上升的难度也在提高;而美联储问题上,降息叙事能提供的向上支撑短期也相对有限;但更确定的是,未来1、2个月内,美债发债潮将至,抽水发生的话,美股向下调整风险较大。
当然,回调之后,面对2026年的通胀前景,美股,连同黄金、虚拟资产(尤其是美联储独立性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一起,仍然是比较好的资产选择。
这里特别提醒一下,本周议息会议、非农就业数据,以及美国财政部的季度再融资计划表,非常重要,需要重点关注。
三、本周重点事件
从本周开始,美股财报季进入高峰期,也是验证海豚君前述判断又一个关键周,如果好业绩无法有力带动个股上行,那么高估值风险几乎确认,宏观预期和政策的变化就变得异常重要。
本周巨头如苹果、亚马逊、微软等除了观察本身的业绩,同样重要的也是看资本开支的调整情况,看会不会出现谷歌这种大额上调资本开支的情况。其他小巨头如ARM、Spotify、Roblox,Robinhood等同样要重点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豚投研”(ID:haituntouyan),作者:海豚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