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H20芯片解禁是一场“阳谋”

炯炯时间·2025年07月23日 11:43
中美芯片博弈:H20回归遇昇腾突围,自主生态竞逐

不得不说,黄仁勋在中国的这场公关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未来H20的市场表现,仍待时间考验。

从2025年4月15日,英伟达H20芯片被禁止向中国出口,到7月15日英伟达获批出口许可,并试图大举“入侵”国内市场,恰如黄仁勋所言:“我们一直在中国扩张” 。但 H20芯片再入境, 表面看是管制松动,实则暗藏玄机。

一场技术围城

我曾在“国产软件的品牌化之路”一文中阐述过类似现象:“ 从芯片到软件、终端,美利坚举全国之力,对中 国科技巨头们进行着多维度的围堵……”如今看来,从微软到英特尔,从软件到硬件到生态,美国从未放弃其封堵计划。美国商务部 于2025年5月14日发布公 告, 将华为昇腾系列芯片纳入“通用禁令10”的管控范围,禁止全球任何企业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否则将面临最高20年监禁等刑事处罚的行为,能明显感受到中美科技战的激烈程度。

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坦言,解禁源于“中国已研发出性能相当的芯片”。黄仁勋也面对媒体称赞华为“在系统工程、云服务领域具有强大独立能力”。这揭示了一个事实:H20的回归并非技术恩赐,而是中美尖端科技博弈一个缩影。英伟达H20芯片在大模型训练,推理方面的性价比,使其成为国内同类芯片的强劲竞争对手。这场“希望中国对美国技术有更多依赖”的阳谋正在展开,后续势必有更多的故事上演。

接下来的问题 是,国 产芯片的技术和生态路线能否突出重围 ?

一场自主突围

目前,华为 算 卡从ASIC(专用集成电路)发展到了GPGPU(通用图形处理器),构建了异于CUDA架构新平台,通过兼容CUDA的中间件实现更好的应用流转,以此来构建一个自主新生态。这就类似于“让世界多一种选择”的鸿蒙系统, 通过兼容性设计降低用户迁移成本,形成生态突围的关键支点。

具体来说, 昇腾910B芯片在 架构设计上采用了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进行大小适配,覆盖全场景应用。实现了从IP到指令集自主研发。在芯片制程工艺方面,尽管华为面临诸多限制,通过采用中芯国际7nm(N+2)工艺,实现能效比显著优于H20,解决了算力密度与能耗 平衡问题‌。封装方面与本土企业合作,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流程,实现国产化供应链自主可控,并提升了芯片性能。

更进一步猜想,随着技术发展,如果保持全球领先的国产光量子技术加以应用,作为 下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其 底层创新路径,有望重构芯片的技术架构。

软件算法优化是华为实现芯片高性能的另一大关键。任正非曾提出 “用数学补物理” 的理念,采用稀疏计算、模型量化和剪枝等前沿技术手段。软件与硬件协同优化 的模式,让昇腾芯片在相对较低的制程条件下,依然能够达成高效的计算效果。同时,华为的集群计算模式,使得华为芯片在整体算力上能够与顶级GPU相媲美,并用于支持其盘古大模型的训练。概况来说,华为昇腾910B与英伟达H20芯片事实上正处于性能博弈的临界点。

本次解禁对于国内一部分民营企业H20或为优选项,而从产业来看,H20 可以有效缓解部 分企业急待解决的AI算力压力,从而推 动国产大模型的训练和成长速度,提升业务效率。另一个层面,我国实现芯片产业自主的决心是不容忽视的。尽管英伟达芯片的生态优势 和性价比优势依然在,却难以阻挡国产芯片在性能比和本地化适配方面的优势扩大 。

“短期回暖但长期承压”将是英伟 达即将面临的考题。对此,黄仁勋提供了有力证言:被取代“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以预测的是,未来美国高性能芯片对中国的出 口政策只会越收越紧。此背景下,芯片领域 将逐渐呈现出清晰的路线分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炯炯时间”,作者:张鲜生,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纯干货——汇聚智慧,深入调研,提供品牌策略、行业解析新视角。

下一篇

坚定遵循“王道”和“幸福”的底层逻辑

9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