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补贴、做销量、毁市场,零公里二手车背后竟是「假繁荣」
在被媒体大规模曝光并引起关注之前,售卖「0 公里二手车」已经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秘密很多年了。
二手车商们往往更愿意在平台和朋友圈中将这类「行驶里程在 0 至 1000 公里内,但手续齐全、已经投保过的车辆」称为准新车。
在传统能源时代,这种「准新车」就屡见不鲜。
在传统的 4S 店模式下,厂商会给经销商一个月度或者季度的销售目标,达成目标之后,会给经销商相对应的返利,这部分返利往往是很多经销商重要的收入来源。
一些经销商没卖够车,但又想拿到返利,于是就有可能把这些车先上好牌交了购置税,然后再低价卖给汽贸城或者其他的小型经销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二网。
在之前的销售压力不大的市场情况下,「准新车」们多为半年以上的库存车,整体数量也并不多。
但是在新能源时代的产能高速扩张与政策激励相互交织下,「0 公里二手车」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加,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
某 4S 店
汽车销售体系长期以销量为核心评价指标,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也格外关注销量数据。在高强度竞争和资本的追逐下,企业为了吸引更多资本,不得不频繁「优化」销量数据,给经销商的业绩指标也一升再升。
为了完成指标,经销商们也开始频繁向「二网」出售低价车辆,甚至部分厂商也开始直接向「二网」发货来增加销售渠道。
另外,为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年来纷纷出台各种财政补贴措施,最高时单车补贴可达数万元,长期存在的高额补贴,让企业尝到了甜头,想尽办法套取补贴。为了避免补贴政策调整带来损失,车企和经销商只能在特定时间节点前提前上牌注册车辆,大量库存车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名义上的「二手车」。
公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二手车交易约 1961 万辆,其中登记未满三个月、里程在 50 公里以内的「零公里二手车」占比达到 12.7%,而新能源车型在其中更是占据了超过六成的份额。
某二手车市场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消费者。虽说表面上能以更低价格买到近乎全新的车辆,但实际上,消费者购买这类车后,会失去首任车主享有的诸多权益,比如三电的终身质保、保险及贷款优惠政策等。
而且由于中间过了太多道手,甚至存在不少灰色环节,车辆出现问题之后车主想维权也是困难重重,何况日后转售时还会面临更大的价值贬损风险。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零公里二手车」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定价体系,加剧了恶性竞争,让合法合规的企业和经销商难以维持合理利润,整个产业链陷入恶性循环。
车企为了追求短期销量,往往会忽视产品质量和长期研发投入,最终严重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竞争力。此外,这种虚假的销量数据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和市场,还可能导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出现误判,造成行业资源配置的扭曲。
哪吒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根据路透社之前的报道,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期间,哪吒汽车通过「提前保险注册」等非常规手段虚增销量超 6 万辆,占据了当时其公布的总销量(11.7 万辆)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哪吒汽车真正通过官方手段交付给的车主的只有不到 6 万台。
报道中援引经销商的话说,哪吒从 2022 年底开始采用这一做法,以获取即将在当年结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哪吒的这类车型,甚至还部分滞留在仓库里。而哪吒汽车当时的态度则是:「尽管做吧,别人都在这么干」。
无独有偶,极氪汽车也在周六被《中国证券报》曝出利用「0 公里二手车炮制虚假繁荣」。
在《中国证券报》记者的调查中,极氪曾将将大量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以「限时优惠」等话术兜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引发大量投诉。
极氪的销量数据中的异常点也与当年的哪吒有些相似。
按照《中国证券报》记者的调查,极氪在 24 年 12 月份的销量为 2.92 万辆(官方交付数据为 2.72 万辆),创出年内最高。其中,深圳市和厦门市销量激增至 4321 辆和 2767 辆,分别环比增长 377.5% 和 647.8%。然而重点是,两城市公司户销量分别达到 3724 辆和 2508 辆,占比超过 86% 和 90%。
这是一个十分异常的数据, 此前 哪吒汽车在 2023 年销量前 20 名城市中,有 17 个城市公司户占比超过 40%,11 个城市公司户占比超过 90%,远高于 2023 年国内乘用车交强险公司户占比的 11.3%,很难不让人怀疑其销量的真实性。
路透社在后来的文章更新中也加入了极氪
极氪方面则回应称:
涉及的车辆均为可正常销售的展车。展车虽已投保交强险,但从未开具零售发票,也未在任何车管所进行新车注册登记或上牌。这种新能源展车折扣销售模式,属于正常商业行为,与「二手车」交易存在本质区别。
「0 公里二手车」不仅在国内肆虐,在国外也严重破坏着中国品牌的形象。
早年间「0 公里二手车」的流动方向大多是从海外运往国内,很多豪车由于部分车型未在国内引进,就会有公司专门在海外寻找车源,从海外购入后发往国内,大多通过天津港报关后来到国内。
但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产能提升,这些准新车们换了个方向,开始由国内输出往国外。
天津港某停车场
2019 年 4 月,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为二手车出口奠定了政策基础。
随后在 5 年时间内,中国二手车出口量从 0.3 万辆暴增到了 27.5 万辆,而这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0 公里二手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具体比例政府没有披露,有些说法是至少在 60% 以上,也有的说在 80% 左右,至少一多半以上是零公里的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它没有购置税,所以买卖一次没有成本上的明显增加。
最开始的时候,一台在国内约 40 万的理想到中东后可以直接买到 100 万左右,但后来做出口生意的越来越多,同行之间的价格战也变得激烈,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正经做出海的企业。
在俄罗斯某二手车网站上,里程为 1 公里的吉利星越 L 售价为 310 万卢布(约合人民币 29 万元),而相同配置的车型的官方售价则为 383 万卢布,(约合人民币 35 万元)。
俄罗斯某二手车网站价格
吉利俄罗斯官网价格
况且这些车没有质保,售后也只凭卖家良心发现,极大的损害了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声誉。
「0 公里二手车」并不是某一两家车企的个别行为,正如长城魏总所言,「有几千家车商在做」。你能想到的有名字的车企几乎多少都有过类似的操作,拿新车当展车卖也已经是各家去库存的常规做法。
说到底,「0 公里二手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圈越来越无序价格战的一个侧面体现,在各种歪风盛行之下,无良车企对内压榨员工和供应链,对外则不断攻歼、拉踩、抹黑、造谣。
但是好在,国家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本身意识到了不能再这么无序下去,开始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将疏堵结合、综合施策来有效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
希望不久之后,我们真能看到汽车行业如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之前所说的那样:
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前提下,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企业道德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董车会”,作者:芥末,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