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是企业应用软件市场最难熬的一年吗?
2025年已过半,回首整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有年初在AI加持下的喧嚣,也有焦虑与迷茫,一句话在降本增效模式下无论甲方还是乙方大家过的都很艰难,虽然AI着实让数字化市场的气氛燃了一把,但新技术转换为生产力尚需时日,一些企业领导先期对AI不切实际的想法导致了后期巨大的落差感,让下半年的企业数字化方向更加扑朔迷离,老杨在与一些软件公司的交流中发现大家普遍焦虑,既是对生存的焦虑,也是对未来市场的焦虑。
AI拯救不了的企业应用软件
不可否认AI在年初彻底火了一把,但老杨认为火的只是概念,激发了大家对AI概念认知的好奇心,于是各种培训搞起来,培训之后呢?大部分企业就没有然后了;AI的火也只是表现层,更如网上的一段子:AI目前最大的功能是想啥有啥,但就是不能指望它干啥。AI技术看起来很神奇,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后才发现AI的局限性远远大于预期,高昂的投入成本、技术实现的复杂性以及漫长的回报周期让不少公司望而却步,导致AI在企业应用市场外热内冷。
AI技术虽好,但真正落地到企业应用还需很长的路,传统应用软件的上半场以信息化为始数字化为终,下半场则需深度融合AI,实现智能化转型。但AI真的能拯救传统的企业应用软件吗?恐怕未必。众所周知AI技术想发挥作用,外需依托强大的数据基础和算法支撑,内需依托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数据的完整性、流程的规范化。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传统企业生存艰难,面对高额的算力成本难以支撑,即使解决了算力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薄弱的数字化基础,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流程混乱,管理不规范,导致AI难以有效嵌入现有体系,智能化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软件公司会因AI之风借势腾飞吗?恐怕也难。尽管AI概念火热,但多数软件公司缺乏核心技术,仅靠蹭热度、接入某某大模型、包装概念难以长久。但头部软件公司虽资金雄厚,但前期仍需较高的研发投入,且市场接受度尚待验证,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加之客户需求多变,定制化成本高,软件公司面临双重压力,AI赋能之路充满挑战。而小软件公司由于缺乏热度之下的AI能力,更会被企业拒之门外,陷入生存困境。
老杨认为AI当前并未对软件公司带来希望,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生存压力,一方面是市场对AI的高预期与实际应用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是高昂的研发成本和难以短期兑现的回报,使得软件公司在AI浪潮中进退维谷。大软件公司是对AI技术前景及市场接受度的焦虑,而小软件公司则是对生存的焦虑,因为他们缺乏核心技术和资金支持。某软件公司老板曾直言不讳的对老杨说:当前融资难,投资人很谨慎,因找不到投资,公司资金已经见底了,很焦虑,不知道如何熬过这个寒冬。AI看似美好,却成了悬在软件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人既期待又恐惧。
软件公司生存如此艰难谁之过?
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迭代的压力,还是自身战略的失误、服务能力的缺失?
遥想当前乘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一大批的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风光无限。然而,时至今日,市场环境日趋复杂,技术迭代速度加快,许多软件公司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提升服务能力,导致竞争力尽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纷纷成立了内部科技公司,让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又在减少,其实以上问题只是一个缩影,从老杨甲方的视角来看当前软件公司存在如下问题:
1.过度的依赖技术概念包装与炒作,忽视核心技术研发;
2.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3.软件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一些软件公司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导致资源浪费严重,难以盈利;
4.项目人员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应对复杂项目需求,导致项目延期、质量不达标,客户满意度持续低迷;
5.重视前期商务而忽视后期服务,导致企业用户怨声载道,缺乏粘度。
6.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战略布局,忽视品牌建设与市场深耕,特别是某些大厂贪图市场规模而忽视产品细节打磨,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品牌形象受损。
产品、能力、服务既是软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又是悬在其头上的三把利剑,既伤自身又伤企业用户,有意思的是一些软件公司在给企业客户夸夸奇谈数字化转型,但其内部同样还是传统纸质管理,自身都未实现数字化转型何谈帮助企业客户实现转型?是不是很讽刺?行情好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应用软件公司在盲目扩张,忽视内功修炼,结果是市场份额虽增,但交付能力下降,口碑也江河日下;当前市场行情不好了软件公司则纷纷裁员减负,试图通过降低成本来维系生存,然而此举往往适得其反,导致核心人才流失,服务能力进一步削弱,比如某软件公司将售后服务部门裁撤殆尽,一个简单的售后回复问题客户要等两三天,导致老客户怨声载道,表示不再续约服务合同,同时也不排除更换厂家的可能,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且这种伤害是隐形的且是双向的。
2025年是应用软件市场最难熬的一年吗?
对于大部分软件公司而言是的!特别是垂直领域的应用软件,因为不仅软件公司,大部分的企业在当前市场寒冬下每一步都很谨慎!
当然也不乏一些公司逆流而上,面对市场的困境而做出的各种调整。面对市场无论软件公司还是甲方企业其实都是在寻找生存与发展的平衡点,软件公司作为服务型企业更应注重内功修炼,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而非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短期炒作。正如《孙子兵法》所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只有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5年或许是应用软件市场最难熬的一年,也或许是最好的一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湘江数评”(ID:benpaoshuzi),作者:老杨,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