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220%,市值3000亿!A股新能源最大IPO来了
作者 |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7月11日,新能源央企华电新能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结果。数据显示,本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共认购103519.66万股,网上投资者认购218638.61万股,网上弃购率0.375%。
以3.18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华电新能已募资到账约102.45亿元。
资料显示,华电新能前身为2009年成立的华电(福清)风电有限公司,由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福新”)出资设立。2012年华电福新在香港上市,后因股价低迷于2020年9月通过私有化退市。
此后,华电集团加速整合旗下新能源发电资产,2020-2021年间,华电集团通过股权重组相继将旗下139家新能源企业、27个项目中的风光资产注入华电福新,并引入中国人寿、国家绿色基金等战略投资者,合计筹资150亿元。2021年12月,公司更名为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电新能),定位为华电集团唯一的新能源整合平台。
截至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控股的发电装机容量已达5402.65万千瓦,居国内新能源企业第一梯队。其中风电装机约占半壁江山,近年贡献公司70%~80%的年收入,光伏发电作为第二大业务板块,占比逐步上升至20%~30%。
华电集团通过旗下华电福瑞、华电国际等机构合计控制华电新能83.43%的股权,确保其在集团新能源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公司资产覆盖全国31个省份,业务涵盖集中式、大基地、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领跑者计划和农林渔光互补等几乎所有新能源发电类型。
然而,集众多新能源企业于一身的华电新能,其上市之路颇为曲折。2023年3月,华电新能首次提交A股上市申请,并于同年6月通过上交所主板发审会审核。然而,同年8月证监会发布“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监管安排,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平衡投融资两端。此后国内IPO及再融资市场整体陷入低迷,华电新能的上市进程一度搁浅。
2024年4月,“国九条”等一系列强化监管的政策出台,也在短期内影响了投资者信心和发行时机。直到2025年3月,华电新能再次提交注册稿,正式获批发行。最新方案显示,华电新能发行的49.69亿股中,行使超额配售权前预计募资158.0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资约155.92亿元;若超额配售权全部行使,最高募资额也才达到181.71亿元。
最新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募资将全额投入四大新能源项目——风光大基地项目、就地负荷中心项目、新型电力系统协同发展项目和绿色生态文明协同项目。
上述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516.55万千瓦,总投资额高达804.46亿元。对应募资规模最高仅180亿元,这意味着项目资金缺口需通过自筹或债务融资解决。招股书披露,项目分布涵盖全国23个省份,新增装机以风电和光伏为主,有助于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水平。
对比早期方案,募资规模下降近40%。最初上会稿透露,华电新能曾计划通过上市融资300亿元,其中210亿元用于风光发电项目,9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而最新版本的募资用途聚焦于建设项目本身,流动资金用途大幅缩减。
值得注意的是,华电新能募资缩水,折射出国内资本市场与新能源行业环境的变化。
一方面,2023年以来整体IPO市场进入冰冻期,监管层要求兼顾市场稳健与投融资平衡,逐步放缓大型再融资项目。据界面新闻报道,2023年8月的IPO政策明确“阶段性收紧再融资”,直接导致华电新能在过会后停滞近两年。直至2025年IPO常态化恢复,发行计划才得以重启,但此前市场波动和估值偏低的因素已经累积。
另一方面,华电新能业绩波动和财务结构也影响了发行策略。虽然华电新能近年来业绩稳步增长,但2024年净利润出现下滑,募集资金压力与债务规模扩大成为关注焦点。2024年,公司营收339.68亿元,同比增长14.83%;但净利润88.31亿元,同比下降8.2%。业绩下滑主要与可再生能源补贴退坡和弃风弃光加剧有关,利润率受到挤压。
此外,华电新能为支撑项目建设负债累累。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除租赁负债外,有息债务2145.30亿元,较2021年底近翻倍。2024年上半年利息支出高达31.48亿元,长期债务余额中一年内到期债务超过201亿元,现金流压力凸显。
华电新能的业绩结构高度依赖风电与光伏,但这些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利用率及发电收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近年来,国内新能源电力出力快速增加,但电网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弃风弃光现象凸显。华电新能IPO招股书显示,华电新能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弃风率分别为4.96%、4.78%、4.03%、5.44%;弃光率为2.50%、3.11%、4.77%、7.90%。
其中,2024年上半年弃风弃光率较前期显著抬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上半年全国平均弃风率3.9%,弃光率3.0%)。项目多布局于消纳能力有限的戈壁、沙漠等地区,是导致公司弃风弃光率长期高于同行的主要原因。专家分析认为,华电新能偏高的弃风弃光率不仅降低了发电利用小时数,也使单位装机投资回收期拉长,进一步挤压毛利率。
另外,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价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电力现货市场甚至出现负电价现象。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电量比重提升,新能源上网电价总体承压下行,新产品电价下限降低,使得新能源发电的收益率受到影响。这种电价波动加剧了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对华电新能依赖发电收入的盈利模式形成挑战。2023年至今,华电新能主动参与市场化电力交易的电量比例提升,电价因素已成为业绩波动的重要外部因素。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新能源“巨无霸”的华电新能募资锐减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