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搅局酒旅30天:友商很紧张,商家没单子

旅界·2025年07月18日 12:14
静悄悄的京东,用沉默炸翻整个酒旅圈。

01

距离刘强东放出“要做酒旅”的豪言,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

当大多数媒体的注意力,重新被“红黄蓝外卖大战”吸引走时,酒旅圈却悄然开始震荡,京东的很多酒旅友商们坐不住了。

上周,我和一个美团负责酒旅业务的朋友吃饭,他神情颇为谨慎地问我一句:“熙哥,为啥这京东酒旅最近这么低调啊?我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我反问他,“哪不对啦?”

他说,是这样的,今年春节后,京东自从开始宣布做外卖,我们公关层面的舆论压力就极大,所以他们这次宣布要做酒旅以后,公司上下都是高度戒备,就怕整出点幺蛾子......

然后,他接着说:“我们好歹算是扛过来了,但如果京东全力搞携程,我感觉他们可真没我们抗揍......”

和他聊着,我却忽然想起京东刚宣布要做酒旅那几天,曾和一位携程高管的交流。

当时,我问了他一个心里早有答案的问题:“你们害怕京东吗?”

这兄弟很实在,他想了想,原话是,“不瞒你说,我还挺紧张的,其实京东外卖也明显不可能干得过美团,京东酒旅也不可能干得过携程,但我紧张是看美团舆论上被他们实在虐得太惨了......”

大敌当前,携程和美团这对酒旅行业里的生死冤家竟然冥冥中惺惺相惜了?

这可真是天下奇观。

当然,京东在酒旅行业的友商远不止这两家。

最近,我恰好也和同程负责业务的小伙伴叙了叙旧,聊起京东时,她的紧张溢于言表。

我提起携程那边宣布要对京东酒旅“断供”的事,她立刻接话:“哎,我们也是啊,这肯定要断供的。”

随后,她又补了一句:“不过说实话,断不断供对我们影响也不大,从京东来的单子本来就少得可怜嘛。”

虽然嘴上说得云淡风轻,但她坦承,公司内部在舆论方面也是高度防备,“主要是看美团和京东打外卖战时的腥风血雨实在太吓人了。”

除了在线旅游“上市御三家”,还有一些平台企业直接给自己动起了手术。

先说已经公开宣布的,刘强东宣布京东进军酒旅一周后,飞猪和饿了么一同并入了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和淘宝闪购一起混了,直接身处整个电商的主战场。

再说尚未公布的,有接近字节跳动的消息人士和旅界披露,7月15日前后,巨量引擎文旅并到抖音生活服务了。

巨量引擎文旅是帮字节跳动卖广告的部门,抖音生活服务下面外卖、酒旅都是重要版块,此时此刻,字节此举,颇为意味深长。

京东酒旅则像是一条还没扑上来的鲨鱼,它光是在水里转了个身,就足以搅动在线旅游群雄一池春水。

02

618之后的一周,京东酒旅几乎承包了文旅、科技、泛财经媒体的头版头条,整个酒旅圈都在讨论“酒店入驻京东,最高3年0佣金”这件事。

但在这一轮热闹背后,真正入驻平台的酒旅商家,却普遍遭遇了一场沉默的冷启动。

我的一位读者老朋友刘小姐,是无锡新区一家四星级酒店负责人。

前两年她刚把酒店翻新,目前通过多个在线旅游平台开展业务,其中也包括京东。

当我昨天问到她京东平台的酒店订单情况时,刘小姐直言不讳,“酒店上线十天了,一单没有。”

她还注意到,“我的酒店排在京东旅行无锡页面酒店第一名,但可能用户没这习惯,根本没人下单。”

我建议她试试加入“Plus计划”,看看第二个月返佣是否能带来变化。

但刘小姐告诉我,她并没有看到“Plus计划”的入口,“只加入了百亿补贴,引流效果几乎为零。”

我接着问她:“那你身边的同行,有人在京东旅行上出过单吗?”

她连连否认:“没听说,身边暂时没有同行在京东上出过单子的,但京东业务经理说后期会有单子。”

虽然没出单,但刘小姐的态度并不悲观。

她总结得很克制:“酒店不像外卖,不是高频需求,沉淀打法本身就难。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其实是该多点耐心。”

“总之,先上个京东旅行也不亏,万一将来真有产出呢?”她笑着说。

客观来讲,京东旅行确实比之前有进步,旅界曾报道,早期“酒店商家只能靠客服、没人对接”的问题,如今已有所改善,至少开始配备了业务经理。

相比刘小姐的冷静观察,江苏连云港赣榆镇一家如家华驿酒店的海哥则不是那么有耐心了,他上线京东旅行这段时间收获了一些订单,却也对平台问题频频吐槽。

问题出在哪?

海哥直接给我算了一笔账:“我们房价138元,京东给用户发优惠券,客人到手118元,结算也是按118元。再扣10个点佣金,我最后到手106元。这还是含双早的价格!”

我问他:“优惠券不是京东的百亿补贴吗?”

结果海哥直摇头,反问我一句,“正常平台补贴不都是拿佣金返给用户吗?结果都是我们出的,佣金还照收,这个平台既要又要......”

他还指出,所谓的“免佣金”,其实只适用于特定人群,比如学生85折,“折完再扣佣金,算下来相当于砍了30个点(对于海哥的抱怨,京东旅行方面和旅界的解释是:参加了 PLUS 会员计划的订单是 0 佣金,当月扣了佣金后,第二个月会返还)。”

除了价格机制让海哥摸不着头脑,后台系统也让他颇有微词:“界面粗糙,感觉就是仓促上线,特别混乱。”

他尝试向客服反映“免佣规则不合理”,但得到的只是流程式回访,最后不了了之,“出了问题他们就说是酒店的问题,整个系统僵化得厉害。”

我继续问他,是否还在用京东旅行平台?

海哥说:“我已经把价格设得很高,等于主动关闭了。他们几次联系我,我都说不接单。”

为什么?

“不是因为免佣的问题,是我感觉这个平台就有问题,美团、携程虽然也抽成,但最起码清楚,京东是既乱搞价格又没流量。”

比起尝鲜的刘小姐和海哥,在旅界搭建的酒旅商家交流群里,更多人干脆选择观望。

有人说:“我就没上京东。”

也有人说:“没有上线。”

更有人说:“肯定套路,不急上路。”

这是我们从酒旅一线听到的真实声音。或许,最能代表这群商家情绪的,还是海哥那句点评:

“完全没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03

热闹是媒体的,冷清是商家的,那京东旅行这段时间又在做什么?

与外卖大战时“消息漫天飞舞”的打法不同,京东最后一次公开更新酒旅行业的信息是在6月20日。

彼时,京东黑板报公众号更新了一则推文《听说您不知道怎么入驻京东酒店?》,里面提及两天内,京东收到了近5万家酒店商家的入驻申请。

这种极具爆发力美感的数据固然好看,也很符合当时旅界社群里“振臂一呼”的群情雀跃,但之后呢?

这段时间,在我对京东方面持续20多天的追问下,京东的负责人仅表示“确实还没有一些对外的消息能放出来”,同时表示“或许在下周某一个时间节点有一波数据的对外披露,但也需要K总确认。”

从这番话来看,或许这位“老板”就是坊间一直猜测的那位“老K”郭庆——前美团S-team高管,确实已经在负责京东酒旅业务。

只不过,已经宣布入局酒旅整整一个月的京东旅行,外界所看到的,并不是节奏明快的强势开局,而是令人意外的沉默,这显然低估了行业原本对它的期待值。

当然,官方发声有限,不代表京东毫无动静。

我们还是从一些渠道,拼凑出了京东旅行最近确实在推进的一些内部动作。

前段时间,在一次和几位京东酒旅朋友的饭局上,气氛轻松。

他们拍着胸脯和我说:“京东肯定不是打一枪就跑,是真想脚踏实地把酒旅做起来的。”

我也顺势抛出了三个核心问题,基本代表了大部分酒旅商家的疑问:

刘强东入局时曾描绘“酒店供应链”前景,说得有模有样,但一个月过去了,具体怎么做,还是没人讲清楚。

京东旅行的佣金比例到底是多少?免佣政策如何执行?大家听说“免佣3年”,但细节含糊、反馈渠道有限。

除了酒店,其他文旅品类呢?比如乐园、机票、邮轮、碎片化自由行产品,有没有规划?有没有节奏?

朋友们给出的回答不算正面,却也透露出一些信号:

“这块(供应链政策)得等合适的时间和口径才能对外讲……”

“返佣时间在第二个月20日,快了,我们不会让商家寒心,不会像外界说的那样恶性竞争,这是背离初心的……”

“其他垂直品类(酒店之外)京东也在规划中,逻辑和方向是有的,只是暂时还不能展开说……”

从这些朋友的欲言又止背后,却让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京东还没准备好。

说白了,他们是被老板的一句话推上前线的,全员立刻开干。

可真到了战场,发现敌人远比想象中强大,步子不得不慢下来,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没有进军外卖时“不服就干”的那股蛮劲。

而在他们犹疑、试探的这段时间,商家们已经站在水中央,感受着系统不通、订单缺席、价格机制混乱带来的现实煎熬。

这让我突然想起,近期一段关于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CEO王莆中的讲话。

他谈到刘强东那句“外卖只想赚5%”时,称:“大哥,从来没人能在餐饮外卖上能赚到 5%。”

这话看似调侃,却道出了看似美好行业背后的残酷现实。

酒旅行业的门槛,也从来不只是佣金高低的问题,比外卖更难。

在这个产业里,信任关系、履约流程、客户决策周期,每一环都远比餐饮复杂,0佣金或许是敲门砖,但不是通关秘籍。

刘强东一定没低估对手的强大,却可能低估了这个行业的复杂。

04

最近,娃哈哈宗庆后的“身后事”把整个商业舆论圈掀了个底朝天。

对今天的京东旅行来说,其实是一面镜子。

刘强东喊“0佣金”,喊“让利商家”,喊“行业破局者”,这都没问题。

商业竞争里,口号不是原罪,但如果喊得太响,落地太慢,就很容易引发回旋镖效应。

因为这个行业的商家们早已不再是愿赌服输的淘金客,而是被流量平台反复毒打过的老江湖。

他们看你是否真心,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后台结算那一栏,能不能多出几十块。

他们评估你靠不靠谱,也不是看媒体怎么吹,而是看出了问题,是不是只有客服在推锅。

喊口号很容易,兑现口号才是信任的起点。

那么,京东旅行现在还能做什么?

我们真心希望京东旅行这不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玩票,而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开始。

由此,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几件事请京东旅行不妨认真思考:

第一,把“入口”做清晰、做大,甚至拿出勇气和飞猪一样,单独做个App出来。

再多商家入驻也没用,如果用户压根找不到“京东旅行”在哪儿,“0佣金”也是白扯,只能让首页的流量被你们品牌自营霸占,给小b酒旅商家一点实际空间,这是信心的第一步。

第二,把“政策”说透彻。

免佣金≠无限制,百亿补贴≠商家买单。返佣什么时候结,比例怎么算,哪些人群适用优惠,请让业务经理和商家说清楚,成为“人肉说明书”,而不是一问三不知。

第三,把“后台”做稳定。

这是每一个新平台最容易踩的坑。技术不是细节,是地基。不求一上线就媲美携程、美团,但至少别再让商家在旅界社群里集体抱怨“系统崩了”、“结算有误”、“找不到人”。

一位京东酒旅商家和旅界指出上架产品一些问题

第四,别太急。

酒旅是个慢行业,真没法靠“舆论冲量”出单。你可以喊,但得听懂回音。你可以拉商家,但也得耐住商家回头说“我观察观察”。

京东旅行是很新的平台,短期的一些批评声音不可怕,只要结算周期里,商家能看到自己后台账户慢慢涨起来都不是事。

说到底,我其实很喜欢刘强东的“三毛五理论”,他说,我们希望零售商只能拿三分之一的利润,三分之二应该给品牌商拿走,这样才能促进品牌的发展。

真如此,酒旅商家满意,消费者开心,京东旅行赚钱,平台才能真正留下点什么。

这,才叫真正的长期主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作者:theodore熙少,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DrafterBench评估大模型工程能力,现有不足。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