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体检不识癌,爱康国宾的“健康防线”失守之谜
体检 10 年竟未做出癌症预警?近日,北京执业律师张晓玲的遭遇将爱康国宾推至舆论风口浪尖。
从 2013 年至 2023 年,张晓玲连续 10 年在爱康国宾设于北京的体检分院体检,体检报告从未提示她有患癌风险。然而,2024 年,当她更换体检机构后,竟被查出右肾存在异常。进一步检查显示,她患了右肾透明细胞癌,随后接受了手术。今年 2 月,病情恶化,她又被确诊为肾癌骨转移晚期。
张晓玲作为北京律协会员,长期享有律协提供的体检福利。在爱康国宾体检的这 10 年里,她双肾体检结果长期显示 “未见明显异常”。即便 2023 年体检报告已出现右肾 “钙化灶” 的提示,爱康国宾的医生仍告知她钙化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忧。多年来,她密切关注的 “癌胚抗原定量” 等肿瘤筛查指标,也始终处于正常范围。
面对如今的病情,张晓玲难以接受。她咨询了多位专家级医生,得到的答复均表明她所患的肾癌和骨转移并非短期内形成,若能早发现早治疗,病情不至于如此严重。目前,张晓玲已向爱康国宾发出律师函,并向卫健委寄送举报信,质疑爱康国宾存在漏检、误检问题,直指其体检为 “假体检”。张晓玲透露 ,自己7 月 4 日发函,7 日对方签收,16 日媒体报道后爱康国宾才联系她,因当时忙碌告知晚些联系,之后却发现对方电话成 “空号”。
体检行业乱象
爱康国宾此次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体检行业快速扩张,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但乱象丛生,诸多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
虚假宣传是体检行业的一大弊病。不少体检机构为吸引客源,夸大体检项目功效,将一些尚未有明确科学定论的检测方法吹嘘得神乎其神。例如部分体检机构宣传的某些基因检测项目,号称能精准预测患癌风险。但实际上,当前基因检测在癌症早筛方面,其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仍存在诸多争议,远未达到可精准预测的程度 。
违规操作在一些体检机构中也屡见不鲜。部分机构存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情况,这对体检结果的准确性构成严重威胁。以上海爱康国宾福康门诊部为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示信息显示,在例行检查中,该门诊部从事放疗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周期校验《放射诊疗许可证》,此行为不仅违反规定,还对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埋下潜在隐患。此外,该门诊部还存在未建立消毒管理组织、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等违规操作 。
在诊疗活动中,部分体检机构还存在违反医疗法律法规的行为。据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披露,南京爱康国宾门诊部有限公司在为李先生实施拔牙手术前,未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未让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这明显违反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
多地分支机构吊注销,经营问题浮现
此次张晓玲事件曝光后,爱康国宾的经营状况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据公开信息显示,爱康国宾在全国多地的分支机构出现了吊注销情况。企查查 APP 显示,爱康国宾体检成立于 2004 年 9 月,该公司多地分支机构已吊注销,仅剩武汉分公司为存续状态 。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爱康国宾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曾几何时,在 2014 财年,爱康国宾作为 “中国健康体检第一股”,营收 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3.7%;Non - GAAP 净利润为 3630 万美元,同比增长 60.9%,彼时同期美年大健康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低于爱康国宾。但好景不长,到了 2017 年,美年健康营收飙升至 62.33 亿元,同比增长 102.25%;归母净利润 6.14 亿元,同比增长 81.11%,而同期爱康国宾的营收约为 35.46 亿元,仅为美年大健康的一半左右。
直至 2024 年,差距进一步拉大。截至 2024 年一季度,美年健康运营体检中心达 596 家,而爱康国宾同期仅布局 166 家体检中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 年民营机构体检人次约 1.18 亿人次,其中美年健康、爱康国宾、瑞慈医疗 2023 年体检人次分别为 2834 万人次、800 万人次和 429.45 万人次。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爱康国宾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已远远落后于美年健康,甚至还需应对瑞慈医疗等竞争对手的冲击。并且,相较于主打大众市场、客单价稳步上涨(从 2021 年上半年的 500 元跃升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653 元)的美年大健康,主要定位中高端市场、为公司客户提供体检服务(单位客户一度占整体收入的 80%)的爱康国宾,在价格敏感的二三线城市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拓展之路困难重重 。
在财务状况上,爱康国宾同样不容乐观。早在 2015 财年 - 2018 财年,其归母净利润就呈现出 “自由落体” 之势,分别为 2.38 亿元、1.24 亿元、-1.09 亿元、-1.2 亿元。自 2019 年从美股退市后,爱康国宾虽未再披露过详细业绩,但从一些侧面数据可窥探其经营压力。有业内人士大致推算,基于门店数量、体检人次与竞争对手近四倍的差距,其 2023 年营收约 30 亿元左右,营收增长极为缓慢,显著低于美年健康。同时,过去几年爱康国宾还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困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业务拓展、设备更新以及人才招募等方面的投入 。
从门店布局来看,爱康国宾的发展步伐也明显滞后。截至 2024 年 11 月,其官网显示在全国 57 个城市设有 173 家体检、齿科与医疗中心。而从 2018 年 3 月末的 110 家体检中心,到 2024 年 11 月,六年半时间仅增长了 63 家,平均每年增长 10 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美年大健康正营业的体检中心为 596 家,是爱康国宾的三倍左右。多地分支机构的吊注销,或许正是其在市场竞争与经营压力下,对业务布局进行调整的无奈之举 。
此外,爱康国宾还面临客户信任危机。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键字含有 “爱康国宾” 的总投诉量多达 1220 条,投诉内容涉及体检报告不准确、误诊、漏诊、检查敷衍等多个方面。此次张晓玲事件更是将这一信任危机推至风口浪尖,如果爱康国宾不能妥善处理,有效重建客户信任,未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体检市场中扭转局势,难度可想而知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视财经”(ID:yishicaijing),作者:高山,编辑:西贝,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