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土豪花70个亿,订了中国“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行业,来了一笔大生意。
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拿到了来自中东的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的订单,共350架E2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订单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亿元。
这一金额远超2025年2月国内同类机型创下的35亿元人民币意向订单,也刷新了eVTOL单笔金额纪录。
交易达成后,这350架eVTOL将会在中东及北非地区的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场景落地。
就在前一天,小鹏汇天官宣完成了2.5亿美元B轮融资。
看来低空经济真的要迎来一波造富潮了。
2021年5月成立的时的科技,刚过完4周年庆,这家成立时间并不算长的eVTOL企业,前后经历了6次融资。背后既有像蓝驰创投、紫峰资本等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也有海外资本站台。
创始人黄雍威是西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墨尔本皇家理工航空航天一等荣誉学士,拥有20多年航空飞行器研发及管理经验。
创立时的科技前,黄雍威曾在空客中国工程中心担任总工程师,负责A350宽体大飞机的研发,并在EASA担任委任代表。此外,他还曾在吉利太力飞车担任中国区总经理,负责1.2吨eVTOL飞行器项目。
创立之初,时的科技就专注于倾转旋翼载人eVTOL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场景聚焦在30公里至150公里的旅游市场或短途出行市场。
比如这次出国的E20 eVTOL,就采用倾转旋翼构型与纯电驱动,翼展12米,可实现200公里的续航,最高时速320公里,可搭载1名飞行员和4名乘客。
有效载荷450公斤,其五叶螺旋桨设计使垂直起降噪音降至约70分贝,相当于普通轿车,主要面向城市间与城市内部旅游、通勤、巡航等。
相比于地面出行,eVTOL最大的优势是效率高。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到苏州市东方之门,如果是开车的话,距离约90公里,用时80分钟,如果是E20 eVTOL,则会把时间缩短至18分钟。
这架eVTOL也是时的科技的主销机型,今年4月,中国银行旗下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时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签署了100架E20 eVTOL的采购订单意向协议。
目前,该机型适航取证申请已被华东民航局受理,进入符合性验证阶段,预计2027年完成取证并量产投放市场。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纯电驱动的eVTOL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被不少人看作是最符合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的产品形态。
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3000架飞行汽车被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服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8万。
摩根士丹利预测称,2030年飞行汽车行业在全球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40年达到1.5万亿美元。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预测,未来20年,飞行汽车有望达到汽车20%的商业规模,目前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的工厂已封顶,并计划今年第四季度竣工,“陆地航母”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
除了小鹏,吉利、广汽、长安等国内车企也在布局飞行汽车,当地面交通逐渐拥挤,天空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眼下想要把飞行和汽车的功能合二为一,难度比单独造车或者造飞机低高出太多。比如飞行线路的规划、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应的法规政策等都是难题。
至少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或是低空经济最大推手,至于个人想自由买一辆eVTOL随便开,还得再多等几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超电实验室”(ID:SuperEV-Lab),作者:在洲,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