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角到四角,男性内裤简史

真故研究室·2025年07月14日 12:12
关乎魅力、生育力、经济力

专注设计界的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项调查,“现在有多少男士还在穿三角裤”。来的50多条留言中,7成多选择穿四角,其余才是穿三角。

一位网友的回答,引发了一语多关的回响。“三角裤设计的初心是支撑,但现在已经成为对男士的压迫。”

从三角到四角设计转变的背后,被认为反映了男性角色意识从“社会型紧绷”到“自我松弛”的过程,当中也隐现着对生育能力下滑的担忧,甚至还有声音认为,也体现了男士对经济力的不自信。有一说,现在只配时尚界、运动界的高质量男士,才有能力穿上三角裤,因为它们已经在小奢化。

三角裤,从开风气之先到尴尬社死

在设计界网友的评论区,说自己还穿着三角的人,几乎瞬间就成了人们的揶揄对象。“四角党”们纷纷列出三角裤可能会引发的三大社死瞬间。

1、办公室:三角裤外穿紧身裤,容易被同事蛐蛐为“内裤外显的行为艺术”;

2、过山车:卡裆的三角裤叠加安全扣,会让人忘了你是在玩耍、还是在刑求;

3、两人世界:可爱的三角裤,可能被对象认为“你在借助道具酿造一种甜蜜气氛”;

别以为尴尬的都是别人,一些三角党们也在反省,三角裤对自己究竟是加分还是减分。

有网友就说,“原以为三角是展示臀腿线条的终极武器,为啥自己穿得像‘五花肉捆绳’?”还有人想要通过炫耀执意穿上XXL时,“最后发现L码给我带来了重拳一击。”

也有网友把自己这种尴尬的穿着体验,分享给女友。据说有聪慧的女子,会心领神会地在男友脑海里,迅速制造一个5层台阶幻象,“别担心,就跟我们女孩执着于显瘦牛仔裤那样,我们会告诉所有人,很舒服。”

像这些分享一样,三角裤如今在男士的审美眼光里,几乎就是过时的“打包方式”,但在百年前,它是一种时髦,见证了男性自我解放、和社会欣赏男色时代的兴起。

世界上第一条卖给普罗大众的男士三角裤品牌,是创立于1935年的美国库珀公司( Cooper Underwear )。创始人亚瑟·克内布勒(Arthur Kneibler)设计出了第一条男士三角裤,取名为briefs,有简洁之意。

这种取名方式,旨在和以前男士常穿的长衬裤形成对比。亚瑟用Y字形,重新定义了男性的“里子”,独特的形态凸显出男性的性张力之美,很快吸引了市场关注。进入40年代后,不少影星或其他社会名流,率先穿上了这条“反传统审美”的裤子,在镜头里“一展成名”,成为大众秀色文化中的一支。

四角裤也并非一败涂地。在各类记录中,男士四角裤被认为比三角裤还要早10年出现。它最初的灵感来自于拳击手。只不过在三角裤出现后,它的成名晚了一些。

1925年,美国公司 Polo Knitting Mills将拳击短裤改良为首款四角内裤,命名为Boxer Shorts。在当时,部分人们就认为,四角裤的出现进一步解放了男性展现性张力的传统范式,开始尊重自己的松弛内心。

四角裤和三角裤后来一直缠斗,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站队”。据说爱因斯坦就讨厌三角裤的束缚,他找服装公司指名定的都是四角裤。阿里、泰森等拳王,对四角裤也是赞誉有加。连二战时的美军,也认为四角裤更方便他们在战场上奔跑作战。

图源来自网络

可以看到,这一阶段围绕裤型的讨论,人们更多是从“怎样才解放、怎样才舒适”的角度来思考的,至于“怎样才帅气”似乎是型男+裤衩文化融合发展下的“市场审美驱利”,是一种自然的结果。

在过去数十年,三角与四角不分伯仲,将两者拉开销售差距的,是新世纪以来,不断下滑的男士生育力。

四角裤流行的背后:生育力危机

在大时代发展中,男性的生育力正处于断层下降过程中。主要反映在精子的数量和活跃度上,这几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还是可以再次重温“男性力”的惊人衰退。

流行病学家莎娜·H.斯旺(Shanna Swan),曾于2022年在《人类生殖学快讯》上发表研究称,1973年至2018年间,全球男性精子浓度从每毫升1.01亿个下降到4900万个,总精子数量从3.357亿个下降到1.375亿个。

在中国,2000年后,男科门诊陆续在各三甲医院成立。国家卫计委于2018年10月发表的数据显示,被认为正处于身强力壮年纪的大学生群体、精子合格率仅20%,而社会人士合格率不到10%。

男人们逐渐变得“不行”,很长一段时间,专家们会把原因归类为自身基因、环境变化、以及有损精血的长时间上班,并没有想到内裤也有一份“功劳”。

1990年,哈佛大学发布了一项针对男性内衣选择与精子质量的研究,得出一条结论,“穿紧身三角裤的男性精液浓度、比穿宽松四角裤的男性低约25%”,首次将内裤类型与男性生育力进行了关联。

后面又经历了不少回的群体验证,直到201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终于开始郑重建议:备孕男性宜选择宽松内裤,以优化精子健康。

图源来自网络

这条结论如同给三角裤“判了刑”一样。据总部位于纽约的市场调查公司MPD集团调查显示, 2003年,美国四角裤销量首次开始超过三角裤,之后两者逐渐拉开差距,直至现在。

这一类研究成果,也开始改变男士裤衩的设计与布料研究。

最突出的设计转变是“U囊袋”的出现,这与早期男士内裤“偏平面设计、缺乏功能分区”的形态迥异,设计目标是基于人体科学给足空间,以减少摩擦和高温聚集。

其次在布料的进阶上,能提供包裹感和支撑力的莱卡面料,被用于男士内裤中。此外,速干科技自上世纪90年代后,也开始成为男士内裤的选材,之后主打冰丝、凉感等概念的内裤开始大行其道,目的还是为了散热,以给精子创造舒适的环境。

这些新的科技与狠活,被天然地更多用于松弛感加倍的四角裤中。男人们也在商业文明与健康养生观念的推动下,开始产生新的消费心理:与其刻意去强化男士的“雄风体态”,不如去寻求更加自洽、自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男人并不需要在这个隐私的地方,去委屈自己。

这种理念支配起人们的钱包。在国内男性用户占比较多的京东上,其旗下的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曾发布《2024男性内衣消费趋势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男性内裤市场规模约为180亿元(含线上线下),其中三角裤销售额约72亿元,同比2022年的78亿元下降约7.7%;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三角裤销售额约35亿元,同比2023年上半年(38亿元)进一步下降7.9%。

很明显,四角裤,得到了男人们的偏爱。

三角裤不会亡:大牌还在做三角

四角虽好,但在这个审美观、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它也无法“一型通吃所有”,具体表现在它日益大众化、实用性的背后,看多了、穿久了就会令人感到乏味,无法体现个人主张。

相比较于全民都在倾向于穿四角,一些时尚大牌仍然坚持在输出“三角”,只不过是高端化的三角。

每个男青年都曾经想要穿上露出裤边CK两个字的那条“梦中情裤”,时至今日在其主要电商平台,360元3条装的三角裤,仍然是销量最高的。

图源来自网络

细看一下,它的剪裁、设计乃至布料选用,都在时下中国制造能覆盖的范围之内,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它的武器,更多是一种“品牌信息”——CK两个字,代表的就是潮流青年和精品男士。

与其说是在穿一条裤子,不如说是在茫茫人海中,男人们通过一条裤边,在定位着自己的坐标,它是一种经济化了的社会符号。

这种趋势,也体现在其他品牌上。比如时尚品牌Lululemon的旗下运动三角裤AIM,已经贵过CK。在电商平台,3条装580元。在很多运动人士心里,穿着这样一款大牌且自诩专业的三角裤去做运动,就是自我生活风尚的最佳彰显。

这种自信与力量感,不仅体现在男人们对体型的锻造上,也体现在经济力的幕后支撑。但凡不具备充裕的资本,男人们就会容易倾向于选择次抛感强烈、40块三条装的南极人与猫人裤衩上。

Andy就是开头那位学过一点设计、并有志于在男士裤衩界创业的年轻人。其实三角、四角他都会做,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满足市场所需,才是商业核心。

他周围的朋友只是好奇,为何他会萌生起深耕这一细分领域的初心?Andy说,是一位资深电商行业人士启发了他。“如今女装太难做,男士不挑不拣不退,都说男士衣服好做,但你看,国内没有一个男士品牌成真正的大器。只有一个赛道,只要你不作,就不会轻易死。那就是男士内裤,因为它是刚需。除非男人们有一天闹起了革命:不穿。”这位人士说。

显然,如今的男人们,追求的并不是这个。比起标新立异地去伤害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如果更加幸运,还有一个爱的人,能够热炕头已经足矣。

裤型,一定程度上是普世男人们保守化的体现。在这个时代,安全和普通地活着压倒了一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作者:梁湘,编辑:龚 正,36氪经授权发布。

+1
2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让一线员工自发创造和分享AI工作流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