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味精大王,变身斜杠青年
莲花控股的算力业务何以亏损?日前,公司和会计机构给出了答案,财务成本支出、人员工资以及减值准备等为主因。
作为公司培育的第二曲线,算力业务布局时间并不长,去年经营获得较大突破。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47.11%、以及超40%的毛利率,不仅“成色”诱人,而且已具备了未来增量的潜质。
在持续推进算力业务的同时,公司对调味品主业同样重视,先后涉足复合调味品等领域,已打造出松茸鲜、蚝油等新品,甚至进入到水饮领域。
从单一味精产品到调味品类矩阵,再跨界新兴的算力业务,莲花控股正在褪掉“味精大王”的标签。
算力业务何以亏损?
2024年,是莲花控股(600186.SH)涉足算力服务业务第二年,不仅斩获丰厚的收入,还保持着高毛利率水平。不过,发生亏损的局面,还是让人很意外。
这一状况,经去年年报中披露后,业内外议论纷纷。上交所马上对其下发年报信披监管问询函。
7月4日,公司对上述问询函进行了回复。4天后,会计师事务所中兴财光华对算力服务业务亏损细节核查完毕,并披露相关核查意见。
2024年,莲花控股算力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64.34万元,同比增长10447.11%,毛利率42.45%,但净利润亏损1455.74万元。
据公告,去年,公司算力服务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算力租赁,营业成本主要是服务器的折旧费。
2023年下半年,莲花控股开始布局算力服务业务,迄今仍处于发展初期,购入设备、调试运行到产生收入需要一定周期。去年实现营业收入时间较短,而前置费用发生较多,成为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期内财务费用较高。算力服务业务通过孙公司莲花紫星运营,其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外部融资;
数据显示,2023年末至2024年末,公司共发生外部借款50938.46万元(不含提前归还借款)。2024年财务费用为2613.24万元,其中利息费用2628.04万元,借款年化利率5.35%至7.50%。
第三,期内产生资产减值损失1125.6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13.96%。
中兴财光华认为,公司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过高的利息支出和设备出租存在空档,导致未实现盈利,年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进一步扩大了损失,所以有较高毛利率仍然亏损。
尽管如此,算力业务依然有较大的空间。据东吴证券研报,截至今年3月,莲花控股算力服务器租赁业务订单金额16亿元以上。
据悉,公司算力业务聚焦央国企、科技企业以及大B端等客户群体。去年,其服务器已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等多个经济区域。
味精大王焕新
结合现有算力设备和市场出租情况,莲花控股预计未来5年累计产生现金流入6.10亿元,固定投资回收期约4.86年。
但调味品主业仍是其赖以生存的基本盘。
有细心人已发现,在持续推进算力业务的同时,公司正在调味品品类上下功夫。已不再局限于以味精为主的氨基酸调味品,陆续推出以松茸鲜为主的复合调味品、以小龙虾调味料为代表的新型复合调味品、酱酒醋料酒等液态调味品和面粉及面制品,甚至还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水饮产品,初步形成了多品类矩阵雏形。
不过,在目前收入结构中,氨基酸调味品对公司收入贡献比重依然较大。
2024年,味精等氨基酸调味品收入约19.30亿元,同比增长18.91%,所占收入比重为72.94%。
在复合调味品中,市场表现比较好的产品是松茸鲜。2022年,公司成立新零售业务部门,加大松茸鲜在线上推广力度并持续放量。去年,松茸鲜拉动公司复合调味品业务同比增长33.67%,达到3.43亿元。今年一季度,该业务收入继续大增72.32%至约1.09亿元。
与此同时,莲花控股“味精大王”的江湖地位进一步巩固。据东吴证券研报,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味精市场占有率达37.2%,较上年增加8.3个百分点。
老企业涅槃
2024年,莲花控股交出近年来最漂亮的一张成绩单,营业收入实现26.46亿元、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98%和55.92%。
这说明,在国厚系的苦心经营下,公司产品和品牌再次受到市场青睐,业绩得以持续向好。
莲花控股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周口味精厂,基于产业基础和原料优势做大,1998年登陆资本市场。
不过,公司的主力产品味精,一直受到味精致癌等谣言影响,销售逐渐萎缩。
2003年,公司发生上市以来首次归母净利润亏损,亏损规模高达1.45亿元。随后便是人事动荡,以及数次易主。
因连年亏损、资不抵债,2018年走到退市边缘。生死关口,白衣骑士出现。
2019年,公司顺利完成债务重组,控股股东变为芜湖莲泰,其背后则是民营AMC国厚资产。国厚系上场后,重新梳理考核指标、完善内控风险机制,成功化解退市危机,逐步引领企业走上正轨。并在2022年提出,到十四五期间实现50亿元营收、200亿市值的目标。
在国厚系执掌之下,莲花控股加强对味精产品的科普和品牌形象的修复。
2023年9月,公司借助国货热度进一步消除大众对品牌和产品的误解,一时被推上热搜,大量消费者涌进直播间野性消费。
接住了这一泼天流量,40岁的莲花控股,终于回到主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范建,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