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太要强,会反噬自己

张良计·2025年07月08日 16:58
适度要强,保持谦卑。

做人不能太要强,否则容易吃大亏。

什么叫太要强?

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为了达到目的,伤敌一千不惜自损八百的行为,就是太要强。

打个比方,要强,是你跳一跳就能够到目标,一切可控。太过要强,是恨不得在自己腿上绑个火箭飞起来去触达目标,过犹不及。

虽然职场向来崇尚强者思维,但太过要强会起到反效果。

因为太要强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容忍度都很低。

面对失败,正常人的态度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但过分要强的人,会认为失败是对自己的羞辱。

而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精神内耗。

当一个球队里有一个明星过于耀眼,那么团队的其他人就会不自觉全部听从他的指令。

即使他脾气暴躁,对队友严加苛责,也会因为他是团队之星而无限容忍。

可无一例外的,这样的球队最后都会走向没落。因为只要是团队竞技,就不允许过分的个人英雄主义存在。

因为终有一天,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会和团队利益产生巨大冲突。

除非你强到天上去,像惊奇队长一样一个人就能抗掉灭霸。

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人,而且漫威也没有这么拍,反而是让钢铁侠舍生取义,成全了大家。

这才是现实。

不光是游戏和体育,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一样,尤其是企业里,职场上。

要强可以,但不能太过要强,否则就会招来非议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

即使现在隐忍不发,未来也会有一天集中爆发,酿成大祸。

所以聪明的强者都知道收放自如,而不是一意孤行。

什么时候要展现自己的实力,给大家带来信心,什么时候又要懂得退居幕后,让其他人发光,这是一门学问。

不然,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另外,太要强的人,容易不给人留余地。

什么叫不留余地?

就是各方面都要碾压对方,以此体现自己的全面强大。哪怕只有一个小地方不如对方,心里就受不了,一定要扳回来。

这种思维如果放在商业环境中,会非常碍事。

因为商业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我们往往会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中的得失。只要最后结果是好的,哪怕中间吃亏了也不必太在意。

但太要强的人,连过程都要赢回来,坚信winner takes all. 自己吃肉了,一点汤都不会留给对手。

兵法上说穷寇莫追,你把对手逼的太紧,不留一点余地,反而会激发对方跟你鱼死网破的决心。

最后你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时如果旁边还有个坐收渔翁之利的第三者,你才是小丑。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懂得留余地。

给你的队友留余地,不要过分抢人家的功劳和地盘,哪怕你想做好事情的心是好的,但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给竞争对手留余地,你吃到肉了,也要给别人喝汤,不能赶尽杀绝。做人留一线,日后才好相见;

给你的客户留余地,懂得利益分配的规则,不要有一家独大的野心,大家一起有钱赚这个关系才能长久;

凡事都留一个余地,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留退路,日后你遇到什么困难,这些被你照顾过的朋友们,才会伸出援助之手。

最后,太要强的人,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过去的累累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是好事。但随着胜利的次数多了,就容易靠经验主义办事,人也变得固执,认为自己的想法永远都是对的。

别人再去给他提个意见,讲个建议,说个质疑,他首先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而不会去思考这其中有没有道理。

“我自己面子上挂不住,你又算哪根葱?”

这种想法,是很坏事的。

一个人一旦变成这样,就会拒绝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开始形成路径依赖,思维也变得僵化,要强最后变成逞强。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君王,到了晚年功成名就的时候,都容易犯这个毛病。

他们年轻的时候大杀四方,建立威名,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局的变化,过去获得胜利的方法很可能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局势。以前是打仗,靠的是勇猛无双,现在是守成,要靠经营和智慧。

所以你看很多聪明的君王,打仗时和建朝后旗下的能人将士,并不是同一批人。

我们称其是智慧贤明的明君,其实是他们懂得,应对的局势不同,所需要的性格,能力,思维,做事方法都不尽相同。

而不愿变通的君王,完全是反过来的,他们依然固守老一套思维,油盐不进。

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比如刚愎自用,变得多疑,听信谗言,屏蔽良言,滥杀无辜,众叛亲离。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的,不是被灭国,就是被灭朝。

这个道理放在现代商业社会,也是一样。

为什么现在很多成功的连续创业者,都很注重归零心态?

当年雷军宣布造车的时候说再造一个小米,段永平创立OPPO的时候说要秉持平常心。

这真的不止是说说而已。

因为他们深刻明白,横跨一个领域重新创业,过去的很多经验就不适用了。

即使之前再牛逼,也要卸下光环,像学生一样重新伏案学习,躬身入局。

如果秉持着过去一贯的强势心态,坚持用以前的经验做事,碰钉子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甩锅给周围,最后一定一败涂地。

就像刘慈欣在《三体》里写的:

“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真正的强者,在擅长的地方要强,在不擅长的地方,要懂得示弱。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要强是好事,但太过要强反而会坏事。

太要强,会对自己和他人的容忍度都很低,破坏团队合作的氛围。

太要强,容易不给人留余地,只看中眼前的小利而丢掉更大的利益。

太要强,会形成路径依赖,思维变得僵化,最终和时局的发展脱节。

希望这些弊端,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请记住,适度要强,保持谦卑。

以上,我是良计,与君共勉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作者:张良计,36氪经授权发布。

+1
3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公众号【张良计】主理人。专注职场干货,个人提升,投资赚钱。

下一篇

在许多层面上,全世界都正在成为非洲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