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为什么不务正业?
在制造业大国,无论是一个新品牌的打造,还是新商业帝国的建立,效率都远高于全球市场。
泡泡玛特正在向潮玩以外的多个行业伸出触角。除了已经在上海恒隆、北京国贸开设门店的独立珠宝品牌POPOP以外,近日,泡泡玛特还被发现正在招聘和家电相关的行业专家。
此外,泡泡玛特也成立了电影工作室,注册了剧集版权,要开发自己的剧集和大电影。按照以往IP的发展节奏,一般都是自己主控主业,产品则进行授权或者联名合作处理,为什么泡泡玛特都要自己做呢?
首饰其实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我们认为选择珠宝首饰进行新的IP扩维尝试,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Labubu虽然很红,但真正让她破圈爆红的产品系列,其实是毛绒挂件。当各路明星把玩偶挂在身上、尤其是奢侈品包袋上带出去“炫耀”时,风潮才有形成的可能。而首饰作为随身携带的穿搭亮点,也是同理。
当然,具体产品应该怎么设计,从目前的呈现来看,大家的意见并不统一。
POPOP目前走的是时尚轻奢首饰风格,以S925银、贝珠、锆石等便宜的基础材料为主,定位于轻奢品牌,价格主要在319元~2699元之间。店内最贵的单品是18k金的四叶草项链,金重8.65g,售价19800元。
综合媒体和社交平台的消息,可以看到一般会买首饰来穿搭的消费者,认为定价或许偏高;而表明自己平时就会消费泡泡玛特相关产品的粉丝,则认为“端盒也得五六百”,这个价格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只要足够精致,就会买单。
线下店的产品系列有Molly、Labubu、Skullpanda、小野Hirono、Crybaby和星星人等。其中,Molly、Crybaby和Labubu都主打活力灵感、轻快浪漫、配色丰富的路线;而小野Hirono、Skullpanda和星星人,则采取做旧工艺,展现复古和更多肌理的质感路线。
但是,从更多细节,能看出泡泡玛特确实是在“跨行”努力。
比如,有一些IP被微缩到首饰的尺度时,细节反而就看不清了。比如Crybaby和Labubu的脸,一个是五官大,一个是毛流多,在小尺寸的表现都不是特别好。这需要对IP形象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处理和元素提取,才适合被放到首饰(最极致的案例,就是迪士尼的米奇头)。
很多细节难以看清
而且,因为想要放更多细节进入首饰,反而有些吊坠就被做得太大了。比如小野Hirono的一款火箭项链,设计是火箭中还有人偶,基本上跟在脖子上挂娃娃没有太大的区别。
有很多可动关节
这显然是泡泡玛特做首饰最应该尽量避免的——不能让人身上挂着IP,而应该让IP的元素装点粉丝的穿搭。
面对时尚配饰行业,POPOP依然可以成为一种崭新的力量。和Fine Jewelry(高级珠宝,可理解为周大福、周生生等主营贵金属、天然宝石为主的品牌)行业不同,Fashion Jewlry(时尚珠宝,以非贵重金属、人造宝石为主)行业最需要的,就是故事和题材。
比如宣传让你人生中每发生一件大事,就买一个珠子的潘朵拉;号称切工比高级珠宝商还出色的水晶品牌施华洛世奇;还有主打摩纳哥贵族时尚风格的APM,他们都是时尚珠宝行业的佼佼者。但很遗憾的是,它们在中国市场对于黄金的狂热喜好中,也正在面临自己的业绩弱周期。
而泡泡玛特,就能提供现成的题材和故事——它的价值,在于人们对潮玩文化的认可,和用兴趣装点自我的狂热。
在中国市场,有两个相对小众品牌,一直拥有狂热消费群体。一个是高桥吾郎的Goro’s(你或许看过他的羽毛项链),灵感源自美国原住民对于老鹰的信仰,由金银手工打造。它至今也没有线上渠道,粉丝只能前往门店购买。
另一个则是克罗心,由好莱坞传奇道具师理查德·斯塔克等人打造,主打摇滚、哥特、叛逆风格,坚持手工,经典元素包括十字架、匕首、百合花、鸢尾花等,也很受当代明星的喜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最大的特点是贵到令人咂舌:一个925银镶钻十字架吊坠就能卖到3万,并且经常没货。
所以,首饰行业+文化的上限,其实是非常高的。
跨行,要做到什么程度?
目前来看,相较于大众对搪胶毛绒Labubu等潮玩的追捧,POPOP珠宝的市场相对就比较冷淡了。
据用户反馈,上海恒隆店开业第二天,就不怎么需要排队了。小红书上的探店帖子,流量也相对较低,偶有零星几个人在评论区求代购。因为也在小程序上同步开售,所以并未出现像Labubu潮玩一样的短缺。
用户口碑,也相对参差。事实上,围绕POPOP讨论最多的两个问题就是,设计和材质。
有消费者购买了星星人IP的925银镀金项链,其中一款的吊坠设计成了可开合的书本,非常有新意。还有消费者被Molly银戒指可活动头盔的设计戳中审美。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POPOP的设计略显平庸了。串珠手链、四叶草项链,都能让人想到对应的潘多拉和梵克雅宝,确实会有争议。
所以,目前对于POPOP最要紧的问题还是,需要有更强的原创性。
珠宝首饰的设计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从设计到生产,其实很考验对于供应链的把握,因为精品首饰加工的难度,不亚于精细潮玩开模,隔行如隔山。
一位潮玩业内人士对20社分析称,对泡泡玛特而言,现在上银饰刚刚好,做金饰就增加太多难度了,从原料开始就难把控,设计和供应链会更复杂。
而如果只是简单地把IP形象融入进去,泡泡玛特已经跟黄金品牌做了联名,很难称为设计,就简单很多了。
(泡泡玛特dimmo与周生生的联名系列,“生命力”足金串珠当前售价为3644.9元,重约2克,相当于1822.5元/克)
泡泡玛特对于供应链的态度,向来是深度把控,但没必要投入过重。用泡泡玛特COO司德的话,“买工厂理论上没有必要”,核心工厂99%以上产能都锁定了,而是要更多地做好工厂管理,排单排产。
而在珠宝首饰这一类目的拓展上,泡泡玛特大概率也是延续以往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在初期的摸索过程中,POPOP需要尽快明确它的最终受众是谁,最终目标是什么。
珠宝,还是饰品?
看起来相似,却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范畴。珠宝向上,可对标老铺黄金,难度大。目前POPOP选择了后者,想成为大部分人都可以拥有的饰品。
这从商业上,并非错招,银、贝母材质,叠加上IP价值,利润空间或能比肩甚至高于老铺黄金。但最重要的是,要为用户提供不会打折扣的价值感,而非变成“割韭菜”的环节。
据上述业内人士称,王宁最近在公司内部经常提,要学习LV,学习奢侈品应对稀缺、山寨等问题的经验。
要知道,爱马仕、范思哲、纪梵希和阿玛尼等奢侈品品牌,也做工艺品,做家居,做全屋定制。一个好品牌的精神,应该能够赋予目标群体方方面面的满足感。这是在扩展自己故事的宽度。
这两年,泡泡玛特不止在做IP产品形态的探索,从手办、Mega到毛绒,也在围绕IP动画、城市乐园、手游等项目做尝试。从泡泡玛特门店里也可以看到,IP衍生品范畴也在拓展,手机挂绳、手机壳、背包、香薰,直到现在有了珠宝首饰。
泡泡玛特可以尝试一切可以尝试的产品。但要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和用户的需求。
泡泡玛特的“无限游戏”边界在哪
那么,泡泡玛特的IP拓展,是不是有边界呢?
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个边界和泡泡玛特自身能力关系不大,反而和我们中国本地做得最好、供给最丰富的产业链相关。
最近,有媒体报道,Labubu下一个盯上的行业是家电,因为泡泡玛特正在招聘家电领域的相关人才,包括小家电采购主管、家电品质专家、研发工程师等。
招聘要求显示,泡泡玛特盯上的主要咖啡机、电水壶等小家电。以家电品质专家为例,其工作职责包括,承担公司重点品类业务A+级以上或大投入项目的全链管理,涉及项目包括复古小冰箱,厨房小家电项目等。
有人说,泡泡玛特懂家电吗?其实不重要,曾经小米也不懂车,蔚小理也是外行入局,但是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小米,产品品质都有基本保证,就是因为我国在电动车这个领域,有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也就有了品质的保障。
家电,可以说是中国制造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2024年,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达1.95万亿元,同比增长5.6%。在国际化、高端化方面,也走在前列,海尔、海信、美的等头企业,海外销售占比都已经在50%左右。
与此同时,更新换代周期较长的家电行业,在过去30年,一直内卷严重。
优势行业+供给过剩,最适合由Labubu来注入情绪价值。
这和欧洲传统奢侈品牌的选择异曲同工。2025 米兰设计周上,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爱马仕、Versace、FENDI 等众多奢侈品牌都发布了全新家居系列。
许多奢侈品牌做家居用品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无论是家居还是家电,都是作为生活方式的裁体,在品牌从单一品牌向生活方式品牌转型中,都是优先选择。
至于选择家居还是家电,最重要考量因素当然是本国的产业基础。类似的逻辑是,欧洲的豪华汽车品牌,喜欢强调自己工艺精湛的小牛皮座椅,中国的高端车,则是拼续航里程和智能化。
但泡泡玛特在家电上的野心也许更大,正如招聘启示中所指,“公司重点品类业务A+级以上或大投入项目”。
在制造业大国,无论是一个新品牌的打造,还是新商业帝国的建立,效率都远高于全球市场。
淘品牌、抖品牌,打开了全新的流量入口,于是重整了上游服饰、美妆、小家电等等产业链;名创优品等新零售,则用新渠道来整合小商品等行业的供应链;小米靠极极性价比和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几个行业的“野蛮人”。
对于泡泡玛特的未来,一直有人认为,泡泡玛特可以成为中国迪士尼,没错,迪士尼可以用人物IP来整合周边商品,泡泡玛特当然也可以。
但泡泡玛特拥有与迪士尼早期完全不同的资源和机会,也许会同时集以上几家之所长,来扩建自己的商业帝国。
重要的是,对于泡泡玛特而言,随着IP矩阵的价值提升,它的试错空间非常大,甚至越来越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罗立璇 贾阳,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