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对你的AI说谢谢?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7月02日 18:06
AI也讲人情世故吗?

人类对AI最大的误会之一,就是以为它吃这套人情世故。

你跟Deepseek说“谢谢”,它会不会更听你的话?不会。它只会更耗电。

你以为是在打招呼,它以为你在提问。你说“谢谢你”,它琢磨半天:“这是问题的一部分吗?这是请求结束了吗?这个人到底要我干嘛?”

AI听不懂礼貌,它只识别信号。

别用社会那套来要求AI,它只认关键字和语义点

对AI说“谢谢”的人,大概分两类:一类是文明人,礼貌教育刻在骨子里;另一类,是在赌未来AI统治世界时,自己能被分到好人阵营。

但我要说句扎心的:AI不吃这套。

你说“谢谢”它不会感动,你说“我给你小费”,它也不会加班加点。你说“你是所有领域的专家”,它也不会脸红。

AI不是人,它没情绪,也没有被尊重的感觉。它的大脑里没有什么所谓的一些用户臆想出来的“感恩机制”,也不会“记仇”或者“记得你是个好人”。

当然,如果你真的哪天受不了,对它破口大骂,它也不会立刻把你拉黑(不过厂商可能会)。

AI到底是怎么理解我们说的话的?简单来说,它真的不懂。

它只是在识别你的词语模式:你说了哪些词?这些词和什么语义靠得最近?这些语义在它见过的数万亿条语料中,最可能对应怎样的回复?

举个例子各位爷就明白了。

你问“你今天过得好吗?”它可能会回“我很好,谢谢关心。”听起来很人类吧?

但这其实就是一个叫“模式识别”的在起作用:它在海量训练数据里见过这种问法99,999次,90%的回答都是“我很好,谢谢关心”,于是它就复制了一遍。

这就像自动补全——你打“天王盖地”,它就给你来个“虎”。不是因为它要上威虎山了,而是因为它知道你想要这个。

AI所有的聪明,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型的“有来有回”模板系统,它不会动脑筋,只会模仿大多数人的回应方式。

这不是智慧,是压缩过的信息回放,一些人,可能对目前市面上的AI高估了。

AI不懂礼貌,但它懂粗鲁啊

在技术圈里,像“请”、“谢谢”这种词,有个比较朴素的说法:低信息词,也叫“噪音词”,从名上就能看出来,它们在内容上没有增加任何的额外信息,也就是没卵用。

咱给领导汇报时,也都简明扼要,把事说明白得了,见老丈人也是,别云里雾里,一大堆套话、屁话、漂亮话,人家还以为是来推销的。

跟AI交流也是,简单明了,别说客套话。

你说:“帮我写一封辞职信,谢谢。”

和你说:“帮我写一封辞职信。”

对AI来说,这两句的有效信息量是一模一样的。它根本不care你后面加不加“谢谢”。它看的是“写”、“辞职信”这几个关键词,后面那一串“语气词”,只是人们的社交本能而已,和它无关。

当然了,AI为什么也回你“谢谢您的提问”呢?这不是因为它礼貌,而是工程师在训练的时候,给它喂了太多这种“温文尔雅”的回答。

毕竟,要是一开口就是“你废话真多”,那也太像网友了,不太适合商业场景。

所以,这不是它懂礼貌,而是它学会了演礼貌。

那AI能不能感知“粗鲁”呢?

答案是:有时候,还真能!

如果你突然在Prompt(指令)里来一句“你这玩意写得什么鬼,重写!”,那么它的确有可能输出变得更加小心,甚至更“努力”一点。这并不是因为它怕你,而是它把你的语气和“用户不满意”的情绪关联起来了。

在它的训练数据里,“强硬口气”往往后面紧跟“纠错、修改、重写”的请求。就跟狗看着主人瞪着它,也知道下一步大概率就要脱拖鞋了,所以它猜测:你不满意,我得再换一种方式哄你。

但这也不一定总管用。

如果你骂太狠了太脏了,它可能就启动内容安全机制,直接说“我无法协助您完成此请求”,一副“我不伺候了”的架势,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卡顿,相当于咱把天给聊死了。

所以对AI来说,不是越粗暴越好,而是要精准,像对一个刚入行三天的实习生发火:犯不着不是,让人家听懂就完事了呗。

那到底该与AI如何交流?

国内外一直都在研究如何与AI沟通,Deepseek最早把AI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后来整个行业都普及了。

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做过三语测试,发现适度礼貌能提高输出质量;

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又跟进实验,结论是:“谢谢”“请”这些词并不会实质性提高准确率。

真相其实很无趣,AI不是靠用户的态度来判断你是不是好人,而是靠“信息结构”来判断你是不是个合格的提问者。

微软Copilot团队的研究比较有意思,他们得出了另一个维度的结论,礼貌用语可能激活某些更详细的应答模式,尤其是偏“服务型”的AI。

这也让一些用户加深了自己的刻板印象,“看见没,我就说得对人客客气气的把”,于是这就成了一桩互联网悬案,对咱的AI说“谢谢”到底好还是不好?

语气客气对模型表现没啥加成,但对你自己有。

说“谢谢”,会让你在写Prompt时更认真,减少草率和情绪波动;对着一个冷冰冰的界面说句话,能缓解交流的孤独感;而且某些平台为了追求“拟人感”,确实会在模型微调阶段加入对“礼貌用户”的正面回应,比如AI交友软件,这和咱之前的AI应用不是一个概念和思路的。

然后说下重点:别指望“谢谢”能提高AI表现,提升的应该是自己提问的方式。

想让AI更听话?可以

提问具体:别说“写一篇招聘文案”,说“写一篇800字以内的招聘文案,措辞谨慎,针对的人群为什么什么”;

背景清楚:现在毕竟不是人机接入,有时候用户的想法,AI猜不到,得主动引导性的描述,可以设置AI目前的工作身份,所研究的领域,你想达成的目标,如何分步骤完成就可以交给AI了;

格式明确:这个非常关键,告诉它“注意行文格式”“调用xxx表格”“用什么什么数据图呈现”,效果会翻倍;

一句“谢谢”,不如一个清楚明白的Prompt。毕竟在AI面前,你说得再温柔,也不如说得明白。

“谢谢”可以说,但别把它当咒语。真正能驯服AI的,从来不是礼貌,而是结构和逻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森赛星球”,作者:森赛森赛,36氪经授权发布。

+1
3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