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Mobile 2025年5月AI应用行业月度报告:插件形态AI应用崛起,原生AI类APP分化,三大趋势重塑产业大格局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过去几个月里,在大模型能力没有出现“代际跃迁”的情况下,AI应用持续深入垂直探索,截止到5月份,插件形态AI应用(In-App AI)、手机厂商原生AI类APP、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PC端网页AI应用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5.8亿、5亿、2.7亿、1.9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06.0%、9.5%、316.0%、171.8%;如果单从APP角度来看,DeepSeek、华为小艺、OPPO小布助手、豆包、小米超级小爱位居前五位,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1.69亿、1.59亿、1.56亿、1.31亿、0.83亿。
这种格局变化,显示出三大核心趋势:首先,在开源大模型的影响下,插件形态的AI应用已经成为嵌入各类场景的核心模式,并凭借主APP的用户规模和使用习惯,迅速获得用户认可(5月份月人均使用次数达到34.7次,有效Token消耗量高达34.2万亿),形成了一套低成本、广应用、快筛选的“产业基础设施+多元多维生态应用”的发展模式,一如当年4G的迅速普及催生出了百花齐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接下来显然会进一步推进各行各业持续升级,给现有的诸多商业模式带来“次世代竞争”雏形。
其次,手机厂商依靠预装带来的优势依旧明显,不过,由于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在过去几个月的强势出击、持续拉新促活,对手机厂商原生应用带来了较大冲击和分流。同时,“AI Agent”的应用模式进入一个爬坡期,也导致手机厂商原生AI类APP应用在功能差异化上陷入了“迷茫期”:深度操控做不到,浅层应用同质化……这都导致手机厂商的用户增长和使用陷入瓶颈状态,行业5月份月人均使用次数约为17.7次,有效Token消耗量为5.6万亿,而这也成为摆在所有手机厂商面前的大考:能否打破“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魔咒?
第三,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呈现出总体上升明显、厂商两极分化的态势,5月份月人均使用次数达到58次,有效Token消耗量达到69.9万亿,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几个方向,但是,头尾分化明显,活跃用户规模千万级以上、百万级以下的AI原生APP个数占比分别为7.8%、83.8%;同时,千万级以上规模原生APP用户数量环比增长2.3%,而千万级以下规模原生APP,大部分的用户数量环比处于下跌状态。这种情况,同样表现在了PC端网页应用格局分化上。
这三大趋势,正在悄然影响移动互联网生态格局,甚至是传统智能产业的发展格局:一方面,各赛道头部玩家纷纷调整插件形态AI应用的名称、位置、功能形态,吸引更多用户使用,例如,QQ浏览器、京东的AI入口分别增加至3个、2个;另一方面,头部玩家纷纷将自身优势能力绑定到AI应用上构建“新护城河”,例如,腾讯集团布局了AI搜索引擎、AI社交互动、AI文案写作等多个赛道的应用插件,抖音集团则在AI搜索引擎、AI图像处理、AI视频处理等赛道布局AI应用插件。这些插件形态AI的应用,不仅悄无声息地挤占细分赛道类AI原生APP(含手机厂商的原生APP)的市场份额,还快速改变原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用户应用入口习惯”,例如搜索(抖音、腾讯AI搜索月活分别达到2亿、1.6亿)、新闻、图像处理等等……
大变局,正在悄然到来,具体情况怎么样?不妨看报告吧。
对传统APP而言,优化入口位置,增加入口数量是撬动用户增长有效的杠杆:以较低边际成本和最短路径实现用户规模快速扩张
一、移动端月Token消耗过百万亿,插件形态主导AI头部应用
1、AI应用市场持续扩张的同时呈现形态分化,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插件形态AI应用爆发式增长,规模分别达2.6亿及5.7亿
手机厂商虽具备预装优势,但增长动力仍需观察;网页端增速显现但规模有限,办公场景下的AI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2、活跃度上,具备功能深度集成的原生App(互联网/AI科技企业)及轻量化、场景嵌入优势的应用插件正逐步影响用户心智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人均使用次数最高达58.0次,剩下依次是AI应用插件(In-App AI),手机厂商原生App,PC端网页应用。
3、Token消耗量也直接反映出当下C端市场对两类应用(互联网/AI科技企业原生App、AI应用插件)的使用深度,而商业效应则成为下个阶段课题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来自手机厂商的AI App整体Token消耗量为5.6万亿,对比5亿用户规模略显单薄,高价值服务存在但AI功能认知度低。因此,突破基础功能、深耕高价值服务成关键。
4、 从应用形态来看,活跃用户规模TOP50应用中,插件形态的AI应用份额最高,达27个;互联网/AI科技企业“少而精”,原生App个数虽少,但均为头部应用,如DeepSeek,豆包
5、从【应用-赛道-企业】的立体分析架构全面解析国内AI应用市场
二、原生App、网页端应用发展呈金字塔结构,In App AI应用处于流量上升期
1、 原生App发展呈典型金字塔结构:尽管整体规模已达5.7亿,但头部应用稀缺;尾部应用(50万以下)数量占比超75%,长尾现象突出
2、从增速来看,头部阵营(千万以上量级)表现出增长韧性;100-1000万区间内App,大部分面临着增长困境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千万以上规模原生App整体增速平均值达2.3%;此外,虽然50-100万区间App出现4%的增速平均值,但该区间内半数应用环比下降,仅个别应用带动增长。
3、 千万量级以上App中,以抖音旗下即梦AI、豆包增速最快;热度过后,DeepSeek连续2月出现下滑
4、 虽然千万以下规模的应用面临增长困境,但仍有部分App逆势突围,比如创作类应用万能AI盒子,腾讯旗下的办公类应用ima
值得注意的是,万能AI盒子是目前市场为数不多的付费类AI应用(所有功能都需付费使用),不知是否能打破C端应用商业化难题。
5、传统App在AI转型/升级发展上,呈“哑铃型”结构:100万-1000万规模插件占比达88%;与原生App一致,头部亿级应用存在孵化挑战
6、插件形态的AI应用,本身自带主App规模效应,因此,绝大部分AI插件都处于流量上升期
7、部分插件的流量增长来自其入口的调整(位置变化/入口数量增加),如QQ浏览器-Qbot,京东-京东京言
此外,3家银行的AI应用也跻身Top10,可见银行业也在加速AI化转型进度。
8、 QQ浏览器从原先站内1个AI入口增加至3个入口,京东增加至2个,同时入口较先前更显性化;此外,QQ浏览器的AI产品从“AI助手”更名为“Qbot”
类似AI产品更名的现象近期不在少数,如支付宝将“AI健康管家”更名为“AQ”;如果说调整位置,增加入口是为了快速获取用户,那么产品更名则是为了最快速、最直接地加深用户对产品的认知。
9、PC端网页发展与原生App相似,呈金字塔结构:近八成应用规模停留在50万以下;AI对网站价值的释放,还需找到企业服务场景突破规模瓶颈
10、 千万以上量级网页应用出现“一超多强”格局,除DeepSeek外,绝大部分应用来自百度、腾讯、抖音旗下
早期百度在PC端搜索的优势如今体现在其AI工具上,如百度AI助手,百度文库、百度翻译。
11、50-1000万量级的应用中,以天工环比增速最快,其次是腾讯ima;两者近期所做的产品迭代,无一例外遵循了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
此外,ima与微信、腾讯文档等生态内产品的无缝衔接,则是规模增长加速器。
三、社交元素为AI创作赛道构建路径闭环,用户对AI图像处理以专业性、功能完整性为第一考量
1、一季度热门的AI搜索赛道目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企业级服务(服务顾问、创作设计)和场景化工具(图像处理、语言翻译)是当前增长主航道
QuestMobile数据显示,AI服务顾问赛道主要由京东-京东京言带动(36.4%);AI创作设计赛道,由即梦AI带动(30.4%);美图秀秀-AI修图与搜狗输入法-AI皮肤则共同推动了AI图像处理赛道的增长。
2、 创作设计赛道增长前十仍以网页端应用为主导,抖音旗下即梦AI两端应用纷纷上榜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AI漫画推文以59%环比增速位居第一,即梦AI-App以30.4%环比增速紧随其后,创客贴AI排名第三,环比增速23.9%。
3、即梦AI在App端的设计充分调用了抖音生态资源(创作的内容可通过平台分发),在内容创作的基础上叠加了社交属性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即梦AI App对短视频行业的活跃渗透率高达99.2%,也印证即梦AI App用户兼具内容创作与社交互动的双端需求。
4、 图像处理赛道以移动端应用为绝对主导,尤其是场景嵌入式插件形态;上榜应用多来自专业图像处理工具,如美图秀秀、美图设计室、美颜相机等
这一现象意味着与用户而言,该赛道内,功能性、专业性为第一考量。
5、 从使用次数来看,原生App较插件应用更受用户青睐,背后逻辑与用户对功能的追求一致:原生App具备更完整、更深度的使用场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移动端图像处理赛道月人均使用次数为11.6次,星绘、炫图AI、星流均超出平均水平,使用次数分别为27.7次、17.2次和16.6次。
6、 作为AI图像处理赛道的两个头部应用,美图秀秀的AI场景强调“工具专业化+场景全覆盖”,抖音旗下星绘则以“生成-分发-传播”形成闭环,属于流程重构典型代表
四、抖音集团以娱乐+内容争夺用户时长,腾讯集团以社交+办公强化生态粘性
1、TOP30应用中,73%来自互联网企业,四大集团占据强势地位, 背后与集团的技术积累+场景优势+流量加持密不可分
2、四大互联网集团在AI布局上各有侧重,百度技术中心化,阿里电商中心化,抖音内容中心化,腾讯社交中心化;其中腾讯和抖音更聚焦重塑泛生活及娱乐体验
3、抖音集团在AI布局上将应用与内容创作强绑定,通过娱乐基因驱动用户互动,强化内容生态的用户粘性,本质是通过AI技术强化内容生态的“护城河”
4、 2025年5月,抖音集团移动端AI应用Token消耗量过40万亿,原生App的消耗是插件(In App AI) 的3.7倍
5、抖音旗下AI应用月活呈现明显的“头部集中、赛道分化”特征,TOP5被搜索类应用占据,均为插件形态,依托抖音/今日头条流量优势快速获客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AI搜-抖音(插件)以2.07亿月活居首,豆包(原生App)以1.31亿位列第二。
6、豆包PC端活跃用户周间重合度低、用户粘性不足,办公场景的渗透有提升空间;同时,抖音系在移动端的规模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PC端生产力工具的价值,协同潜力有待释放
7、 腾讯集团以“超级App内AI插件化渗透”为核心战略,同时,通过腾讯会议AI助手对接企业微信客户,实现B2B2C联动
8、 2025年5月,腾讯集团移动端插件形态(In App AI)的Token消耗量近10万亿,原生App端Token消耗量3万亿
9、借助超级App“资源”,微信的AI搜索以1.6亿月活断层领跑,腾讯元宝凭借跨域协同优势,两端应用同时跻身TOP10
10、经历AI初期热度后,用户理性回调;腾讯元宝双端协同推进,PC端依托腾讯办公生态(文档/会议)深度集成实现增长,移动端借力微信入口,共同覆盖全工作流需求
五、AI应用生态发展洞察榜单
1、AI原生APP用户规模增长TOP榜
2、 AI应用插件用户规模增长TOP榜
3、AI PC端网页用户规模增长TOP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QuestMobile”,作者:Mr.QM,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