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智能化研发人事确立,前大卓二号位离职|36氪独家
5月30日,奇瑞集团发布公告,表示要将旗下子公司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下设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数字架构等业务模块。
36氪汽车了解到,智能化中心成立后,由邬学斌担任一号位人物,负责奇瑞智能化业务整体方向上的把关;二号位人物谢保军负责实际运营。
而前大卓智能二号位人物张晓洪现已离职。在奇瑞智能化中心刚成立时,张晓洪一度被传,将主导智能化中心体系下的辅助驾驶研发工作。
36氪汽车向奇瑞集团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没有回应
此前,邬学斌是奇瑞集团副总经理,兼奇瑞旗下子公司雄狮科技的CEO,领导着奇瑞集团智能座舱的研发工作。
谢保军则是去年10月加入大卓智能的极氪系高管,曾在极氪任副总裁,负责极氪电子电气架构相关业务。
而已离开奇瑞集团的张晓洪,曾是前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2021年加入蔚来,去年作为奇瑞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负责人,出任大卓智能COO,直接向奇瑞研发总院汇报。
在奇瑞集团智能化业务整合之前,奇瑞集团既有研发智能座舱的雄狮科技,又有自研辅助驾驶的大卓智能,此外还有相当庞大的辅助驾驶供应商矩阵。由此带来的是重复的研发投入,以及迟滞的研发进展。
于是,在比亚迪将高阶辅助驾驶下放到10万元以下车型,吉利集团发布千里皓瀚架构之后,奇瑞集团也开始对智能化业务挥刀。
繁杂的智能化业务
在“奇瑞智能化中心”成立之前,奇瑞集团的智能化研发工作,分属于不同的公司主体,且由于奇瑞集团CTO高新华,难以同时兼顾整车与智能化,因而奇瑞智能化研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缺少整体的规划与布局。
其中,奇瑞智能座舱的研发工作,由2014年成立的子公司雄狮科技主导,邬学斌是雄狮科技CEO。
而在辅助驾驶领域,奇瑞一方面成立了自己的辅助驾驶团队大卓智能,另一方面,又引入庞大的供应商矩阵。
大卓智能是2023年成立的奇瑞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这家公司60%的股份,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0%,大卓智能CEO谷俊丽名下企业持股20%。
在技术路线上,大卓智能此前对外宣称,采用的是端到端技术。
除了成立大卓押宝自研,奇瑞的辅助驾驶供应商阵容也相当复杂。
截至目前,奇瑞辅助驾驶供应商主要有轻舟智航、鉴智科技、华为、Momenta、博世+文远知行、地平线、卓驭科技等。
奇瑞与轻舟智航合作研发的城市NOA,是奇瑞智能化中心成立后的关键项目,此前奇瑞与立讯精密共同为轻舟智航注入了1亿美元资金。
奇瑞与轻舟的合作,将基于算力约200TOPS的英伟达Orin-Y、地平线J6E、J6M平台,采用轻舟智航的算法,由原大卓智能的团队与轻舟智航联合共创。
鉴智科技基于地平线J6E、J6M平台,为奇瑞打造高速NOA方案。这是大卓智能未竟的工作。
36氪汽车了解到,大卓智能最后的赌注,押在基于地平线J6E芯片,实现高速NOA的量产交付。这套方案,采用的是大卓自己的障碍物检测技术,商汤科技的车道线感知技术。
然而,在离计划的量产时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大卓团队被整合,大卓没完成的任务,被交给了鉴智。
据36氪汽车了解,奇瑞在大卓智能上投入了约5亿元,从投入产出来看,大卓的成果已算高效,因而不少大卓成员至今不能理解,为何奇瑞突然要整合大卓。
华为与奇瑞的合作,采用华为的软件与硬件,二者合作的车型,除了智界外,还有捷途、星途星纪元旗下车型。
Momenta与奇瑞的合作,主要围绕高阶智驾。其中一个项目基于高通8620平台打造,现已实现了高速NOA的上车;另一个项目基于英伟达Orin-Y平台,也即将实现量产。
博世与文远知行联合打造的城市NOA方案,搭载两颗英伟达的Orin-X芯片,已在星际元ES与星际元ET上量产。今后,博世与文远知行还将基于Orin-Y平台,为奇瑞出海车型提供辅助驾驶方案。
地平线将基于旗下J6p芯片和自身算法,在奇瑞的车型上率先量产城市NOA。
至于卓驭科技,它并未进入奇瑞体系,而是被搭载在iCAR车型上。
辅助驾驶供应商矩阵如此庞大,势必会推高成本,辅助驾驶上车的效率也难以保障。
但如今奇瑞既然已将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的智能化业务,整合入“奇瑞智能化中心”,并任命邬学斌与谢保军主导,可见奇瑞已意识到智能化研发团队分散,且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的弊端。未来,不排除奇瑞智能化中心,有精简辅助驾驶供应商矩阵的可能。
不止奇瑞在整合
奇瑞智能化业务的整合,是汽车行业整合趋势的一个缩影。
比如另一家老牌传统车企吉利集团。
自去年发布《台州宣言》后,吉利集团先是将极氪与领克两大品牌整合,今年又筹划将极氪科技集团整合入吉利集团。
今年4月底,极氪与吉利智能座舱团队的整合公告已发布,合并后的智能座舱团队,将由新任吉利集团首席座舱科学家姜军担任一号位。但目前,极氪仍在使用ZEEKR AI OS座舱系统,吉利集团的其余品牌皆搭载Flyme Auto座舱系统。
二者智能驾驶团队的整合也开始进行。36氪汽车从吉利人士处了解到,两大集团智能驾驶产品方案已开始对接,而原先各自的产品方案是相互独立的。
再比如比亚迪。
去年,比亚迪在辅助驾驶领进行了一轮整合,将面向高阶辅助驾驶的天璇团队,整合入面向中低阶方案的天狼团队。今年以来,比亚迪又将座舱部门的2000余人合并入天狼团队。
自此,比亚迪第五事业部前软件中心总监李锋,负责比亚迪智能化相关的所有自研软件业务;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智驾中心负责人韩冰则管理硬件、底层软件等业务。
与奇瑞同为国企的上汽集团今年也在激烈整合。
新任上汽总裁贾健旭上台后,不仅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业务整合为"大乘用车板块",并将上汽子公司华域汽车旗下的多个零部件公司,整合入新的智能底盘公司。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背景下,整合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奇瑞集团成立智能化中心的逻辑也正在于此。
但问题在于,眼下奇瑞辅助驾驶供应商的阵容如此强大,而大卓智能,这支奇瑞集团唯一的辅助驾驶自研团队又被整合,这将给奇瑞智能化今后的发展,带来何种影响,似乎还很难说。而在今年这个奇瑞IPO的关键之年,奇瑞能否兑现“奇瑞智能化不客气”的诺言,或将成为左右奇瑞IPO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