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动亚洲发往欧洲的集装箱运量创新高
1~3月亚洲发往欧洲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7%。占运输量近8成的大中华地区发送量大幅增长11.2%。日本海事中心统计的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实际数据(1~2月累计)显示,“电气设备、AV设备等”同比增长30.8%,“机械类”增长29.2%……
日本海事中心(位于东京千代田区)汇总的1~3月亚洲发往欧洲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7%,达到447万1476个标准箱(按20英尺集装箱换算)。受中国发送的货物数量增加拉动,作为1~3月运输量创出历史新高。
占运输量近8成的大中华地区发送量(中国大陆和香港合计)大幅增长11.2%。该中心统计的欧盟(EU)从中国进口的实际数据(1~2月累计)显示,“电气设备、AV设备等”同比增长30.8%,“机械类”增长29.2%,主要商品的运输状况强劲。
包括日本等在内的东北亚地区的发送量1~3月同比减少4.1%。东南亚增长5.4%。
按目的地来看,主要港口较多且占卸货量6成的发往北欧的集装箱增长6.5%。发往西地中海的增长13.2%,发往东地中海的增长11.4%。
从亚洲发往欧洲的集装箱运费同期出现下降。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上海发往欧洲的运费从2024年12月底至2025年3月底下降56%。原因是随着大型新造船只被投入欧洲航线,集装箱运输出现供过于求。
中美关税战争的影响也可能波及到发往欧洲的运输量和运费。也有看法认为,“中国企业为弥补在美国的销售放缓,力争扩大在欧洲的销路,但对欧洲经济的冲击令人担忧,消费意愿能否持续尚不明朗”(日本海事中心)。
从欧洲发往亚洲的运输量1~3月同比减少6.0%,降至150万1234个。全月的运输量到3月为止连续7个月低于上年同月。中国房地产需求下降,木材等的运输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