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轻量化技术如何赋能交通装备与低空经济?
从已经参与配送快递、外卖的无人机,到未来可用于城市通勤的空中汽车,“低空经济”正在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之后的又一热门产业。
什么是“低空经济”?多份地方政策文件中指出,它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包括低空场景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环节。
事实上,低空经济的兴起源于现实社会的需求。随着路面交通越来越拥挤,未来的出行方式将不可避免地从地面延伸到低空空域,从平面路网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这一趋势不仅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为了加速实现从地面到低空、从平面到三维的交通变革,产业对飞行器制造提出了高要求,尤其是材料工艺,正朝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突出,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和耐高低温等特性,作为飞行器轻量化的关键材料,在航空航天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每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背后,都离不开新材料、新技术、新场景的突破。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低空经济这一有望变革人类出行方式的新兴产业?碳纤维轻量化技术又是如何赋能交通装备与低空经济的?
8月7日,由科大硅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科大硅谷全球校友事务部、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办,36氪安徽协办的科大硅谷大讲堂第十五期将在合肥高新区中国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3号研发楼501报告厅开讲。
现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清华长三角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荣毅超将以“碳纤维轻量化技术赋能交通装备与低空经济”为主题,带来有关前沿技术与产业趋势的精彩分享。
荣毅超院士曾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中航工业基础院董事长兼分党组书记,实现了中国空空导弹从第三代向第四代重大跨越,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并长期耕耘于制导武器系统、新材料、新材料轻量化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重大工程管理和实施。
近年来,荣毅超院士围绕当前无人机产业发展趋势,明确表示要抢抓低空经济的机遇,创新发展航空新材料、汽车轻量化技术、智能无人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助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而拉长时间维度去看,为了抢抓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国内各省市也纷纷出钱、出地、出政策,争做“天空之城”。其中,安徽明确提出到2027年,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低空经济规模将力争达到800亿元。这一目标的设定,正与荣院士所倡导的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理念不谋而合。
不可忽视的是,发展低空经济绝非一件易事,从制造技术的突破、设施场景的搭建到低空飞行安全的保障,都还需要长期、深入地研究与探索。对于处在政策与市场关注焦点的低空经济,荣毅超院士有怎样独到的见解?在低空经济领域,他还将分享哪些技术上的实战经验与前沿的行业洞察?
如果你也对低空经济充满兴趣,想了解前沿技术,展望未来趋势,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加科大硅谷大讲堂第十五期活动,一起加入这场对天空的探索之旅。
欢迎扫码报名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wangshu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