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红的菏泽,看网红城市进化三部曲
长沙五一商圈
文|小氪
这两年的网红城市有点扎堆了。
榕江村超、淄博烧烤、天水麻辣汤、开封“王婆”……一波接一波地霸占了手机屏幕。如今,山东菏泽又迎来一场流量“狂欢”。
与长沙、重庆、成都这些老牌网红城市相比,新出圈的网红城市明显小众化。
这些网红城市变迁的背后,有何决定性的影响因素?透过这波小众网红城市爆红的因素,或许可以找到长沙走向“长红”的内核所在。
一、网红城市的进化三部曲
因为网络主播郭有才在菏泽南站直播爆红,这个早已停运的车站瞬间成为网络顶流,各路主播纷至沓来。
网红城市的诞生,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化。梳理一下近20年来网红城市的变迁史,可以找到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即与信息传播的方式密切相关。呈现出从最初的非主流城市,到新一线大城市,再到小城出圈的“三部曲”发展历程。
在PC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博客最为盛行的那些年,以图文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渠道在品牌营销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也让一些此前并不十分红火的“小众城市”迎来高光时刻。比如凤凰、丽江、大理、厦门。这些城市以其小资气质、有别于大都市的生活方式,迅速成为一代文艺青年的诗与远方,成了PC时代的文艺地标。
凤凰古城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短视频成为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窗口,新一代网红城市也应运而生。这一次,长沙、西安、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成为短视频流量的第一波受益者。
得益于短视频平台,橘子洲烟花、湘江两岸灯光秀、一众新消费品牌,共同造就了长沙“浪漫之都”的网红标签;悠闲自在的茶馆,多元而包容的时尚街圈,营造出成都舒适安逸的氛围;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传播了西安古都的时尚气息;3D街景,穿楼而过的城铁,热门景点洪崖洞,给重庆平添了几分魔幻色彩。
与以往的文艺地标不同,长沙这些新一线大城市,原本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拥有着享誉四方的美食特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城市漫游”时代对游玩的多重需求,于是常年“霸榜”各类旅游榜单,成为当下旅游市场真正的“顶流”。
而到了2023年,网红城市的版图有了新的戏剧性变化,一众小城市不断破圈。一首歌、一部剧、一顿烧烤,甚至一个人,就能带火一座城。比如湖南隆回,广东江门,山东淄博,以及如今的山东菏泽、新疆阿勒泰。
广东江门,跟着刑侦剧《狂飙》而火。淄博,则因烧烤而被人戏称为“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五国攻齐”。与此同时,养在深闺的贵州榕江,也凭借原汁原味的村BA和村超,声名鹊起,成为小众网红城市中的最大赢家。
这些小城,在资源禀赋上远逊于那些新一线城市,但凭借朴实无华的素颜,触动人心的特殊事件,反而让年轻一代来这里与生活同频共振,收获满满的情绪价值。
二、情感连接:长沙“长红”的内核
从上述网红城市变迁的历程来看,游客对网红城市的追求已从社会、文化体验转向情感体验,期待从人际交流与人城互动中获取独特感情,越来越多的游客爱好寻找并聚集于带有对话性质的目的地。
当下的旅游市场,随着“城市漫游”时代的到来,不再是过去的游山玩水,而是更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城市旅游,已经从拼“颜值”进入拼“生活”阶段。
因此,聚焦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才能真正触及网红城市的传播核心。接近大众的亲切感和代表真实生活的感染力成为城市引流的支撑点。前述一众小城的火爆出圈,正是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点燃网民情绪价值的同时,也带火了一座城。
龙年春晚分会场:长沙三馆一厅
因情感共鸣而火爆出圈的路径清晰可见。比如郭有才因为翻唱一首老歌《诺言》突然爆火,他“白天是梦想、晚上是生活”的身世很快被广为传播。再如淄博火爆的源头,也是情感共享,淄博市在疫情期间为隔离的大学生免费提供烧烤,这推动了大学生的情感反哺,进而吸引千万游客进“淄”赶“烤”,城市、情感、社会行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城市、情感、社会行动三方融合方面,在“人间烟火”的真实生活感染力方面,长沙无疑是优等生。
长沙的网红元素,原本就多是自发生长出来的,而非政府主导的政绩工程。这种来自市井的烟火气,自带传播属性,给人以天然的亲近感,成为流量引爆的关键。
这些年,长沙被冠以网红城市的称号,给外地人的最大印象,是懂营销、会“来事”,似乎是随时随地都能玩转网红IP,产生了一系列现象级的传播案例。
城市空间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媒介化转型,它不再是孤立的承载物,而是作为媒介建构出意义,链接了情感,塑造出文化认同。长沙这座城市各处角落都装满了可供传播的元素。就如湘江东岸杜甫江阁附近的一块路牌,“想你的风吹到了长沙”,成了火遍全网的网红打卡点。受它的影响,全国各地纷纷效仿。
在谈及长沙自带传播基因时,小红书湖南市场负责人唐丽莎曾表示,“作为一个以分享和发现生活方式为主的社交平台,我们乐意于挖掘并创造有关城市的美好话题。在小红书的热门城市搜索榜里,星城长沙多月排名第一位,目前已经拥有了超过 700万的笔记内容,发布用户的年龄层集中在 22-28岁。这就说明,长沙是现在年轻人的心中所想,心之所向。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来到长沙,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长沙。”
长沙一方面抓住了年轻人热爱分享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也住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流量风口。层出不穷的创意营销引爆了年轻人的朋友圈。
此外,作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广电湘军培育也了一个懂传播、会营销的人才群体。这个群体在新媒体营销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比如抖音美妆类的MCN排名,经常会出现前十榜单的一半机构来自湖南。这些发达的传媒机构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长沙网红城市形象的形成来看,如今城市形象的打造已从单方面的形象展示走向共同形象的建构,网民在参与建构的过程中获得了共通的意义空间,使人与城完成一场双向奔赴。
当今社会的交往,已由信息交往转向情感交往。各大网红城市的出圈,正在于给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情感链接。而要提供情感价值,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长沙网红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能走向“长红”的内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