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集团研究院总经理徐樊磊:楼宇科技的核心依旧是“数字化”丨美的TRUE大会
1月11日,第三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序幕。
科技改变千行万物,楼宇自然也不例外。伴随着新的科技浪潮迭起,一场围绕楼宇科技的全新变革画卷已然呈现在所有人眼前。这其中,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黑科技以外,更有着其背后的宏大构图——围绕绿色、共生的低碳与可持续愿景,这也成为了本次大会的核心主旨。那么这次变革将会呈现何种趋势,又将行至何处?
为此,本届大会以“绿色·共生·TRUE见进化”为主题,围绕“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三个维度,勾勒出数智建筑新形态,大会分为1场峰会主论坛,7场平行分论坛、4场专业交流会议以及1场年度重磅新品发布会,现场聚集了众多业内大咖、学者,共同探讨这场科技为楼宇掀起的全新变革。
在黑科技分论坛中,艾瑞集团研究院总经理徐樊磊带来了“与时俱进,激发楼宇产业变革驱动力”的主题分享,他认为,真正广义核心的楼宇数字化的未来,一定是从一开始的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全流程的楼宇生态,以满足要素更好的匹配。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36氪编辑:
今天我的分享这三个部分,主要还是科技+楼宇,软硬件是如何赋能我们现在楼宇科技的,现在的进展,包括我们对于未来科技的展望。
先说第一个部分,科技赋能楼宇或者楼宇智慧化。在这个主题之下我想探讨两个话题,第一个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探讨楼宇+科技这个话题,第二所谓楼宇+科技主题之下它的内涵含义到底是什么。
先看一下楼宇科技,今天的主题是黑科技。不知道大家对于黑科技的定义是什么,可能是AI,可能是一些偏硬件的,比如芯片,包括脑机,量子计算等等,过去几年大家如果关注科技行业和新经济的话,听到了很多的名词,大数据、AI、大模型、AIGC、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等,但反过来看的话,无论是一些新的概念、旧的概念,其实都会回归到一个主题,一个相对没有那么新的名词叫“数字化”。
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关注数字化?四五年前,或者更久以前,大家都在讨论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在讨论这个话题,因为数字化成为了共识。很多的行业在数字化之后发生了迭代,包括上半年的爆火的淄博,以及下半年的哈尔滨,在过去信息传播没有那么剧烈的时候,没有抖音,没有小红书是不可能造成这种爆炸式的影响的。
当然还有很多产业。比如以前打车很不方便,现在拿起手机就可以叫车,还可以选不同的车型,看到驾驶员的情况,这些在过去没有数字化的加持是不存在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数字化原生的产业,比如IT产业、互联网产业成为了非常大的增量的产业。
但是,产业界下一步的重点或者更大的增量在哪?并不是这些数字原生的产业,而是各个产业加上数字化之后所带来的新模式和它所产生的增量。
这个怎么去理解?一是如果不进行或者完全抗拒数字化,那么你有可能被一些以前没有重视的对手冲击掉,比如很多的汽车企业现在还在讨论新能源要不要去做,然后发现很多汽车企业发布会在讲用软件定义汽车了,这种情况下,在各个赛道都是存在的。
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数字化给各个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更大的机会,并不仅仅在于以往的降本增效这四个字,更重点的是可能带来非常大的模式创新机会,因为我们过去服务半径或者服务客户是有限的,一百个销售就服务一万个客户,有了线上能力之后,通过云的形式,有可能产品上线第二个月就可以有两百万客户,现阶段这种爆炸性的影响带来的交付半径、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的拓展,我们认为是下阶段所有领域都要谈数字化的大背景。
具体到不同行业的数字化的情况,各个领域里面,除了互联网本身,在比如金融、零售,包括互联网在内,它的数字化应用,还有很多数字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一开始都会走向金融、零售、互联网,为什么?因为它数据准备的标准度很高,所以说用户对于数据反馈的效果也是非常强的,过往很多数字化重点都在这三个领域。以及他们为代表的很多TO C领域,但是现阶段,数字化也在进入比如制造、医疗、能源,但相对上述的领域会慢一些,因为它的数据非常杂乱,它对数据的反馈不够强,因为它会涉及到非常多的硬件,硬件本身是不是智能化的,都是不统一的。
另外我看到偏后面的比如说整个的交通、安防或者楼宇,它属于我们所定义的政府公共事业。它渗透了更多的这种边缘或者端的设备,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看到,除了一些通用的技术在过去各个行业都会用比如有个大数据分析,你用了AI,你上云,你上5G传感器等等,对于IOT包括物联网的应用来讲,我们看到偏政府公共事业会有更多的未知的需求,所以管理的场景会更加的杂乱,更加的大。所以公共领域我们给到的观点是他会需要以及下一步应该关注更广泛的技术应用,而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几个热门的技术领域。
另外在楼宇+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政策的引导,从实际业务落地来讲,数字化园区的建设核心就是信息化,搭建数字化平台。但现在更多的引导向绿色、环保,要在一开始考虑它的耗能监测,去考虑端的配备,要具备很强的IOT的能力。从具体我们收集的招标的一些信息也能看到,这个趋势很明显,以前园区的建设招标大头依然是建设,施工包括规划、设计等等,但是近年来,偏平台设计和运维管理的比重已经上升了许多,未来几年,我们认为有可能它的比例会再往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楼宇包括整个园区的数字化发展方向。
因此也可以看出,过往楼宇领域的硬件也得到了很大升级。比如说办公场所里,摄像头,卫生间里的智能马桶,很多的巡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等,但是能源领域,在深圳我们去过的几个楼可以看到,整个楼一开始就采用的是太阳能或者风能能源,包括草坪的喷洒等等,这些硬件的升级其实只是楼宇数字化或者楼宇科技的一个底层。
像所有的涉及大量这种设备和端的场景一样,基本上都有三个要素,比如智能制造,首先我的制造设备,很多生产环节里面要足够获取数据的端和设备,数据可以反馈。我需要将这些数据及时传播和互联,需要有个平台打破数据孤岛问题,比如现在非常火的车联网也是类似的,车路协同,路上有端,车上有端,数据进行传输、计算,以及管理。整个楼宇科技里面也是类似的,比如刚才提到的这些端,当然是它的前提是数据还需要低延时和敏捷传播,有一个控制平台,有一个控制的能力,让它进行更好的管理。
跟其他的场景来比较的话,楼宇在过去几年有个大的主题叫绿色,除了这三个要素之外还要关注它的绿色环保。
除了硬件升级之外,过去几年也看到了很强的软件的升级。楼宇所面临的用户的特点是,住户商户非常多,而且是动态的,就算企业里面它的用户和员工也是会变的,运营资源非常复杂,软硬件资源变化问题是一开始就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帮它做数字化。这里提出我们一直在说数字化这个阶段重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屏蔽复杂性,保持多样性。
国内大部分的数字化厂商,无论解决方案还是产品的,在早期都关注屏蔽复杂性,我给你推出一个解决方案,你去把你的接口接进来,按照它进行搭建,就能获得很好的需求。但是实际上应用里面一定要保持需求的多样性,需求永远是多样的,不可能长期发展里面一定是配合你产品的节奏。所以这个过程当中会看见软件做了很多,包括云的能力,可以通过云可以获得水平弹性的资源能力,可以获得更敏捷的资源调用能力,包括大数据的分析,实现整个要素的可视、可控、可管。
最后在整个楼宇+科技的过程当中,我们去展望我们所说的楼宇科技,回答一开始说的第二个问题,楼宇科技到底会是什么?这个里面我们想说两个点,第一个其实我们也很难去真正定义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的楼宇+科技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类型,会看到那么多的技术在整个的过程当中进行加持和赋能,这些技术本身也会进行迭代,甚至出现更多的我们现在没有关注或者定义的技术,数字加持一定是整个未来楼宇科技的大前提。
第二,以往大家对于楼宇科技,甚至我们以前研究的时候跟大家聊过我做楼宇科技的项目,项目是什么,帮助它搭建5G系统,全楼的WIFI,如果他有一个针对能源或者电量可视化大屏,他认知就是狭义里面非常标准的数字化建设。但是我们认为,真正广义核心的楼宇数字化的未来一定是从一开始的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全流程的楼宇生态,以满足要素更好的匹配。
具体看一下楼宇数字化以及楼宇科技如何实现,今天我们想讲的是软件、硬件互相成就,刚才讲了硬件或者软件的内容。具像的话,有那么多的硬件和场景,比如说在整个的楼里面我会有这么多的人,有这么多的房间,房间里面有灯,有摄像头,有话筒等等,那么底层肯定是智能硬件,当然这些硬件最好是能够有数据及时反馈和应用能力,能够进行数据获取和命令的发送以及他们路径的实施。
另外一层就是相对比较薄或者功能,比较专一的或者说专门去控制的智能硬件,就是控制对硬件的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管理系统。但是如果只是做到了硬件管理,我们认为现阶段肯定不够,需要更强的综合管理平台连接人,连接其他的软件,因为大家在生产生活过程当中,我的手机有APP,有企业微信、钉钉,整个企业运营当中有各种系统,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你的用户需要跟这些系统打通。所以延展到整个软件对于楼宇的搭建或者楼宇科技的搭建的重要性。
软件的系统有很多,比如AI、大数据,也有低代码。以低代码举例,软件在一定情况下支撑楼宇全场景的绿色发展。这几层大家应该在看很多报告和一些文章的时候经常看到,基本上都是底层偏基础硬件,可能有一个中间层、管理层或者平台层的概念,上面是应用层。它的设备层有可能非常杂乱以及非常动态的,所以相较于建立的中层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过程当中需要非常敏捷,它需要去非常方便的开发出不同灵活度的系统,能够让它整个的中间层去对应下面不断变化以及多样的设备整个控制概念。所以低代码特征是可视化,你不是一个编码者,你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你是怎么去操作你的软件的,也可以在过程当中非常快速、敏捷地搭建你所需要的软件系统。
放到具体场景里面,比如建筑场景,计算是楼宇的基础,建筑设备是需要统一管理的,包括要面对不同的楼宇管理者,一些员工,还有一些访客,包括今天会议的参会人员,我们从全球包括全国各地过来的。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去发挥要集成原有下面的IT系统,包括一些边缘端设备,以及移动端的应用、PC端的应用,一些大屏等等,对于这种开发需要非常清晰,非常敏捷,非常低成本的特征才可以让整个运营管理能够更加的智能和自动化。
另外我们提到了绿色,能源的需求是生产、传输、运输的整个链路,需要被监测、管理,延展开来,设备一旦出现问题,需要非常及时的进行提示,这就是它的需求。因为能源采集系统非常杂乱,低代码可以针对不同的电、水等等,搭建相应的管理平台,基于他的需求搭建可视化,预警能力,因为他的值可能一直变。
之后是低碳,这个并不矛盾,因为低碳更多的核心聚焦关注排放核算以及精准,需要掌握周期性的测算。方案阶段有些低代码可以进行组件包括可视化的分析模块,快速进行高效核算,这个很多场景里面得到很多应用。
最后,我们认为下一步我们对于技术加持下的楼宇科技升级的展望。第一个肯定是AIGC,相信这两天在整个论坛里面,这个词包括大模型出现的频次会非常非常高。过去AI对于楼宇的加持已经很强了,比如说像人脸识别,大家习以为常,包括人流监测等等,下一阶段为什么认为AIGC会重塑整个楼宇科技包括大家非常关注,它难道只是一个内容生成的技术吗?它生成视频、图片,跟楼宇有什么关系?但是核心的是通过生成和交互,会改变人和机器,以及机器之间发命令的交互情况,因为过去楼宇科技发展很大的阻碍因素是怎么对机器发名林,只能非常明确的编程,这个阶段我们认为交互形式可能对于下一个阶段楼宇+科技、楼宇数字化带来很大的改变。
第二个点是硬件升级,现在一些芯片、机器人有非常多的应用,包括很多国际友人对楼宇里面的送菜机器人会感兴趣,拍照,但是我们是习以为常,我们认为下个阶段需要关注三个方向,一个是感知技术,更加高精度的信息采集、处理与交换,第二个是通信技术的一些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来自于低延时的数据快速传播以及大通量的传输,以及边缘计算,最后一个就是智能交互,很多嘉宾都会讲AI的内容,这一块我不赘述。
另外一个是解决方案,在楼宇+科技里其实都是解决一个场景的,最早解决楼宇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楼宇已经有了之后,我给你做个解决方案,解决你的环保的问题,解决你电梯控制问题,解决你资产管理的问题,现阶段我们看到比较好的已经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我可以帮你把想到的以及没想到的都搭成数字化平台,让数据汇总起来和管理。但是这就是最佳解决方案了吗?依然不是,它依然是个项目,虽然你提供的是产品,跟你楼宇本身建设来讲依然是一个项目,真正楼宇科技应该是一站式的管理,从一开始楼宇建设就是数字原生的概念,我们看到比较新的楼,园区,已经开始实践这个理念了,所以解决方案变迁的核心的问题是从我们的建设到未来整个的从产品到服务。
最后一点是合规的问题,合规当然提到大数据,提到数据和技术的发展。因为楼宇信息量是爆炸式的,数字化建设的端,机器人、摄像头,产生了那么多数据,跟所有的数据合规来讲,核心还是政府颁布法规,进行协会的合规认证。但是这种数据的合规基本上一直是个攻防的过程,不能指望别人攻不进来,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参与者和玩家还是要自己做好一些数据的隔离和数据的保护,包括物理层面的隔离,包括整个数据库的隔离,以及保护好整个用户的隐私,在科技赋能楼宇过程中降低更少的代价。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