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型储能产业瞄准“新高地”

王晓鑫·2024年01月26日 21:38
到2025年,力争四川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200万千瓦时以上。

2023年,全国新型储能产业热度高涨,整体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投运规模增长,竞争加剧,价格下行,应用场景增多,产业规模扩大。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可以改变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运营方式,提高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投运规模21.5GW/46.6GWh,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7.3GW/15.9GWh,新疆、内蒙、甘肃、贵州等省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能量规模名列前茅。

价格方面,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跌势,年终均价跌破10万元/吨,与最高60万元/吨时相比,价格降幅超过80%,以能量规模计算,国内电池系统、储能系统和EPC的招标量均远超去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市场虽热,但竞争也在加剧。

数据机构统计的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Top10省份中不包含四川,但是在2023年末,2024年初之际,四川省做出了事关“新型储能”的一系列动作,瞄准了“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的目标。

四川计划200万千瓦,成都担一半

2023年11月2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储能示范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落实新能源项目配储,对2023年7月20日后核准或备案的单独开发的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原则上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0%、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配置新型储能。同时,相关企业可以在省内异地采取建设、租赁等方式落实该要求。

政府网站通知截图

在这之前的10月,《成都市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方案以2023年、2024年、2025年为时间节点,确立了阶段性发展目标,明确2024年要全面解决电网“卡脖子”断面负荷缺口,到2025年将建成新型储能总装机100万千瓦以上。2023年12月印发的《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再次提到,推进新型储能接入虚拟电厂平台,重申“2025年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00万千瓦以上”。

通知文件截图

实际上,2022年的“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文件里就已经开始推动新型储能的示范推广。2022年末发布的《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中显示的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全省新型储能规模达到200万千瓦时以上。

对比来看,成都的2025“份额”要占到整个四川省的一半。不过,如今四川已经形成了以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眉山、甘孜、阿坝等协同发展的电池产业生态体系。

“储能产业新高地”怎么造

在相关企业项目的储备上,川内有天齐锂业、川能动力、雅化集团、钒钛股份等成熟的优秀企业,锂电、钠电、氢能、钒电的生产及储能项目均有布局。

只看近期消息,2023年12月,四川省首个配备储能系统的光伏项目——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祝桑乡的华电新能雅江红星Ⅰ期5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投产发电,可直接对应到上文提到的电力项目配储要求。

12月末,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示范应用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16亿元,以独立储能电站形式,单独计量、接受电网调度。攀枝花市本就有着“钒钛之都”的美誉,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3%,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能够大力加持钒电池储能项目建设,开辟产业新赛道。

“钒钛之都”攀枝花致力于成为“中国钒电之都”;宜宾最近的大动作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集中签约35个项目,宣称“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

2024年1月10日,宜宾市集中签约中车时代电动、大唐四川等项目35个,总投资132亿元,涵盖锂电、全钒液流、压缩空气等多种技术路线,储能PACK、BMS电池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储能产业链核心环节。签约仪式上,又推出新型储能场景需求清单39个,承诺出台10条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据悉,宜宾已经规划建设了储能产业园,建立总规模超300亿元的基金群服务体系。

虽然从规划要求和项目建设两方面都可以看到四川“新型储能”正发展火热,但是从新型储能的行业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化学储能电站仅达到电站设计利用小时数的34%,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业内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新型储能市场机制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另有一种可能,是新能源发电端的增速赶不及储能的增速,新能源利用率高,电力直接被用掉了不需要存储。根据项目开工数据,未来川内大批新型储能项目交付,是否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锂、钠、氢、钒等新型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锌铁、铁铬)等新型储能路线如今都在发展之中,有观点认为这些不同的方式有优劣之分,例如“压缩空气优于锂电池”,而四川显然是锂离子电池产业更为聚集,究竟哪条路跑起来更顺畅,现阶段恐怕还没有定论,是将来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

2023年四川省新型储能产业现状及布局分析:(锂电、钠电、氢能、钒电)

 https://wap.seccw.com/Document/detail/id/21465.html

关于印发成都市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公开目录

 https://cdjx.chengdu.gov.cn/gkml/qtwj/1161314551803674624.shtml

四川省首个“光伏+储能”数智电站全容量投产

https://www.sohu.com/a/748123685_257321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http://fgw.sc.gov.cn/sfgw/c106095/2023/11/2/e28ee80243984e76862d97759a266cb4.shtml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行业资讯

http://www.cnesa.org/information/detail/?column_id=1&id=6130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希桦科技、行者AI、孟眸生物、野牛王、林炉科技等企业优势瞩目。

2024-01-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