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没百万后,这家公司决议解散
日前,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广州某公司因在化妆品包装上冒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义并进行销售,而被罚没款约106万。
众所周知,近年来知名大学“被联名”现象泛滥,监管、平台等层面也屡次对相关违规现象进行处罚、清退。此次有化妆品企业被罚没超百万,无疑是给行业人士敲响了“警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妄想“抄近道”,最终必将损害到自身利益。
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罚!
据信用中国(广东广州)官网公布的处罚信息显示,2022年6月22日,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人民政府移送的线索,发现广州有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容公司)涉嫌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化妆品违法行为,遂依法立案调查。
截自信用中国(广东广州)官网
经查,有容公司分别于2021年11月、2022年4月委托纯沅(佛山)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纯沅公司)生产了“臻颜滋养套盒(5件套)”化妆品共计6770盒,并以198元/套的价格出售,总货值金额134万余元。其中,有4670盒产品已销售完毕,获得销售收入92.5万元。
广州市白云区市监局查明,上述臻颜滋养套盒化妆品为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人系有容公司,实际生产企业则是纯沅公司。在该化妆品外包装上,正面显著位置标注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支持”、“专利号:ZL201110163192.4ZL2011010157776.0”的字样。但有容公司承认,上述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与中国科技大学并无任何关系,且无法提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意以其名义进行产品宣传的证明材料。
基于上述信息,广州市白云区市监局认定有容公司备案产品标签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支持”字样属于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但鉴于有容公司已取得上述专利所有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授权使用,最终广州市白云市监局对其作出了从轻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共计约106万元。
今日,青眼号外通过拼多多、淘宝平台检索发现,涉案产品仍在正常售卖中。其中,淘宝平台主要是两家分别名为“纯沅CHANGE’U”、“纯沅护肤品尊享店”的店铺正在售卖该套装产品,产品售价在760-1080元不等;拼多多平台则主要是一名为“纯沅护肤品店”的店铺在售卖相关产品,标示售价为655元/套。
截自淘宝(截图时间2023年12月4日)
涉事企业已决议解散!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企查查信息显示,有容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夏某明,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化妆品技术开发、化妆品及卫生用品批发、互联网商品零售等。在今年9月20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与该企业联系,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已将有容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0月18日,有容公司还被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4.2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眼号外发现,就在11月30日有容公司发布了债权人公告信息,表示公司因决议解散,拟向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同日,有容公司还备案成立了清算组,清算组负责人、成员即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夏某明。
截自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
而广州市白云区市监局对有容公司做出的处罚决定日期为2023年11月27日。也就是说,有容公司在被罚3天后,即决定解散公司并开始清算资产。
不过,据《公司法》相关规定显示,在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而青眼号外调查发现,在抖音平台中,有一名为“广州有容生物科技公司”的账号仍处于运营状态。在有容公司清算组成立当日(即11月30日)和12月2日,该账号还更新了两条产品推荐视频,并在相关视频中展现了“中叶双美·美集现”化妆品套盒。
截自抖音(截图时间2023年12月4日)
青眼号外通过中国商标网查询发现,中叶双美、美集现的第三类商标所有者均为有容公司。据相关视频描述,中叶双美·美集现定位为“涂抹式新医美抗衰”,声称“不用打针、不用动刀,每天只需在家涂抹3分钟,便可达到年轻3-5岁,甚至5-10岁的效果”,且“孕期哺乳期均可使用”。
此外,该套盒内有美集现玫瑰抗皱紧致精华液、美集现玫瑰发酵抗皱面霜两款产品,其声称产品成分包含“富勒烯【钻石级KS(抗衰)之王】”、透皮多肽【ym(医美)级别透皮肽】、多重安全高效美白成分等”,可“激发肌肤活力、年轻常态化逆龄生长”等。
据国家药监局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显示,上述两款产品的备案号分别为“粤G妆网备字2023366671”、“粤G妆网备字2023366672”,功效宣称为保湿、抗皱、紧致。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的相关规定,该抖音账号在进行普通化妆品产品宣称中,使用的“医美”、“孕期哺乳期均可使用”、“美白成分”等词汇或存在违规嫌疑。
针对公司决议解散的具体事由以及所宣传产品情况,青眼号外尝试联系有容公司了解详情,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打擦边球”的路行不通
在化妆品行业“产学研”合作盛行的当下,各大知名高校已然成了为企业产品研发实力做背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也有一批如有容公司一样的企业,未经同意便擅自将知名高校放在产品包装上,以扩大品牌声量、提高产品销量。
为规范化妆品市场宣称, 早在几年前,监管层面就屡有相关处罚爆出。比如2021年,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发布行政处罚决定,广州九口山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雨晓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因销售、生产产品标签标注有“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技术支持”字样的化妆品,但却无法提供中山大学同意以其名义进行产品宣传的证明材料,从而被处以相应的罚款措施。
除监管层面的处罚措施,更有名校亲自下场打假。就在去年“3·15”消费者维权日时,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官方微信对外表示,市面和部分电商平台上出现了不少使用“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等名称进行宣传的产品和店铺,涵盖防脱洗发水、面膜、美白产品等。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官网还发布了相关声明,曝光了“媛涵何首乌发根滋养露、精华套装”、“圣娜姿II防脱育发液”等18个冒用华南理工大学名义售卖的商品黑名单。
可喜的是,不同于过往海量的、动辄销量10万+件,且标识有“大学研制”等字样销售的产品链接。今日,青眼号外在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以“中山大学 化妆品”“大学 化妆品”“大学 美白化妆品”等关键词检索发现,现如今电商平台相关宣称的产品称得上“锐减”,且出现在搜索栏前列的产品销量大多集中在数百、几千件。可见,电商平台也对相关违规商家与产品进行了有力的清除。
截自抖音(截图时间2023年12月4日)
可以看到,通过监管层面、销售平台以及大学的多方位“打假”,“大学研制”化妆品泛滥现象已得到了一定的遏制。而此次有容公司从“蹭大学”被罚没款百万余元,到现如今公司决议解散,无疑是对行业的又一次警醒,忽视对产品研发创新的投入、对自有品牌形象的建设,只埋头走“蹭名牌”“打擦边球”的路,最终就是自取灭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眼号外”(ID:qingyanhw),作者:号外,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