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人原地被裁,亚马逊今日:打工人水深,AI机器人火热
亚马逊前几天宣布的「3万人血裁计划」,正式开刀了。
刚刚,1.4万名亚马逊员工被宣布没了工作,而另一边,公司正在开足马力部署AI和机器人上岗。
流程还没开始走,电脑账号直接锁死,很多人甚至还来不及备份自己的文件。
我立刻就失去了对所有东西的访问权限 :(
更狠的是见谁砍谁,管你业绩怎么样。
3年内从L4升到L6,本以为自己是高质量人类,这下看来我也只是个可被AI取代的螺丝钉……
离谱的是,消息一出,亚马逊股票当天立即上涨了1%。
部分老员工苦笑道:
如果裁员能继续推高股价,那我的股票收入就算是失业金了。
这边亚马逊估计更是开心坏了,不仅能少开一大笔工资,还有投资人送钱。
跟量子位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4万人被裁
10月28日,约1.4万名亚马逊员工在一封「致员工的信」中收到了噩耗。
亚马逊高级副总裁Beth Galetti在信中遗憾地宣布,亚马逊将启动新一轮裁员——在35万名公司全职员工中,约有4%的同事要准备收拾行李走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1.4万是净裁员人数——那些通过内部调岗成功「自救」的员工,并不算在内。
据悉,本轮裁员后,亚马逊会为大多数受影响员工提供为期90天的「复活赛」。
这段时间内,招聘团队会优先考虑内部候选人,尽量帮更多人留在公司体系内。
而对于没能重新上岸的员工,亚马逊也将提供过渡支持,包括遣散费、再就业辅导、以及医疗保险延续等补偿措施。
《商业内幕》的报道进一步揭开了这轮裁员的面纱。
在首批收到通知的7500名员工中,超过78%是L5到L7级别的经理,也就是从初级到高级的管理层。
更扎心的是,超过80%来自亚马逊的零售业务,涵盖在线商城、物流体系、生鲜杂货等核心部门。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亚马逊就已经悄悄冻结了部分零售业务的招聘预算,领导层强调要削减浪费,以腾出资金用于升级配送网络。
遭殃的不止是零售业务的同事,7月份,连最赚钱的云计算部门AWS也曾面临裁员风波。
外界普遍认为,亚马逊近期这一轮又一轮的「裁裁裁」,正是公司在降本增效道路上的重要发动机。
今年6月,亚马逊CEO Andy Jassy在官网明确发文强调,公司需要重新找回盈利能力。
未来几年,我们会使用AI来提高效率,这将减少我们公司的员工总数。
话虽如此,但还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亚马逊这几年确实被微软Azure和新贵CoreWeave打得丢盔卸甲,可再怎么卷,也不至于真到「养不起人」的地步吧……
新型的AI替代方式
事实上,今年亚马逊的业绩并不算差。
7月底,亚马逊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
虽然相比微软和谷歌,其云业务AWS的增速略显疲软,确实引发了一些投资者的担忧。
但在整体表现上,亚马逊依然全面超出华尔街预期:销售额同比增长13%,达到1677亿美元。
也正因如此,员工们才更觉得委屈:如果公司状况不好我可以理解,既然赚钱赚得挺香,为什么还要这么狠心?
对此,副总裁Beth Galetti在裁员通知中给出了官方解释:
有些人可能会问,公司业绩不错,为何还要裁员?需要记住的是,世界瞬息万变。AI是自互联网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为了更快驶向这片新蓝海,我们必须精简组织架构。
CEO Andy Jassy此前的说法则更为直接:
我们需要减少目前某些工作的人手,在另一些岗位上加人。
这么看来,亚马逊这轮裁员,与其说是为了「AI降本增效」,不如说是一场面向新方向的资源重组。
省下来的薪资开支,并不是为了短期止血,而是要重新分配到新的增长引擎——固定资产投入、研发支出……以确保亚马逊在下一阶段的竞争力。
目前,亚马逊公开的一大笔资本投入,正是押注在具身智能领域。
一年前,公司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初创公司Covariant的核心团队及其技术授权。
这家公司专注于研发机器人大脑,能够让机械臂自主学习和适应不同的作业场景。
基于这项技术,亚马逊打造了新一代智能机械臂——Bluejay和Starling。
它们能在更多样的环境中执行任务,灵活搬运不同尺寸、形状的包裹,大幅提升自动化水平。
如今,亚马逊的仓储体系也已开启全面自动化阶段。
在2024年启用的最新仓库中,上千台机器人正负责订单拣选与履约。
按照规划,到2027年,这种高自动化仓库模式将扩展至近50个履约中心。
如果这条路线图顺利推进,那么两年后,受影响的恐怕就不只是白领了……
毕竟,亚马逊虽然名义只拥有30多万名员工,但其实还有超过120万的劳动力都在仓储与物流环节工作,属于合同工或外包人员。
有分析指出,亚马逊持续引入机器人技术的结果,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取代超过50万个蓝领岗位。
虽然这场自动化转型看起来声势浩大,但目前没有引起太多担心,归根结底,这还只是蓝图。
具身智能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多远,没人能说得准。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AI想要端掉咱们的饭碗,似乎不需要等到技术成熟。
就像这次亚马逊的情况一样,某种意义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替代模式」:人类员工成了为AI让路、为AI提供资源的「可替代生产要素」。
从中也不难看出管理层的野心,相比按兵不动的苹果,亚马逊显然在押注未来上表现得更为激进。
但这么做也是很有风险的,要是哪天AI泡沫破灭、又迎来一场「寒冬」,岂不是还得求那批被自己开掉的员工回来?
我是真心好奇——如果他们一边喊着AI,一边把所有人都裁掉,那等大家都没钱了,他们那些愚蠢的AI产品又要卖给谁?
一名PayPal小伙伴对于亚马逊员工的遭遇如此表示了愤慨。
One More Thing
不过尴尬的是,如此惊人的裁员也带来了一些资源紧张——
会议室资源。
量子位听说,亚马逊的会议室最近都被HR占满了……
「3万人,咱们挨个谈」。
参考链接:
[1]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mazon-layoffs-what-we-know-teams-roles-affected-job-cuts-2025-10
[2]https://www.aboutamazon.com/news/company-news/amazon-workforce-reduction
[3]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amazon-layoffs-hit-retail-managers-hardest-aws-could-be-next-2025-10
[4]https://www.reddit.com/r/amazonemployees/comments/1oi5x5y/megathread_us_layoff_impact/
[5]https://www.retailcustomerexperience.com/news/amazon-robots-may-replace-500k-plus-jobs-in-years-ahead/?utm_source=chatgpt.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Jay ,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