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滴滴闪崩,损失的只是一夜交易额么?
昨夜至今晨,滴滴再次出现闪崩,并因此登上微博热搜。此次系统故障,已经导致上海、北京、广州多个城市用户端、司机端APP无反应。
内部人士向36氪透露,“内部都传是机房出问题了,引发了连带问题,今天上午滴滴内部的IM都用不了。”对于滴滴出行App长时间崩溃的原因,截至发稿滴滴出行方面尚未作出回应。
对于乘客损失,滴滴表示,所有可开锁或未关锁的青桔车辆均可免费骑行,希望能为缓解早高峰压力努力多做一点点。
退市后的滴滴一直想要低调,但这次上热搜,显然另滴滴官方也始料未及。很多人也是从这一次的宕机中,第一次领会到,“网约车公司作为互联网出行服务解决商”的真正价值,以及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可能损失超4亿交易额
11月27日夜间,滴滴出行APP因系统故障导致App服务异常。
据了解,上海、北京、广州等多地滴滴用户反馈,在当天夜间使用滴滴呼叫了网约车后,App突然无法使用,包括,司机找不到乘客、打车等待无限延长、订单无法取消、地图长时间显示网络加载异常等。
更离谱的是,在流出的故障网络截图中,有滴滴司机的后台收入余额显示为69387199691.71元,超过690亿人民币;也有的司机被派单至2000公里外。
滴滴APP故障页面截图
“活久见,连内部IM软件都崩了。”据滴滴内部人士向36氪透露,“内部都传是机房出问题了,引发了连带问题,今天上午滴滴内部的IM都用不了。”
对于此次事件,滴滴向36氪回应称,经技术团队连夜修复,滴滴网约车等服务已恢复,用户可下载滴滴App使用打车服务。骑车等服务还在陆续修复中,所有可开锁或未关锁的青桔车辆均可免费骑行,希望能为缓解早高峰压力努力多做一点点。
滴滴官方回应
据滴滴出行此前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单季度中国出行业务总交易额为725亿元,日均单量达到3130万单,而以此次“崩了”的故障时长计算,估计将会让滴滴损失过千万的订单量和超4亿的交易额。
滴滴作为头部互联网公司,为何频频出现机房网络事故?
有滴滴内部员工向36氪表示,问题或出自滴滴自身的机房网络问题。但滴滴具有非常复杂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服务,不同的业务板块可能并不公用一个网络,此次打车、共享单车等多个系统全部出现问题,说明问题出在更加底层的基础设施上。
此前,滴滴机房网络也出现类似问题,导致相似的结果,因此,不排除此次闪崩依旧源于机房网络故障。类似情况在2022年9月22日也曾出现过。当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致歉称由于机房网络故障,导致滴滴部分服务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事,滴滴具备很强的云支持能力,且其云服务主要由滴滴云提供,并未第三方云服务。
实际上,作为对数据量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网络服务,滴滴出行出现故障的频率并不低。在2022年9月22日,就有用户反馈滴滴出行无法正常使用,当时滴滴出行回应称“由于机房网络故障,导致滴滴部分服务受影响”,当时故障在半年内已经得到了修复。
2021年2月25日,“滴滴崩了”也登上热搜,滴滴出行当时回复称是因为“系统异常”,并快速解决的故障问题。在更早的2019年10月和2016年7月和2015年10月,滴滴同样发生过系统故障。
出行服务商到底该怎么做
近年来,很多服务类应用都曾出现大面积故障影响公众服务的问题,如现存主要三家共享单车平台都曾因服务器宕机登上微博热搜,一些城市的地铁、公交后台系统也曾因宕机导致用户大面积迟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昌理工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博士表示,滴滴这样的大平台,自然带有比较大的公共属性,出现故障影响大家日常生活时,比如乘客乘车、司机载客等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损失应当给予用户相应赔偿。但如果因为系统崩溃,导致用户打不到车,不便捷,这个生活不便捷,从法律角度讲并不需要赔偿。
值得疑问的是,作为互联网出行的服务解决方,滴滴是否意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以及对技术的把控到底如何?在很多人的意识中,滴滴每年在技术成本和人力上应该提供不少支持。在派单模式和地图管理方面,滴滴在过去几年也确实让人看到了努力后的成绩,但是这些往往是为市场竞争所服务的。抛开竞争压力,滴滴的底层设施,也是最基础的技术,是否能够支撑住庞大的用户规模和体量?
但技术问题其实还相对好解决,毕竟这几年滴滴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更重要的是,在抢占市场、扩大单量、频繁尝试新业务的同时,庞大的滴滴还将如何面对自己对于市场和资本世界的野心,以及用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