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值!在长沙看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人才“密码”
长沙人才政策没有“最终版”,只有“升级版”
文|小氪
长沙需要人才,人才也向往长沙。
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上,长沙需要与更多“高精尖”人才的双向奔赴。
11月26日上午,“汇聚磅礴力量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系列人才活动在长沙举行,会上重磅发布“研发人才政策十条”。
打造引才强磁场,涵养人才“生态圈”。这个吸引“高精尖”人才的新政策亮点频频,将在哪些方面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助力赋能?
一、长沙人才政策:只有与时俱进版
“我们要表示和表达的是,长沙的人才政策不分1.0、2.0还是几点零版,我们打造的是与时俱进版。”
11月26日,“汇聚磅礴力量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系列人才活动,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罗缵吉在发言中如此强调。
长沙的人才政策体系一直在升级。
早在2017年6月,“长沙人才政策22条”重磅推出,被评价为政策力度、广度史无前例。面世后不到4个月,长沙先后启动了五大人才工程、32个实施办法、高端产业人才倍增行动计划;2021年,长沙出台“乡村振兴8条”及13个配套实施办法、“自贸区人才政策45条”及24个配套实施办法。进一步实现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与时俱进。
“自贸区45条”被称为“史上最强人才新政”。政策落地后,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不到一年时间就吸纳了3.6万青年人才落户,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554人。
长沙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罗缵吉致辞
但这远远不是“最终版”。
2022年4月,围绕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长沙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从全球招揽顶尖英才、创新树培产业帅才、广泛集聚青年俊才、培育壮大技能匠才、加强创新创业支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45条具体措施。时隔近2个月,长沙又召开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配套实施办法发布会,发布了26个配套实施办法。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我们长沙是来真的、干实的。”罗缵吉说。也正是凭借这股真抓实干之风,2022年8月30日,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这是对长沙人才工作的充分肯定。
而在长沙市提出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后,相应的人才工作也启动了。
在11月26日的系列人才活动上,长沙市正式发布《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人才政策十条(试行)》,这是按照省委要求和市委部署,对《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中人才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实化、优化。
回顾近年来的长沙人才政策,正如罗缵吉多次表达的:只有“升级版”,没有“最终版”。
二、打造引才强磁场:对高“研”值人才的新需求
自从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3年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提出长沙要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目标以来,长沙市全面行动,7月30日印发了《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在如何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方面,对人才配套政策作了明确指示,提出大力引育高端人才。比如实施科学家引航工程,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实施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同时要优化人才服务,向用人主体放权,推行高层次人才前置认定、企业自主认定等。
而本次市委组织部出台的“研发人才政策十条”,正是对《若干政策》中对人才工作要求的具体化。
细察“研发人才政策十条”,相较于以往人才政策重点支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这次专项政策的支持对象十分明确:精准支持市域内的重大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研发型企业、企业内部建设的研究院(研发中心、实验室)、高校院所在长沙自主建设和与市域内企业联合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精准支持在上述单位中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人才。
长沙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发展中心主任余万贤详解人才政策
在支持引进“高精尖”领军人才方面,本次人才新政前四条都是支持引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产业领军人才。从资金奖补、购房补贴、人才认定等方面都加大了精准支持力度,目标直指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除了“高精尖”人才,本次人才政策也特别注意对“后起之秀”的培养。在聚焦优秀青年研发人才方面,极力鼓励青年人才有创造的想法、创新的潜力、创业的动力。
对于如何认定人才,这次人才政策充分放权,政策第七条、第八条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才队伍规模两个维度,充分赋予企业自主认定长沙市高层次人才的权限。人才在企业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谁能认定为长沙市高层次人才,都由企业说了算。政策第十条还引入“以薪定才”机制,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将人才评价与市场化薪酬待遇挂钩,对新引进的研发人才,连续两年以上年薪达到相应条件,可认定为长沙市C类高层次人才。
在如何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政策第九条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鼓励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产业化,并对转化成效好的研发团体负责人进行高层次人才认定,从而更好地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互促融合。
从本次人才政策十条来看,充分体现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精神,将极大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内生动力。
三、涵养人才“生态圈”: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如何让人才汇聚长沙,远不是出台几条政策那样简单。如何促进人才与长沙的双向奔赴,建设一个“生态圈”,长沙市动作频频。
本次活动,正式发布了”研发人才政策十条“,同时还成立了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并举行了人才发展生态纪录片《我的梦想我的城》第三季开播仪式。
这三大人才活动,是以政策汇聚人才、以平台服务人才、以生态影响人才,是长沙人才工作承前启后、稳步前行的标志,也致力于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实干赋能。
其实,自从长沙市提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目标以来,在研发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项,就已清晰展示了长沙在达成这一目标上的路径。
比如在招商引资方面,围绕人才作文章,大力推动湘商回归,以“校友圈”串起产业链、生态链,助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更多的技术、人才、资金的生产要素回流。
再如最近龙头企业纷纷成立研究院,正构建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打通“产业研究院+高端人才+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发展路径,这为“高精尖”人才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10月18日,蓝思科技集团核心研发机构——蓝思工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预计总投资12亿元,将聚集300名以上的全球高层次科研人才、3000名以上的研发工程师,重点针对行业领域关键技术、共性问题、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11月13日,索恩格电动系统全球新能源项目投产暨研发中心启用仪式在长沙经开区举行。此次投产和启用的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长沙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助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创新的源动力在于企业。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目标上,需要把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研发的集聚效应,帮助企业做好产学研深度融合。
而此次人才新政的出台,正是从人才培育角度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研发创新。
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保进会会长唐岳
在26日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成立仪式上,当选为会长的楚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唐岳,正是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典型代表。唐岳放弃国企稳定工作,从外地奔赴长沙创业,成功将企业带到上市,书写了教科书般的发展传奇。“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唐岳在成立仪式上表示,促进会将围绕“成人达已、达已成人”的理念,聚焦“凝聚人才、赋能企业、融通产业、促进发展”的宗旨,发挥沟通桥梁作用,推动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相互之间、人才与人才之间融合发展,用心用力用情为人才、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对于长沙来说,与人才最好的关系就是共同成长。
长沙凭借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产业实力等,再结合房地洼地、幸福宜居等优势,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路径,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红利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