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看好《流浪地球3》的原因
提前三年半定档,在国产电影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在今年金鸡节上,郭帆导演率系列主创亮相并高调宣布《流浪地球3》定档2027年大年初一。这在明年2024年春节档还没有任何真人电影定档并且2025和2026年还空空如也的当下,《流浪地球3》直接定档2027年的操作的确凸显了系列“科幻”属性。
当然,对于《流浪地球》系列来说,这个操作并不意外。三年前的2020年11月,同样是在厦门的金鸡节上,《流浪地球2》提前两年半定档2023年大年初一,而这一次系列再次刷新了历史,大有类似好莱坞S级工业大片提前2-3年定档的气魄。
事实上,《流浪地球》系列第一部2019年,第二部2023年,按照四年一部的频率,第三部定档2027年也顺利成章。并且相对比第二部实际上是2020年才开始筹备,并且2020年期间郭帆的很多精力还被《金刚川》分走了不同,这次《流浪地球3》从2023年就开始筹备了,有着整整四年的准备时间,相信会有着更大的格局和制作水准。
然而,留给《流浪地球3》的并不是一手好牌,从续集票房对比首部下滑就能看出系列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甚至早在《流浪地球2》宣发期间就已经凸显。虽然《流浪地球3》大概率还将是2027年春节档的头号种子选手,但市场不安的种子已经种下。
一:想看日增都没到3000,扑街
虽然从今年开始,猫眼想看对于电影开画热度的风向标作用已经被逐渐弱化,但依然有着较高的代表性。然而《流浪地球3》定档当日,想看新增只有2000出头,甚至没有挤进当天的想看TOP10榜单,甚至若于《蜡笔小新》与《红猪》这种体量只有两三千万的日本动画电影。
其实,无论是《流浪地球2》上映前的低热度、低预售,还是《流浪地球3》定档时较为低迷的想看日增,也都说明了这个系列IP的缺点——不够下沉。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以黑马之势杀出取得46亿+票房成绩并大幅刷新春节档票房记录。也正因此,2020年高调定档时也被寄予了极高预期。不过影片在后续进入宣发阶段后,热度表现也较为糟糕,映前各家预测机构对该片的预测也在28-38亿左右,这个成绩对于46亿票房续集很难称得上是成功。影片上映后前几日,猫眼预测也是在32-33亿左右,好在影片的质量足够优秀,后续票房走势保持强劲,才最终跨过了40亿票房大关。
从两部影片的票房表现对比来看,也能看出《流浪地球2》对比前作的弱势。虽然同样是40亿+票房量级,看上去没有差太多。但是考虑到2023年春节档对比2019年13.9%的票价上涨幅度,最终《流浪地球2》对比前作的观影人次下降了24.6%,相当于有2500多万人,看在了前作的基础上,并没有继续走进影院看《流浪地球2》,这也是影片主创需要反思的问题。
而在情报君看来,这也是因为系列科幻片的属性。虽然饱受一二线城市观众的欢迎,但是影片在三四线城市的接受程度并不高。这也是影片在B站热度表现突出,《流浪地球3》先导预告在B站一天内播放就破百万,但想看日增却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流浪地球》系列来说,也存在这个问题。第一部之所以能够取得不错的票房表现,除了较为出色的质量外,还在于其灾难片的属性远远大于科幻片属性,拥有更老少咸宜的接受程度。而续集科幻属性大大加强,外加较为晦涩的暗线剧情,虽然对于科幻粉和电影粉丝来说是多刷的理由,但同时也是劝退普通下沉观众的原因之一。
而下沉市场作为主要受众的春节档,仅仅依靠影片的固有受众,影片注定是没有办法获得更高的票房前景的。
二:电影市场迅速变化,续集电影不再吃香
众所周知,好莱坞之所以热衷于拍摄系列IP,续集、前传、外传翻来覆去的拍摄,就是因为新作可以继承前作的热度,会有一个基本的开画基本盘从而保证影片的票房体量,也相应降低了新作的回本难度。
过去几年,国产续集电影的爆发力同样不可小觑。目前内地影史首日票房TOP3,全都是续集电影。其中《唐人街探案3》(10.11亿)、《长津湖之水门桥》(6.41亿)和《捉妖记2》(5.46亿)位列前三,不难发现全都是在春节档公映的国产续集电影。其中前作2015年的《捉妖记》和2021年的《长津湖》都打破了影史票房记录,2018年的《唐人街探案2》同样取得了30亿+票房,更开创了国产首个影视化宇宙系列。
不过最近几年,伴随着电影市场的变化,国产续集电影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弱。事实上,国产电影IP化一直做的不够好。我们也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强调过,一方面以港片为代表的伪续集电影盛行,弱化了关于国产电影续集IP化的概念。另一方面,工业化较低的国产电影也缺少IP续集化的成熟经验。好莱坞的成熟电影续集往往也都是科幻、奇幻、动作类型片,这也是目前国产片相对较弱的方面。
2023年,电影市场的市场规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产生变化。正如我们多次强调的那样,电影的开画水平越来越低,从而越来越依靠影片本身的质量走出后劲。这也让越来越多的续集电影失去了本来的优势,暑期档以来无论是《扫毒3》还是《前任4》,都没有撑起续集电影本该有的高开画水平。
正如四年后的《流浪地球2》没有继承到多少前作的热度一样,现如今《流浪地球2》又能给四年后的《流浪地球3》带来多少热度加成呢?如果按照今年的市场状态我们很难有一个乐观的估计,也只能期待四年后的中国电影市场会有更健康的发展吧。
三:忠实粉丝是否会导致反噬?
以上情报君总结的两点都是《流浪地球》系列本身存在的问题,而第三个隐忧则是影片本身的优点有可能转化的双刃剑。
而这也是情报君从今年春节档就格外关注的问题,那就是电影粉丝本身的极端化,可以说饭圈思维已经严重入侵到了院线电影领域。而国内院线电影饭圈化的始祖,也正是2019年的《流浪地球》。当年因为豆瓣评分跌破了8分,导致大批电影粉在应用商店给豆瓣差评。而把自家电影片名进行昵称化自诩类似“小破球”、“小扑水”,也是这一现象的表征之一,就像饭圈团体给自己统一起名一样,初看俏皮可爱,之后愈发觉得厌恶。也正是从《流浪地球》开始,这种现象愈发频繁,很多官博也都会率先给自己起个昵称。
不过从2019年到2022年,电影市场逐渐的饭圈化并没有引发太大的公共事件,直到今年春节档《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的舆论骂战,大量系列粉丝不分青红皂白地,被一小波别用心的人用所谓竞品电影偷票房为引子,开展了大规模的舆论攻击战。
而到了今年暑期档,这种现象又再次重现江湖。令人意外的是,有着流量明星主演的影片,并不是电影粉丝饭圈化的主体,而是所谓的能够赶超好莱坞的“重工业大片”,更容易吸纳这类群体。
可以说从今年春节档开始,院线电影观众年轻化态势明显,不少年轻观众也开始把在用在追国产剧、追流量明星的那套玩意也开始用到看电影上了。显然这批粉丝自来水能够给影片贡献大量热度、话题和关注度,但同时如果过火也会令人厌恶,也会引发另外一批受众的反感,为影片未来舆论的不确定性埋上了一颗雷。可以想象,连张艺谋的电影都被“喷成了筛子”,如果2027年同档期的其他电影,也获得了媲美《流浪地球3》的映前热度和关注度,恐怕也将成为粉丝的“众矢之的”。
另外从今年的国民情绪来看,主旋律电影似乎已经彻底失去了过去的市场红利,拥有着部分主旋律元素加成的《流浪地球》系列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另外2027年又是一年特殊年份,是否会和2022年一样再次受到政策波及目前来看依然还是未知数。
当然,有着固定基本盘并且大概率依旧能保持系列品质的《流浪地球3》,预测依然会有至少35亿+的票房产出以及6500万+的观影人次受众。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尤其是疫情结束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更是几乎每个大档期都能带来新的变化和规律。相比《流浪地球》给2019年春节档带来了惊喜,或许2027年的电影市场,也会给《流浪地球3》带来更大的惊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坦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