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飞机」:继续国产突破之旅,押注倾转旋翼无人机 | 解码“专精特新”

尹子璇@36氪四川·2023年09月22日 20:39
此前「联合飞机」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成都金牛区与德阳市建设倾转旋翼无人机项目。

2012年,联合飞机集团(以下简称“联合飞机”)研发的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TD220实现首飞,弥补了我国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领域的空白。

2021年,「联合飞机」投资50亿人民币,在成都金牛区与德阳什邡市建设倾转旋翼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希望填补我国在倾转旋翼研发上的空缺。

作为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合飞机」获得美国、俄罗斯、欧盟等4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和20余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00余项,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曾经参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的发射及回收保障。今年3月,「联合飞机」完成总额约20亿元的D轮融资,估值已突破百亿。

图源:联合飞机

毫无疑问,在无人机领域,「联合飞机」是我国的领军企业之一。

从研发我国第一架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到制定国内第一个无人直升机行业标准,再到希望进一步领头实现无人机领域的突破,「联合飞机」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一直在无人机领域的国产突破之旅上不断前行。目前,「联合飞机」在全国各地获得美国、俄罗斯、欧盟等4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和20余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00余项。

此次,36氪与「联合飞机」副总裁李德彪谈了谈,了解这家企业最新的突破进展。

多维开花:探寻无人机企业最大价值

李德彪告诉36氪:“加入「联合飞机」之前,我坚定地认为未来十年是属于旋翼的十年,这个旋翼不是单纯的直升机,而是固定翼和直升机的结合,这一模式在这两年已经开始逐渐火爆起来。而当时,「联合飞机」无论是团队规模还是核心产品,都属于国内头部企业之列。”

从李德彪视角看来,加入「联合飞机」后的两年中,也正是「联合飞机」的飞速发展期。

最为直观的,是过去几年中,「联合飞机」不断在全国各地落地,实现区域化布局。例如,在成都落地倾转旋翼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在北京布局无人直升机生产,在深圳发力小微无人机研发等。如今,「联合飞机」已经在京、粤、皖、陕、川、黑等地实现产业布局,打造集无人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部装总装、集成试验一体化基地。

其次,在产品布局上,「联合飞机」正在结合场景布局越来越多样化的产品。例如,今年4月,「联合飞机」正式发布了以TD550无人直升机为核心载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基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联合飞机」发布了安全、可靠、高效、易于使用的一体化无人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产品布局的多样化,「联合飞机」的业务范畴也从从原来的单一的军品到现在的军民兼顾,开始切入电力巡检、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农林植保等民用领域。据李德彪介绍,如今,「联合飞机」的营收占比中,军品和民品已实现对半。

图源:联合飞机

在李德彪看来,「联合飞机」的定位一直都是一家围绕无人机的全产业链企业,倾力为政府及合作伙伴提供无人机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如今,「联合飞机」正在对外展示自己越来越多的行业思考,在技术端和应用端不断进行尝试。

“「联合飞机」在产品开发上的核心理念是安全、易用和低成本。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安全、智慧、经济。无论是军品、还是商业应用,以及对未来的无人机的形态的思考,我们都在不断思考,探寻无人机企业的最大价值。”

在这其中,围绕倾转旋翼无人机的研发,获将成为「联合飞机」寻找下一个行业巨大价值的落脚点。

投注未来:研发倾转旋翼无人机

倾转旋翼无人机将无人直升机与固定翼无人机的优点融为一体,既具有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的能力,又具有固定翼飞机的高速巡航飞行能力。如今,倾转旋翼无人机已成为国际航空领域备受瞩目的新星,在军事、民用领域都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倾转旋翼无人机相对于传统直升机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经济性更佳,又避免无需像固定翼飞机依赖于机场、跑道等起降环境,如果可以实现商业化应用,可以直接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乃至城市格局。

图源:联合飞机

李德彪介绍道:“无论是从军事装备的需求,还是交通运输体系的改革,我们都判断倾转旋翼无人机是未来主要的基础构型和产品模型。”

所以,从2019年开始,「联合飞机」就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技术储备和预演。“如今,国外的倾转旋翼无人机的发展情况已经验证这件事情在技术上是没有障碍的,国内虽然相对研发较为落后,但是做这个产品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关键技术的储备的。”

于是,2021年,「联合飞机」投资50亿人民币在成都金牛区与德阳什邡市建设倾转旋翼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

谈及为何将项目落地成都,李德彪表示,“做这款飞机肯定离不开资本方的支持、产业方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而成都,有情怀、有实力也有耐心。”

目前,在无人机领域,成都已经具有较大的产业优势。成都背靠50余家大院大所大所,人才资源丰富、产学研创新生态完善,已形成无人机产业生态。2022年4月,四川省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这是国内首个获批设立的省级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成都加快推进无人机建圈强链,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9家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23%,带动全产业链收入突破80亿元。

而如今,「联合飞机」围绕倾转旋翼的研发也有了喜人的成果,目前已经完成所有的设计端工作,全面进入零部件的制造装配及关键系统的开发阶段,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实物样机交付。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联合飞机」的倾转旋翼无人机就将翱翔在城市的上空,36氪也将持续关注其进展。

+1
3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