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欧洲车企再也不能躺着赚钱

电车通·2023年09月05日 20:12
海豹,欧洲上市!

比亚迪最用心的平价车型Seal(海豹),在欧洲上市了!

对于这款车,国内消费者并不陌生,相较于比亚的其他平价车型,海豹对于操控性、极速体验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尤其是底盘,几乎可以说吊打王朝系列的汉。

然而国内消费者嘴上说着追求体验,实际上对于日常出行难以感知到的配置并不敏感,以至于海豹国内销量并不算高。

如今,比亚迪将海豹推向海外市场,显然对这款车寄予厚望。然而当小通看到海豹的价格时,立刻被惊到了。

国内海豹售价18.98万元~28.98万元,欧洲市场有两款车型可选,售价分别为4490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50990欧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比国内足足高了十几万元。

近几年国内许多车企进军欧洲市场,如蔚来、零跑、小鹏等,有一个共同点在于,他们在欧洲市场推出的车型,都显得极为“自信”,价格远高于国内售价。

可是,国内车企自信的底气在哪里?难道真的是电动车做的比德系车更好?

杀入欧洲市场,国内车企定价缘何如此自信?

慕尼黑车展期间,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表示,欧洲车型差价大,利润空间也大,而且欧洲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品质要求高,销量更具含金量。

含金量高不高不好说,利润空间确实大。

这点比一比在售车型的价格就清楚了,75kWh的蔚来ES6(欧洲型号为EL6)欧洲上市,售价高达6.5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1万元),比国内足足高出十几万元。

比亚迪与蔚来欧洲售价贵,还可以推脱给关税、增值税,德国车企自己的车存在差价,那可就没地方找借口了。

前段时间,欧洲大量消费者投诉大众,质疑大众汽车用欧洲消费者的钱,补贴中国消费者。该事件的起因是,大众纯电动车ID.3欧洲售价39990欧元起(约合人民币31万元),而中国市场起售价目前仅12.59万元起(惊爆价活动),差价接近20万元。

如今欧洲市场海豹与ID.3价格接近,该买哪个,不用多说了吧。

国内车企纷纷进军欧洲市场,庞大的利润空间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太慢,也没有竞争力强的造车新势力,给国内车企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船大难调头,欧洲车企庞大的体量,导致其难以迅速转型。面对国内车企的攻势,德系车企不可能不着急。

慕尼黑车展上,多家欧洲车企与供应链企业高管坦言,新能源汽车时代,德系车与中国车的内燃机屏障被消除,不但导致中国车企国内销量暴涨,还成了潜在的汽车出口商,已经对大众、雷诺、宝马等欧洲车企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国内车企向欧洲车企发起了挑战,可欧洲车企准备好应对之策了吗?

来自中国车企的挑战,欧洲车企该如何应对?

本届慕尼黑车展,欧洲多位车企高管,针对来自中国车企的挑战,做出了回应。总结起来,这些车企认为与中国车企竞争,需要做到两点,第一,降本增效,将价格战打起来;第二,投入重金升级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整个汽车行业都在降本增效,国内发力更早,因而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从电池成本、车身架构等方面,降低了汽车生产总成本。如小鹏开发的扶摇架构,通过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大幅降低了汽车的成本。

打价格战,中国车企是专业的。

宝马集团CEO齐普策在采访中甚至直言,欧洲禁售燃油车,剥夺了欧洲车企的优势,令他们不得不与中国车企打价格战,可欧洲车企的经济车型根本不可能在与中国车企的价格战中取胜。

大众汽车计划投资中国市场,建立电池生产工厂,降低50%电池成产成本,并且使汽车生产总成本在更新迭代中降低40%,以便于与中国车企打价格战。

雷诺汽车则将希望寄托在新成立的电动车部门安培(Ampere),期待没有燃油车拖累的新部门,能够在电动车市场拼出一片天地。

无论欧洲车企的计划是什么,都需要投入不少成本,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大量时间。一拖再拖下去,很可能耽误欧洲车企的转型速度,甚至可能等到欧洲车企的电动车技术成熟,市场已被瓜分得所剩无几。

因此,大众还拿出了另一套方案,与国内车企小鹏、上汽合作,基于他们开发的电动车平台推车产品,弥补当前自家电车平台存在的不足。

2022年,国内电动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高达79.9%,除了特斯拉,其他车企很难拿到份额。借助电动车市场的卓越表现,自主品牌还在乘用车市场取得了49.9%份额,合资车与进口车的份额则不断下滑。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给了合资车企沉重打击,国产车趁势逆袭,不但国内市场不断蚕食合资车企的份额,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位列全球第一。

现在欧洲车企谋求改变,谋求中国市场,却未曾注意,国内车企也盯上了它们的一亩三分地。

毕竟,谁敢肯定,未来汽车行业的主导者,还是大众、丰田、福特等老牌强者呢?

国产车走向国际,要改变行业格局

慕尼黑车展期间,宝马集团的表现似乎有些悲观,其CEO齐普策表示,经济车型这一市场,要么从历史长河消失,要么不再由欧洲车企主导,这一情况或许从比亚迪国内销量反超大众就已注定。

对于欧洲车企而言,唯一能够庆幸的是,豪华汽车领域,BBA等老牌车企依然有绝对的统治力。这些车企凭借多年经营,积累了较高的品牌价值与口碑,消费者认可度足够高,短时间国内车企在国际市场难以取代他们的地位。

不过中国市场,理想、蔚来等车企,已向BBA发起了挑战,其中理想汽车今年理想汽车表现极为出色,多个月份销量超过3万辆,2024年有希望销量追上BBA。

未来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仍身处迷雾之中,但可以确定的是,必然会有中国车企的一席之地,不再是中国车企跟在海外车企身后“吃剩饭”。

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不在于某一家车企,而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升级。除了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等国内老牌车企,同样加速电动化转型,其中长安汽车已宣布,2025年放弃纯燃油车。国内车企的加速转型、开拓海外市场,无疑会减少海外车企的生存空间。

国内车企求变,海外车企同样需要加速转型,以应对国内车企的竞争。

本文来自「电车通」,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从马斯克说起:优秀的创业者,会是靠谱的上司吗?

2023-09-0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