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云谷发布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 智造升级助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基于AI大模型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
文|阿甘
AI机器人自行规划路线、识别故障、独立完成工厂配件运送,AI小谷数字人调动AGV与仓管员一起完成紧急插件的入库出库……
遇上设备故障、只需与小谷语音对话即可识别设备编号并推送最近的维修师傅,遇到维修难题,小谷快速给出高准确率的解决方法……
9月2日,“AI领航 智造升级”中科云谷基于AI大模型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中联重科工程机械馆正式发布。现场演示的上述场景,让与会者感受到了AI正在深度改写产业格局。
或许工业领域的垂直大模型不像ChatGPT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以同样的“围绕数据价值挖掘”的底层逻辑,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一、当AI杀入工业互联网
2023年,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卷起了一场AI(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风暴。这一年,成了人工智能的“爆发年”。
大模型,即大语言模型,按通行的解释是指使用大量文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或能理解语言文本的含义。大模型能模拟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以类似人类的方式理解和生成文本,是通向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短短几年时间,AI已从“听懂指令”进化到了“执行指令”,这种生成式人工智能甚至能够基于指令自我学习,创作文案、绘图等。
在ChatGPT的刺激下,国内AI大模型创业也迎来一场狂飙,开启了“百模大战”,领跑的依旧是互联网大厂。今年5月底,《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发布称,中国目前已经发布了AI大模型79个,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的AI大模型。
要与ChatGPT对标的百度文心一言最近也收获了一波热度。此外,还有华为的“盘古”、阿里的“通义千问”、字节跳动的“火山方舟”……AI大模型已成为大厂的标配。
就C端消费者对AI的感知而言,主要还是集中在消费类互联网。
实际上,AI对工业互联网的影响同样巨大。对AI大模型而言,B端才是落地、变现的关键支点。
应用了中科云谷工业视觉AI技术的产线
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最善于解决流通效率的问题,而非生产力提升的问题。但AI的迅猛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很多领域引发颠覆性的变革。
中国工业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7年国务院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2022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研制的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 (2021)》中指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由2020年的14.67%提升至2021年17.5%。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将达到45%。就在6月15日举行的2023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已超1.2万亿元。
过去,工业AI通常着重于故障检测、预测性维护等,但2023年开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生成式AI深入到了制造业的全流程优化。
而从各地发展经济的举措来看,推进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成为了必修课,尤其是AI与万亿产值制造业的结合更受关注。据德勤发布的《2023年制造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前景广阔,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长率。
对湖南而言,作为先进制造业高地,插上AI翅膀将极大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科云谷顺势推出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在何处?
与消费类互联网领域已出现的AI大模型头部企业相比,工业领域的大模型集中度还不高,这与工业互联网的特点有关。
比如工业场景中很多数据难以读取;生成式AI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应用于特定的生产经营场景;最重要的是工业制造细分领域多,流程工艺差异较大,缺乏海量数据标签,因此工业领域难以形成类似ChatGPT这样的通用大模型。
这种特点,也使得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呈“野蛮生长”的格局,制造业大厂、传统软件厂商、ICT厂商、互联网厂商、泛数据治理玩家、设备及物联网玩家等都在这条赛道上狂奔。总体而言各有所长,传统软件厂商拥有渠道优势与行业服务经验,ICT厂商、互联网厂商基础能力建设强、渠道和生态成熟。
相较之下,制造业大厂依然占据优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其实是如何释放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数据资产价值。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怎么用?数据价值如何构建?这是平台企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于制造业大厂而言,由于企业本身就是需求方,数据更容易获取;对于行业know-how理解更深,更懂数据如何运用,行业经验更容易沉淀为机理模型。
中科云谷正是这一类代表。这家由中联重科孵化出来的科研企业,深耕科研领域30余年,基于中联重科的工业底蕴和数字化转型实践,打造出了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享有数据挖掘上的天然优势,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服务的边界。
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在发布会上
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告诉36氪,“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国家级‘双跨’平台,累计接入设备超170万台套,支持580多种工业协议,沉淀近万个工业模型,跨9大领域16个行业,赋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我们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服务支持,包括咨询、设计、实施和运营等环节。”
基于AI大模型来改造工业互联网,有一个先天的矛盾。AI大模型其实更适合消费类互联网,生成式AI的技术原理是寻找一种最有可能的答案,讲究的是“创造的可能性”。而工业互联网要求的是“精确的可执行性”,二者如何融合是关键。
在9月2日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会上,中科云谷展示了其解决方案——大中小混合模型驱动。将大模型作为把握全局的大脑皮层,通过大模型的链式思考能力进行任务规划与指挥,小模型作为深入分析和判断的小脑结构,通过不同任务适配不同模型,这种混合机制可以将大模型的创造能力与工业场景的准确性相融合,实现对信息的精准掌控,满足工业的逻辑性、目的性、严谨、因果性要求。
这种模式似可类比为高速公路、国道、县乡道的交通网络组合,可以实现对物流的快速而精准的投递。
据介绍,目前中科云谷框架内有1000多个小模型与大模型有机组合在一起,混合驱动工业AI运转。这个既拥有大模型创造能力,又能实现工业精准可用、高效稳定和安全要求的平台框架,将带给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发布会现场,中科云谷副总经理杨辉总模拟客户和维修工程师与AI小谷进行实时对话,客户只需要通过与AI小谷对话就可以快速实现故障设备及位置确认、匹配维修工程师、发送工单等系列操作,而现场服务工程师通过对话可快速获得故障解决方案并完成报工。这充分展示了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大语言模型的思维链能力和与工业领域知识库和知识图谱相结合能力,实现跨系统的数据知识调用和知识检索的高准确率和高召回率。
当下,业内对基于AI大模型下的工业互联网谈得最多的,依旧是AI数据泄漏和隐私安全问题。
在发布会上,中科云谷做出了“负责任的AI”的承诺,保障工业数据安全可信。曾光表示,“平台提供了基于数据价值和敏感程度的多级别确权方案,对例如客户数据、身份信息、交易数据等高价值和高敏感度数据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明确数据的产权归属,配合加密、访问审计等技术手段设计多道安全屏障,使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得以有效隔离,从源头上保障了工业数据的安全可控,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滥用。”
在AI大模型的加持下,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方式将陆续出现。如今,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正加快从单一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向生态资源聚合的转型,生态培育渐成2023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的焦点。
这轮产业革命浪潮,万亿产值的制造业所面临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既关乎企业自身命运,也是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线大城市正在通过龙头企业深度应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等方式,构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的企业智造升级路径。
在这条升级路径上,湖南正在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中科云谷的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平台,赶上了绝佳时机。
三、智造升级,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9月1日上午,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在位于湘江新区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举行,40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揭牌、签约、开工。
在18个揭牌项目名单中,就有长沙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实验室。中联重科全球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则成为6个“云开工”项目名单之一。
中联重科全球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基地开工
8月2日长沙市政府发布两个重磅文件,明确了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具体路径。其中明确提到,要在工程机械领域实施赋能升级工程,推动工程机械再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尖端技术产品,打造世界一流工程机械产业和研发中心,争创工程机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是湘江新区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其产值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湘江新区正瞄准“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
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提速器。而中联重科在其中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在8月24日举行的首届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上,中科云谷团队凭借长期的技术沉淀和领先的创新能力,成为获得一等奖的唯一一家企业,展现了比肩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强大科研实力。
这种科研实力,正是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底气。在9月1日的首开式上,几位发言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长沙具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各种要素。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在首开式上就说,“长沙是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有百余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显著的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湘江新区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是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
这座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城市,深入骨髓的改革精神与创新理念正在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根据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长沙要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整体创新能力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2030年,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入国际价值链高端,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
在这条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道路上,长沙还需要更多的中科云谷。
想成为未来独角兽吗?36氪湖南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的项目够优秀,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湖南的报道,请将你的需求或项目BP发送到:hunan@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