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开式三份名单,看长沙如何聚集科创要素?

36氪湖南·2023年09月01日 22:56
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

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

文|小氪

“今天的长沙不仅具备优越的营商环境,而且聚集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各种要素,必将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

这是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周鸿祎9月1日在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上对长沙的评价。

这一天,在首开式上同步发布了揭牌、签约、开工三类项目共计40个名单。其中有世界500强在湘的新建项目,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在长沙新设立的研发中心或全球总部,所属行业则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长沙支柱产业。

透过这些名单,我们可以从操作层面一窥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具体路径与底气所在。

一、三份名单透出的研发底气

9月1日上午,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在位于湘江新区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举行,40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揭牌、签约或开工。

18个现场揭牌项目名单中,包括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索恩格全球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蚂蚁集团中南研发总部、国家能源大规模储能技术装备及应用研发中心、金蝶长沙研发中心、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18个项目。

首开式揭牌项目名单

从详细名单中可看出,有世界500强2家、高等院校6家,其余是行业领军企业、上市企业,具体揭牌的项目都是现有企业新建项目或新引进项目,行业则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这些都是长沙极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首开式签约项目名单

签约项目方面,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湖南分院及产业基地、国检集团华中区域总部、华为云工业创新中心等16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有世界500强4家,高等院校(含境外高校)2家,其余也是在各条赛道上的头部企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云计算、人工智能、运载火箭等产业。这些产业也是长沙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云开工”项目方面,湖南方锐达总部研发中心、腾达全球研发及智造基地、长沙北斗研究院总部基地、中联重科全球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基地等6个项目以视频连线方式实现“云开工”,都是各家企业的全球研发中心或总部基地。

首开式“云开工”项目名单

从这三类项目的名单来看,这里聚集了含科量极高的产业,是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生力军。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助力,也将为长沙的科研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而在首开式上作交流发言的嘉宾名单,也体现了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吸引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德国大陆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杨承祖等5人作交流发言。嘉宾名单涵盖高校科研院所、民企、外企,同样体现了长沙产业的吸引力。

可以说,这三类项目名单,直接呈现了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底气与锐气。

二、嘉宾眼中的长沙:集聚了科技创新的要素

在首开式上,几位发言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长沙具备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各种要素。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声称,“长沙等内地城市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链条和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并拥有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丰富的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和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长沙的系列数据能印证梅彦昌校长的判断。目前长沙拥有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储能材料等七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总量突破4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占GDP比重达29.6%。

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

作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领头雁,长沙近年来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方面,越来越显示出这座创新之城的底蕴与活力。

2022年11月,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下称《发展指数》),为如何看待长沙在科创方面的实力提供了一个全球参照。《发展指数》从创新要素、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创新环境这五个维度,对全球130个城市进行测度,最终选出全球百强,其中长沙排名74位。

在部分细分指标中,长沙最具比较优势的是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这一指标主要体现在涌现的新兴企业、新兴产业与新型业态以及传统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比如先进储能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使长沙成为“先进储能之都”。智能网联车产业同样如此,“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已成业内共识。如前述首开式上揭牌与签约项目中,即可见长沙产业变革的驱动力。

这种创新精神自然也吸引了诸多全球性企业在长沙落地生根。在本次首开式上,大陆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杨承祖就说,“长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城市,其深入骨髓的改革精神与创新理念与大陆集团不谋而合,在这里有302万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让我感受到在长沙扎根生长是充满希望的。长沙有着优渥的科教资源、优良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特别是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让我们看到,这将会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策源地,也将会成为大陆集团推进科技创新的优先选择。”

大陆集团此次提到了科教资源,正是长沙的核心优势之一。长沙拥有一批聚焦开展前沿科学基础研究的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当前,长沙拥有高校58所,其中双一流高校4所,985高校数量更是仅次于北京与上海。此外,长沙拥有独立研究机构99家,其中中央驻长机构16家,省属69家。

不仅科教资源多,而且产学研的转化成果有目共睹。在新能源赛道,来自中南系的IPO军团正在崛起,有着中国锂电池行业“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南大学提供了科研的澎湃动力。

这样的科研转化成效与产业基础,也吸引了省外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如北京大学便把长沙作为校地合作的重点。2022年1月,北京大学、长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共建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合作协议》。

在此次首开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在首开式上如此看好长沙,“长沙是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有百余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显著的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湘江新区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是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从长沙速度看营商环境

长沙这些含科量高的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也得益于长沙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来自政府层面的鼎力扶持与保驾护航。

74天,这是长沙从提出“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到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的时间。

从6月19日互联网岳麓峰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长沙要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便全力推进,其响应与执行的速度显示了这座城市改革的锐气。

在这不到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围绕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的各类政策相继落地,各产业链也在快速推进。政策的出台源自扎实的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家座谈会、企业调研会等,组织、成立专班赴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调研,并向企业、湘商、校友、高校院所等发放3500多份调查问卷,听取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在坚实的调研之后,7月30日,中国共产党长沙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要求,“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紧接着,8月2日长沙市政府发布《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和《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两个重磅文件,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明确了具体的路径。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也在《实施意见》的指引下,围绕同一个目标,形成合力。

这些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与执行的力度,也正是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

在9月1日的首开式上,大陆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杨承祖说,“湖南有着优越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省、市相关单位不遗余力的帮助,为我司落地长沙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在此我真诚地表示感谢,相信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好的合作。”

成果转化服务链条、产业集群、技术应用场景、消费市场、营商环境……这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正在长沙集聚。

“必将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周鸿祎的这句判断,也是长沙的自我期许。

————————

想成为未来独角兽吗?36氪湖南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的项目够优秀,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湖南的报道,请将你的需求或项目BP发送到:hunan@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1
9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对于零食集合店来说,它或许可以承载更多的功能。

2023-08-3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