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神”再临,给内地银幕一点“核爆级”震撼
今天(8月30日),诺兰的新作《奥本海默》终于在内地上映了。 这是诺兰继三年前的《信条》后,又一部登陆国内院线的导演作品,也是不少影迷的年度期待之一。
作为这个暑期档的压台之作,同时也是今年最为重要的一部好莱坞大片,《奥本海默》一直都是今夏电影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最早的传出有望引进的消息,到后来一段时间的沉寂,再到后来终于官宣引进,并定档暑期档的8月30日,也算是让广大的内地影迷实现了大银幕观看本片的心愿。
就在上周, 本片也在北京环球影城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首映礼,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更是来到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进行宣传 。这也是疫情以来,电影市场逐渐复苏后,首位重新来华进行宣传的好莱坞主创,可谓是意义重大。
尽管如今好莱坞影片的整体市场生态都很难同日而语,但不管怎样,作为这样一部制作体量庞大的商业巨制,而且还是出自诺兰这种级别的导演,哪怕难以取得像诺兰过往作品的票房水平,这也依然是今年一整年最具备话题度、同时也是最不容错过的影片之一。
“实拍狂魔”与《奥本海默》
从诺兰打算要开始拍《奥本海默》的时候,全球范围内的影迷就已经坐不住了。
大家都知道, 诺兰一直以来都被称为“实拍狂魔” 。他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尽可能避免特效的存在,所以只要是能够实拍的场景,他就不会考虑特效的运用。比如,《盗梦空间》里,他真的让爆炸场面发生在小李子身边;《星际穿越》里,他真的带领剧组人种了一大片玉米,并又放火烧了它(玉米卖掉后还赚了一笔钱);还有《信条》,他是真的炸掉了一台波音飞机。
所以,知道要把“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生平搬上大银幕,网友们都开玩笑地表示,诺兰为了拍这个电影,不会要真的引爆一颗原子弹吧?
当然了,这肯定是玩笑话。不过为了呈现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三位一体核试验,诺兰确实利用到了汽油、丙烷、黑火药、铝粉和镁光弹等成分,以尽量避免数码CG特效。另外,有消息称,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也实打实地打造了一个片中的小镇,这一点也的确是不令人意外。
电影《奥本海默》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也是他的第12部长片导演作品。本片改编自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撰写的传记《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讲述了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参与研制原子弹的过程。
和诺兰过往的作品一样,本片依旧采用了非线性的讲述方式,主要有三条时间线,分别是:奥本海默从学生时代到洛斯阿拉莫斯的故事、1954年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听证会,以及路易斯·斯特劳斯在1959年的提名听证会。
本片由环球影业出品,而不是诺兰的老东家华纳。 2020年底,由于华纳兄弟决定于次年将旗下所有影片在上映当天同步上线流媒体,双方产生分歧,导致了诺兰结束了与华纳近20年的合作。本片也成为了诺兰继《追随》(1998年)和《记忆碎片》(2000年)后,第三部不是由华纳兄弟发行的长片。
本片时长180分钟,是迄今为止片长最长的诺兰电影。同时本片也是继《敦刻尔克》之后诺兰第二部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此外,由于片中出现的较大尺度情欲戏份,本片也是诺兰职业生涯第二部被评为R级的影片,上一部是21年前的《失眠症》。
影片的北美上映时间为7月21日,与诺兰老东家华纳的新片《芭比》正面对打。由于两部影片的风格题材,乃至受众都迥然不同,又在同期竞争,因而在外网上也开始出现大量“芭本海默”的梗图。这些图也传到了国内,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截至目前, 已经上映了的《芭比》在票房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打破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霸占12年的票房冠军纪录,成为了华纳史上最卖座的影片 。同时,影片目前也已经来到了今年全球电影票房榜的第二名(13.42亿美元),距离第一名的《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仅一步之遥。其中内地票房也达到了2.5亿,大大超出此前业内的预期。
而 《奥本海默》目前的全球票房是7.78亿美元,暂列今年全球新片票房榜第四名 。而北美本土方面,《奥本海默》的票房接近3亿美元,《芭比》则是5.94亿美元。所以,不管是北美本土还是全球市场,似乎都是《芭比》要更胜一筹。 当然, 从大的方面来看,还是环球赢了,因为今年目前全球票房前5名的电影新片作品,环球占了3部 ,分别是第一名的《超级马力欧》,第四名的《奥本海默》和第五名的《速度与激情10》。
不过,两部影片的口碑倒是都很好,相比而言《奥本海默》似乎要更高一点。IMDb8.6分,烂番茄新鲜度93%,爆米花程度91%,豆瓣评分也有8.6。考虑到影片今天才在国内上映,预计接下来评分还会下跌,但维持在8分以上难度应该不大。
时隔三年,诺兰重返内地宣传
上周,《奥本海默》在环球举办了场面不小的首映礼,导演诺兰也登上了红毯,与内地的媒体粉丝们热情互动。
由于受好莱坞编剧以及演员罢工的影响,影片的主演们没有办法参与影片的宣传,所以只有导演诺兰亲自上阵。但无论如何 ,这已经是疫情三年后,首位来华宣传的好莱坞主创 ,距离上半年来华宣传的首位外国主创新海城,也已经过去了小半年,可想而知现场的气氛有多么热烈。
回想起诺兰的上一部影片《信条》在内地上映时,当时由于疫情,电影文化的线下交流暂时中断,因此主创们没有办法来华宣传,只能采取线上连线的方式与内地观众们见面。情报君还记得,当时《信条》的内地首映,我也在现场,映后在大银幕上见到了导演诺兰以及几位主演。一转眼,三年过去了。
过去三年催生出的这种“云首映”的线上连线方式,成为了不少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的宣传手段之一。相比疫情之前好莱坞以及外国主创来华宣传花样繁多的方式,这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了。
本想着疫情结束后,昔日热闹的文化交流的景象能够重启,但没想到,进口片在内地市场大幅失势,不少好莱坞大片票房纷纷折戟。某种程度上,这也影响到了好莱坞电影对待内地的宣传策略。
甚至, 这也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 。由于疫情期间,好莱坞主创无法来到内地进行宣传,从而导致这些影片在内地的宣传声量降低,并影响了进口片整体在内地市场的处境。如今疫情结束,即便文化往来重新恢复,但这反过来还是会影响外国片方的判断——既然内地市场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大了,那么还要不要再投入高昂的成本赴华宣传,自然也就成为了外国片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疫情结束后,依旧没有好莱坞主创们赴华宣传,倒是《铃芽之旅》的新海城来到内地,吸引了一大波好感,也成功助力影片打破日片在内地的票房纪录。但除此之外,哪怕像是《蚁人3》《银河护卫队3》这样的漫威超英大片,还有像《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这样的优质爆米花商业片,几乎也都没有什么类似的宣传动静。就连过去登顶过内地影史冠军的系列新作《速度与激情10》,理论上市场底盘比较稳定(而且还有中影的出资),也放弃了主创来华宣传的步骤,更别说暑期档《碟中谍7》的阿汤哥了。
同时,好莱坞影片在内地的首映礼规模,整体上看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隆重了。当然了,《铃芽之旅》还有《灌篮高手》这些日本动画的首映礼依旧博得了不小的眼球,也确实给影片带来了一定的加成,但是这样的案例毕竟是少数。
今年一整年,好莱坞影片在内地的首映礼物,除了《奥本海默》以外,声势最浩大的应该是《变形金刚7》了。影片将首映办在了海拔约900米的阿那亚金山岭山谷里,并还原了影片中秘鲁古城马丘比丘的场景,也将“汽车人”、“巨无霸”带进了古长城脚下的清幽山谷。除此之外,像是《速激10》,还有《小美人鱼》,都仅仅只是在北京环球影城和上海迪士尼举办了首映看片,并没有其他的额外活动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奥本海默》的首映礼,以及诺兰的来华才会那么令人关注。毕竟,作为影片最大的宣传招牌,诺兰的名字或许不亚于片中任何一个好莱坞明星。而且,他的来华至少也展现出片方对于内地市场的重视。 如果本片票房能取得意料之外的成绩的话,应该也会给未来其他好莱坞主创重返内地进一步释放出较为积极的信号。
下半年进口片票房冠军?
受到好莱坞演艺圈罢工风潮的影响,今年下半年的多部好莱坞影片也纷纷调整档期。其中就包括大家期待已久的《沙丘2》,已从今年11月3日改档至明年3月15日北美上映。这样看来,今年下半年值得期待的好莱坞影片数量,的确是所剩无几了。
迪士尼方面还有漫威的《惊奇队长2》,华纳则有DC的《海王2》,这两部超英片是相对来说体量偏大的。但是考虑到上半年漫威和DC整体在内地的市场表现,这两部影片的质量又都不敢保证,因此票房前景也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除此之外,像是迪士尼的《星愿》,以及梦工厂的《魔发精灵3》,这些都是体量不大的动画作品。华纳的《旺卡》也值得期待一下,但是考虑到歌舞片在内地的受众有限,因此能有两个亿或许也已经算是成功了。
传统六大的分账片方面,基本就是这些了。而在非六大以外,狮门也有像是《敢死队4》《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这样的IP续作,但是恐怕也都很难再续前作的辉煌。
尽管诺兰反复提到,影片并不存在什么观影门槛,甚至更适合对于奥本海默其人根本不了解的观众,不过考虑到较长的片长,以及传记片的类型局限,影片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票房上限的。不过,结合整个下半年略显疲软的好莱坞市场来看,今天上映的这部《奥本海默》,可能确实是整个下半年,体量偏大的一部了。 如果影片能够顺利取得3亿+票房的话,搞不好确实会是下半年的进口片票房冠军。 除此之外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海王2》看能不能打破预期了。
不管怎么样,《奥本海默》最终能够顺利登陆内地大银幕,或许已经满足了不少人的年度期待了吧。至于进口片生态在未来究竟还会怎样变化和发展,我们也只能期待它慢慢改善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无念,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