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行动计划一年,五千亿软件产业如何闪耀山城?

付于洋@36氪重庆·2023年06月22日 01:37
看看一年进度。
满天星
Pre-A轮广东省2019-09
一站式跨境物流平台
我要联系

6月5日,重庆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所谓“33618”,是指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类五千亿级产值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产业),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18个“新星”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软件信息服务产业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子类目,被独立出来列为五千亿级产值产业集群之一。今年初资本云集的“产科金”融合发展座谈会,为嘉宾准备了两份重庆产业发展政策文件,一份是《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另一份就是《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下称“满天星”行动计划)。

重庆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2025年,让重庆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满天星”行动计划中都有提到。届时,重庆将推动实现使用商业楼宇面积200万平米,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上万家,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整体达到50万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行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满天星”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人气聚起来、楼宇用起来、产业兴起来”的总体要求。将一幢幢分散在中心城区的存量楼宇,用软件人才的聚齐和产业的兴盛盘活、发光,化为照亮山城数字经济版图的满天星辰。

距2022年7月中旬“满天星”行动计划的发布过去将近一年,来看看“点亮”得怎么样。

先看目标

去年7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满天星”行动计划后,11个中心城区各区政府(主城九区+两江新区、高新区)陆续发布了区级规划,从中可以初窥重庆软件产业的分布。

需说明,各区文件中,大多使用“软件业务收入”,也有使用“软件产业总规模”,细考存在差别,考虑到媒体在报道中大多混用,以及通盘对比,暂时将之同义,仅做参考。

我们暂时没有找到大渡口区、南岸区、渝北区的数据,但南岸区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278亿,渝北区2023年的目标收入为380亿,按每年20%的增速目标,至2025年,分别计算为大致500亿和550亿。

中心城区2025年软件业务收入目标图

重庆2025年中心城区各区软件收入目标占比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知:

1. 根据中心城区各区政府2025年软件业务收入目标,两江新区、渝中区、高新区加起来占据了全市2025年目标总盘的约六成。尤其是两江新区,制定的目标占全市总量近三分之一。从2022年的数据看,两江新区的软件产业总收入近1000亿元,重庆市全市软件产业总收入是3036亿,两江新区已在全市占比30%以上,目前仅照母山片区就有超过5000家企业入驻、超8万名相关从业者。

2. 这个各区目标总盘,在不计入大渡口区的情况下总量就达到6140亿,超过了市级的5000亿目标,其实是为落地实施留出了余量。

从去年7月到目前的软件业收入情况,因为各区数据还不齐全,暂时无法据此比对进度。总的来看,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运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市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16.5%。2022年,重庆软件业务收入为2705亿元,同比增长10.5%,目前增速大于去年整年的增速。

市经信委表示,力争2023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3600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20%。这是在2022年全市软件产业总收入(注:此处不同于“软件业务收入”)3036亿元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努力。

盘活楼宇,赋能载体

再来看看盘活存量楼宇的情况。

把发展软件产业和盘活存量楼宇紧密联系起来,是重庆的特色路径。

比起硬件制造等行业,存量楼宇经过改造和管理提升,无需太多时间和成本,就能适应软件产业的需求,比如优化公共服务,打造创新创业氛围。软件业基本不产生污染,适合安置在中心城区,同时能够凭借地段优势吸引企业和人才落地。楼宇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载体,软件产业也盘活楼宇经济,带动周边商业,可谓一石二鸟。

“满天星”行动计划就明确要求,中心城区各区政府建立区域内存量楼宇台账,出台利用存量楼宇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配套措施,加快实施收储改造,按照“拎包入住”标准,打造适合企业入驻的楼宇载体空间,增强吸引力。

市级层面,重庆市经信委组织评审“满天星”示范楼宇,并授牌。入选的楼宇每年都要接受复核,不合格即予撤销;入驻楼宇企业的行业运行会进行监测统计,每年年中、年底向市经信委报送发展情况。

今年1月4日,全市首批“满天星”示范楼宇名单发布,共有14个楼宇或产业园区入选,其中两江新区、渝中区、南岸(经开区)各两个入选,其余区域一个楼宇入选。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示范楼宇(第一批)名单

今年1-5月,全市中心城区各区收储楼宇面积105余万平方米,使用41.4万平方米,到2025年,规划使用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完成了2023年年度任务(80万平方米)进度的52%。

另一个跟载体有关,涉及到产业各方面发展程度的是“中国软件名园”的创建,这也是重庆明确要在2025年力争实现的目标。这个称号由国家工信部授予,包含了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应用水平、保障能力等多方面的考评,也与“中国软件名城”的评选挂钩。

两江新区的两江软件园、渝北的仙桃数据谷、经开区的重庆软件园都已经提出了争创“中国软件名园”的目标。

聚人气、兴产业

根据“满天星”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上万家,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从业人员整体达到50万人。今年前5个月,重庆全市新增软件企业2300余家,新增从业人员3万余人、累计近29万人。计划发布的2022年前7个月,全市新增软件企业1900余家,集聚软件企业3万余家。

以此看来,目前在新增软件企业和新增从业人员方面,各自完成了57.5%和37.5%。新增软件企业中,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偏多。

不过据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在培育和引进软件产业知名企业、知名产品上也在发力,这是今年软件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签约引入禾赛科技、东软睿驰等软件项目190余个,落地腾讯西南总部二期、科大讯飞AI+产业园等项目77个,合同投资额超过500亿元。7款“重庆造”产品及项目入选了工信部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等。

接下来重庆软件产业发展将围绕拓展优化载体空间,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强化应用场景带动,提升产品和技术服务供给能力等多方面“下功夫”。

要说明,重庆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一是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赋能,软件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力军,反过来看制造业也可以是重庆软件业发展的特色,“以硬生软”为突破口,构筑具有重庆特色的软件产业集群,在全国格局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跻身前列。

所以,“满天星”行动计划中的六项重点任务:统筹谋划产业布局、拓展场所承载空间、强化场景应用牵引、培育壮大重点主体、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态。排第一位的是“统筹谋划产业布局”,重庆重点发展工业软件、汽车软件等领域。软件产业的发展与“33618”的其它产业,是紧密相关的。

二来,重庆把软件产业提到这样的高度来重视、发展,也因为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下。

2022年,重庆的软件业规模在省级行政单位里位列全国第九,2021年未进入前十,都远低于重庆GDP在全国的位次。从城市来看,我国软件产业分布东部地区高度发达,占据全国收入的80%以上,其中规模第一的北京2022年软件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在中西部地区,重庆的软件业产值也跟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存在一定差距。

在全国各地都在争抢人才,为经济结构转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储备动力的当下,提升重庆软件产业的竞争力刻不容缓。

+1
2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满天星
我要联系
一站式跨境物流平台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