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影视产业,由“重庆拍”到“重庆造”
五月上旬,重庆先后举办了两场影视行业盛会。分别是位于永川的首届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和江津的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
对不少影视行业的负责人和资深从业者来说,那几天的行程,是刚在距重庆主城60公里的永川讨论完当前电影产业的科技创新趋势,又赶到主城东南面90公里的江津白沙镇参与对幕后工作者的表彰。这两场活动的共同点是,在各地频频举办影节、影展,出现一定同质化情况的大环境下,选择了细分点切入,打造活动特色。
首届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重在展望技术浪潮下的行业变革,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则是全国唯一聚焦影视幕后英雄的活动。两场活动各有区分,却也形成互动,都是深入影视工业,细致到具体的技术应用及各工种工作内容,务实、接地气地探讨现状、共议未来。
活动背后,是永川和江津留驻产业,发展影视、文旅的热望。永川已经建起全国最大的数字科技影棚,形成技术与硬件设施和人才优势;江津凭借特有的老重庆和山水风貌,打造特色影视拍摄基地,配套服务成熟,已有百余部影视剧在当地选景拍摄。
作为山水之都、立体之城,重庆向来是倍受影视业青睐的城市,这里诞生过多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每年有上百部剧组在此拍摄,是全国最热门的影视拍摄地之一。全国除了资源成熟集中的几个地区,各地发展影视产业的困扰就在于“留不下”,剧组往往在当地取景,却因为缺乏制作产业链,还是要回到“老地方”完成。重庆把眼光沿影视工业链条往后放,通过有特点的行业盛会释放声量,构建产业生态,这一有别于常规路径的做法,正努力将“重庆拍”变成“重庆造”。
重庆景观
首届中国电影科创峰会,国内最大数字科技影棚揭幕
5月5日至6日,首届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重庆永川举办。
为期两天的峰会包含多个主题论坛、大师讲堂,并举办有电影科创展览、相关赛事,推出人才培养计划。
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创立于2010年,是金鸡百花电影节系列论坛中唯一的科技类论坛,2019年起,从电影节独立出来单独举办。中国电影科技论坛秉承“科技为电影服务,促电影产业进步”的宗旨,致力于打造电影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跨学科交流的平台,成为电影科技成果展示的舞台。
今年,技术浪潮冲击下,电影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升级为中国电影科创峰会,首届峰会落地永川。
能争取到活动举办权,离不开永川当地的产业布局。
峰会开幕式上,永川科技片场揭幕,这个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全流程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数字科技影棚,设施标准完全对标好莱坞虚拟制片工业,该棚的档期已排到年底。
加上影视服务中心、2亿元文创产业基金,“永川数字文创17条”等系列扶持政策,永川科技片场已构建起“科技+人才、平台+服务”一体化产业生态,可全面承接大型剧组的拍摄制作需求。
此外,近年来,永川先后引进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公司、爱奇艺、完美世界、九紫文化、瑞云科技等影视科技链主和生态企业100余家,完善了数字文创产业链,在数字内容制作技术领域取得国内领先地位。依托达瓦未来等公司,先后攻克了数字人快速生成、特效高速实时渲染、XR扩展现实拍摄、全LED虚拟拍摄等多项“卡脖子”核心技术,为建立可视化数字内容制作通用技术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上作为西部职教名城的丰富生源,仅永川影视人才实训中心就可年培育输送5000余名实用性技能人才。
永川在科技影视领域已形成以永川科技片场为代表的技术与硬件设施优势,和丰富的实用性技能人才优势。
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探索影视全产业链
中国电影科创峰会两天后,5月8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在重庆江津举办。
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是国内唯一的致敬和推优影视工业幕后英雄、基层从业人员的活动。本届电影周针对幕后的中层、基层工作者,电影周“优秀工作者”推选设26项荣誉。让行业重视幕后工作者们的努力与价值,让大众看到幕后工作者的光芒,推动影视工业化进程。
活动还包含观众及影视产业从业人员的互动环节、影视技艺传承讲堂、成渝地区影视产业发展座谈会等。
活动以举办地白沙镇命名的活动,白沙古镇与“老山城”时期的历史风貌相似,可以找到老朝天门、老解放碑的影子,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山地民居建筑,这些优越的资源是影视拍摄的重要素材。
2010年,重庆市委宣传部授予白沙“老重庆影视拍摄基地”,2017年,提出打造以江津白沙为首的沿长江影视带发展思路,2019年,在首届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上,“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被正式授牌,获颁“重庆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保障影视剧组在选景、服化道服务、群众演员招募、后勤保障等方面享受便捷服务。至今已有100余部影视剧选景拍摄,来重庆的影视剧组60%以上均要到江津取景拍摄,成为重庆影视剧拍摄最多的区县。
近年来,江津围绕影视拍摄、基地建设、活动引领三大板块,持续做实重庆影视城(江津白沙),积极探索影视全产业链布局,已吸引10余个影视项目、40余家影视企业落户,100余部影视作品取景拍摄。
未来,江津将依托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的品牌,坚持“以节促产、以节促城、全域影城”思路,持续招商引资,优化政策,整合资源,推动江津影视产业价值链拓展向高端转变,增强江津影视产业核心竞争力。
从“重庆拍”到“重庆造”
作为山水之都、立体之城,重庆向来是倍受影视业青睐的城市,这里诞生过多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每年有上百部剧组在此拍摄,是全国最热门的影视拍摄地之一。但只是仅仅作为拍摄地,缺乏完善的产业链,剧组拍完就走,在整个影视制作的链条中能够获取的经济收益非常有限。
重庆也早就注意到这一问题。2012年,重庆电影集团挂牌成立,意味着官方发力牵头推动重庆影视产业,首次出手就是与华谊兄弟合拍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并打造两江影视拍摄基地。之后主管部门牵头设立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出“扶垚计划”,支持重庆本土电影工业发展和本土电影摄制,重庆各地又建设多个影视园区和文创园区,形成文旅联动。民间方面,随着2016年前后的影视投资热潮,重庆本地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市场成熟度。
重庆景观
现在,影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重庆拥有各方面相对成熟的拍摄后勤保障,消费水准和人力成本又比一二线城市较低,加上独有的城市人文景观,在拍摄地选择上很有竞争力。
继续发展,就是要提升重庆的影视工业成熟度,让产业链条上的其它环节更多地留在重庆。
永川举办的中国电影科创峰会和江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白沙)影视工业电影周正是选择了精确的助力方向。
影视行业正处于向规模化、工业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虚拟拍摄、云制作、元宇宙等技术逐步深入从人才培养到电影制作、放映的各个环节,制作流程和各传统工种都处于革新期,行业亟需与时俱进,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从电影大国到“2035电影强国”的目标。以科技影视虚拟制作和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非常敏锐、应景。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制造产业齐全,数字经济发展位于全国前列,工科人才和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主的文化创意人才储备丰厚,发展影视科技,提升行业工业化、数字化水平都具有优势。这两场影视盛会的举办成功,释放出重庆以数字化、工业化为特点,高质量发展影视产业的方针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