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一全国第九,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沙经验”
长沙
文|苏木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全国第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全国省会第4。
近些年,长沙正在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融资、政策、创新环境。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长沙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一、中部第一,全国第九
近些年来,中小企业对于提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活力、提升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此,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也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
在本次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选取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计36个典型城市作为评估对象,以一年数据为基础,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等5项一级指标,最终得出综合评分。
总体来看,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保持稳定,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青岛,长沙排名第9。
从各项指标评估结果来看,长沙在法治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进入全国前十。其中,法治环境排名全国第7,融资环境排名全国第9,政策环境排名全国第8。同样,这几项在中部各省会城市中,也排名前列。
中部省会城市中,武汉市场环境排名靠前,西安在创新环境中排名靠前,而在法治、融资、政策环境,长沙排名靠前。
36氪制图
事实上,综合来看,36个城市中32个城市新注册企业数量实现两年连续增长,同时各参评城市近年来在城市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出现明显增长,中小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此外,对于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供给持续加大,据统计,参评城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总余额比重均值为7.2%,增速均值为26.9%。政策性融资担保效应持续释放。参评城市担保额均值由2019年的62.73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3.8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61%。
而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中小企业显示出了更强的发展韧性。参评城市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由2020年度的905家增加至目前的4,572家,占全国总数量50.8%,年均增长率高达124.77%。
其中,长沙在培育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之路上,位于全国前列。由中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达141家,位居省会城市第4位,年均增长率超过190%。
二、国家级“小巨人”数量全国前列
2019年,财政部、工信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将培优中小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通知》提出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而到2022年5月,根据湖南省工信厅数据,长沙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33家,市级“小巨人”企业502家。
长沙“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长沙深厚的制造业基础。近年来,长沙GDP稳步增长,22条产业链建设深入推进,“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基本成型,工程机械、食品饮料、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为“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提供了丰厚土壤。
走进长沙衡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自动穿丝、自动缠绕、自动剪丝,卸料后再输送到自动传输线上...“智能化焊丝精密层绕机器人”正用于高端金属线材生产的层绕环节。
2019年初,衡开智能独立自主研制的首台“智能化焊丝精密层绕机器人”面向焊丝生产行业推广试用,实现了精密层绕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同时也让衡开智能成为焊丝智能化生产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同时,衡开智能也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衡开智能董办主任安琦表示,未来,衡开智能将不断深研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坚定走好“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衡开智能车间
事实上,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长沙在产业链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支持、真情实意帮扶创建了扶持“小巨人”的“三真模式”。
通过大幅增加市本级研发奖补资金总量,对各级奖补资金及时争取兑现。仅2022年,长沙就争取中央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32万元、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480万元,足额兑现“小巨人”企业贴息资金3801万元。
同时,出台各项专项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小巨人”之路发展。先后出台“工业30条”、促进长沙市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等综合性政策,推出支持集成电路、食品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先进计算等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专项政策,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全流程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小巨人”。
此外,“小巨人”企业在投融资、公共服务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享有优先权。长沙深入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千名干部联千企行动等系列活动,帮助中小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全流程服务,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长沙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沙将持续聚焦22条产业链,培优营商环境,对优质中小企业进行梯度培育,力争“十四五”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300家,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专精特新引擎。
除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长沙在中小企业财政支出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三、中小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根据《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长沙在贷款获得、信用与担保、创业投资、融资满意度等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为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长沙成立了长沙市风补基金、转贷引导基金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融资贷款服务。其中,长沙风补基金共引导合作银行为全市超万家中小微企业发放风险补偿项目信用贷款251亿元,且融资平均成本仅4.66%;转贷基金累计服务880家企业及中小企业主,涉及转贷金额165.7亿元,累计为企业节省约1.5亿元资金成本。
2022年,长沙市依据财政部以及湖南省财政厅出台的政策,结合长沙市实际情况,仅用15天就发布了《关于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了提高中小企业份额,降低参与政府采购门槛和交易成本,开展各项保证金清查与督办支付合同款项等一系列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当下,长沙正在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季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调配选派超万名干部,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方式开展走访帮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以实际行动提振企业信心,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去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长沙市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引导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加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为长沙实体经济发展积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