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起势,山东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
云行齐鲁,工赋山东。面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风口,山东抓住时机,积极布局,推出多项激励政策,目前已经培育出了四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一批特色型专业级平台,形成“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梯次成长路线。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背景
在产业变革和疫情冲击的双重作用下,世界经济格局加速重构,工业互联网正加速重塑全球工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国发展实体经济、培育竞争优势的普遍选择。
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定义,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产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功能体系,是实现人机物全面连接、打通信息“大动脉”的重要载体。
发达国家和地区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标准、技术、平台等方面加速布局,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我国也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不断发力,各领域支持政策不断完善。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成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发展工业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8月,首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发布;2022年“工业互联网”第五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0月,《工业互联网总体网络架构》发布,这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领域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2022年,21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工业互联网列入工作任务。
政策扶持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2018年-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由2.79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 4.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03%增加至3.58%。而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0亿元,并在所有国民经济大类中得到应用。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
萌芽期(21世纪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经济逐渐复苏,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智能化生产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0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率先在工业云平台领域展开研究,旨在帮助制造业龙头企业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
初步发展期(2010—2014年):工业互联网得到初步发展,代表型企业主要为用户提供基础的云服务。2010年,腾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开放云平台并接入了首批应用,标志着腾讯云正式向外部企业提供云服务,通过开放平台支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2011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华为云平台,主要面向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事业和企业用户提供云存储、云托管等基础性云服务。
快速发展期(2015年至今):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参与者数量逐渐增加,平台领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传统大型制造业企业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推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和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技公司从自身的转型成果和技术优势出发,发展工业互联网业务。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概况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示意图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由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软件层、应用层和安全体系六大部分构成,其中,设备层、网络层属产业链上游,应用层属产业链下游,其余部分均归入产业链中游,安全体系则渗透于以上各层中,是产业重要的支撑保障。
上游:设备层和网络层。设备层包括智能生产设备、生产现状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及工业数据中心,主要解决当前工业生产设备种类繁多的问题;网络层包括工厂内外部的通信,专注于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通信解决方案;
中游:平台层、软件层。平台层包括协同研发、协同制造、信息交易和数据集成等工业云平台;软件层包括研发设计、信息管理和生产控制软件,是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价值的核心环节;
下游:应用层。应用层包括垂直行业应用、流程应用及基于数据分析的应用。
我国工业互联网正在形成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生态发展模式。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动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孕育兴起,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大类典型应用模式。
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在发展工业互联网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17年至今,山东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多措并举,不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
山东以“云行齐鲁 工赋山东”为抓手,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政策扶持方面,从2017年的“云服务券”,到2020年获批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再到2022年的“技改专项贷”政策,建立“财政+金融+担保”融资联动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山东省“一业一策”“一链一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覆盖山东省16市、5600公里的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完成2.0版升级,推动建设运营二级节点23个,其中15个已接入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达到180亿个以上、标识解析超过220亿次。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快创建,济南、青岛、日照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山东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2个国家级直联点的“双枢纽”省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山东分中心上线,今年新建5G基站5.9万个、累计开通达到16万个,入库“5G+工业互联网”项目达到147个。
诸多利好措施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推动工业互联网迅猛发展,目前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已经建立起“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三级梯次成长路线。在工信部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中,山东省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4个平台入选,其中卡奥斯连续4年位居榜首,赛轮集团橡链云等18个平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济南二机床等23家平台入选工信部2021年14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此外,山东省还有115个省级平台,培育省级试点示范项目700多个,形成4000多个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全省50多万家中小企业,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体系。
示范引领带动行业纵深发展,山东正在着力打造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格局。
济南市提出工业互联网“2+6+N”战略,目前已建成5G基站设施3.4万余处,拥有4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签约落地“星火·链网”超级节点项目,8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7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7个项目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浪潮云洲平台连续4年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万腾腾云、双端紫菜云、奥太焊接平台入选工信部面向行业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培育5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构建“双核驱动、多极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布局,累计开通5G基站30361个;在库培育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平台、垂直行业平台、关键技术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超过100个,企业上云数量3万家,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3050个。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四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并成为榜首,特来电、橡链云、国真智慧、中车四方所等平台获评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平台,青岛中德生态园入选工信部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示范,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青岛样板”。
截至今年6月,烟台市拥有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287家,其中瞪羚企业29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20个,其中省级互联网平台20个。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烟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解决方案试点示范”,5G基站累计开通10366个,居全省第3位。烟台市与腾讯合作打造腾讯云(烟台)双创基地,建设山东省首个数字经济共同体;与华为合作创建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区域级企业赋能平台;与紫光合作签署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将烟台建设为新型智慧城市。行业头部企业扎根聚集,本土企业如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渤聚通云计算有限公司、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强势崛起,加之老牌龙头企业如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由制造向服务加速转型,烟台市工业互联网生态初步形成。
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代表企业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04月19日,位于青岛,主要运营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旗下的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4年位列双跨平台“国家队”榜首,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平台定位为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和“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构建多边交互、共创共享的1+X+N生态体系。通过做深垂直行业、做强特定领域、拓宽全球化复制,卡奥斯COSMOPlat已经孕育出化工、能源、模具、装备、应急物资等15个行业生态,覆盖全国12大区域,并在全球20个国家复制推广,品牌价值突破760.29亿元。
在“云行齐鲁 工赋山东”行动中,卡奥斯COSMOPlat从城市和产业两大维度协同出发助力山东打造数字强省。通过“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卡奥斯COSMOPlat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转变,以平台赋能百业改造、以数据增益千企升级;通过“工赋淄博”实践,卡奥斯COSMOPlat将1500余家企业接入平台,并为纽氏达特、德佑电气、鲁中耐火等多家企业赋能,累计签约工业互联网合作项目48个,助力“老城焕新”;在全省产业布局上,卡奥斯COSMOPlat打造了全省智慧化工综合管理平合,不断拓宽“工赋山东”的应用面。
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6月11日,位于济南市,定位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商和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综合服务商。公司旗下的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于2018年推出,融合了浪潮30余年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的先进经验,面向全球市场,聚焦装备、电子、化工、采矿、钢铁、能源、食品、园区8大关键行业,以智能制造为抓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打造了软硬合一、安全可靠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全云化、全场景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在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下,浪潮智能工厂在业界首次实现大规模定制化模式升级,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基地。2018年起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IBP在城市大脑项目中的应用”入选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浪潮数据云IBP荣获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政务云市场研究年度报告》中,浪潮云在市场地位和发展能力方面取得双料第一,连续8年摘得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
在实现自身智能制造能力的基础上,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云ERP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正赋能更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浪潮云正式发布“1231”业务战略,即1个统一架构、2个关键领域、3项融合能力、1个安全体系。目前,通过遍布全国的90+云中心,浪潮云已为245个省市政府及128万企业提供云服务。浪潮云携手合作伙伴,共建云舟联盟生态,支撑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山东蓝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山东蓝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29日,位于威海市。旗下的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蓝海物联网底座、大数据及应用开发平台,以资源整合与能力叠加为特色、以社会化服务为导向,聚焦“工业互联网+园区”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互联互通。目前,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12个应用领域、22个行业,在威海、景德镇、肇庆、明水、临沂、济宁和宁波7个地区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场景化落地,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5项,参与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9项。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山东省首批省级产业与联网示范平台,是工信部面向重点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信部2022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
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
橙色云互联网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09日,位于烟台市。旗下的橙色·云工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聚焦“协同研发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DS云协同系统、CRDE云研发系统、麟玑AI系统,将网络化协同、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落地制造业,正在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服务化、轻量化应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今年,橙色云协同研发平台作为全国首个深耕协同研发领域的“双跨平台”上榜工信部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经过六年的发展,橙色云已成为一个为九大领域和22个行业赋能的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协同创新”、“研发上云”、“研发商品化”三大业态为省内外企业提供服务。截至2022年5月,橙色云平台已为石化化工、机械、汽车等22个行业,涉及研发设计、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等9大领域提供平台服务,赋能中小微企业超5万家,累计服务金额33亿元。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济南市。公司以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为抓手,开发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和集成制造系统,推动机床产品向成套、成线、系统化方向发展。公司联合用户、供应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完成了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大型全伺服冲压生产线等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离散型高端数控机床制造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1.9亿元,以典型离散型高端冲压机床和数控金切机床制造为样本,以提升产品设计、工艺和制造智能化为主线,建立了离散型高档数控机床制造的协同运行环境及工作模式,打通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实现设计、工艺、生产、制造一体化的协同应用,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项目实施的同时带动了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其他企业引入智能制造模式提供了借鉴经验。2021年,离散型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平台创新应用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围名单。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位于青岛市,通过“智慧轮胎”+“胎联网”为物流运输企业提供轮胎全流程服务解决方案,打造全国领先的轮胎全流程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所搭建的胎联网“智慧云”平台,是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以轮胎数字化、资产化、服务化和5G特征为中心的“胎联网”生态体系,打破橡胶行业上下游信息壁垒,实现轮胎数据线上化、数据化以及智能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胎联网“智慧云”平台已在山东、陕西、河北等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并在全国40多个城市配套设立标准化轮胎服务站,为用户提供轮胎全流程专业化服务。2021年,双星胎联网“智慧云”平台创新应用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围名单。
山东渤聚通云计算有限公司
山东渤聚通云计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3月31日,位于烟台市,聚焦高端制造、现代海洋和数字贸易领域,打造智慧行业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上云服务。旗下的聚通智能化工安全云服务平台入选山东省“企业上云”首批行业云平台服务供应商、山东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项目以及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聚通智能化工安全云服务平台以实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数字化管理为目标,围绕风验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内容,建设集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双重预防机制信息、特殊作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视频监控信息、人员自动定位信息、智能视频监控信息和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信息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02月09日,位于烟台市,是国家重点扶持企业、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山东省重点企业,是中国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智能电网、环保节能等领域为电力、大型厂矿企业、政府部门、居民小区等提供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系统解决方案。旗下的“E2800区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成功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示范十大项目。E2800区域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的设计理念,通过多能态势感知和风险评估等技术,将传统电能管理转变为支持多能耦合互补和多元用户互动的综合能源管理,提升系统供用能可靠性、增强系统故障处理能力,保障综合能源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